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2022-05-30陈元明李雪银温储源
陈元明 李雪银 温储源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广西大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有利于推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立体化”、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样化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针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应通过结合广西革命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田野调查和红色旅游优化实践教学,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等途径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广西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蕴含着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从百色起义到湘江战役,再到桂林抗战文化城,广西的革命文化资源不胜枚举,在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方面更是责无旁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势在必行,对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在教学目的上,有利于培养广西大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丰富广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营造一种富有历史人文氛围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革命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培养广西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浓厚情怀大有裨益。同时,广西各高校通过借助“接地气”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将广西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活起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使广西大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家乡的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更多地激发广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形中强化了广西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二)在教学内容上,有利于推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立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教材的优点是理论性强、逻辑结构严谨,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尤其是理论论述过多,说教色彩较为浓厚,不少内容只是各种文件的汇编,缺乏鲜活的实例,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这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西拥有众多的与革命文化相关的纪念场馆、图片、视频、音乐等,这些革命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将“平面化”教材转化为“立体化”教学的宝贵财富。如此,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能巧妙地将教材知识与当地大学生所熟悉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在一起,把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立体化素材,就能突破现行“平面化”教材的瓶颈,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立体化”教学转化,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学方式上,能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样化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
为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的教学,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都大力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究式教学、实践教学等。但互动教学要有可互动的有效内容;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情景教学要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景;研究式教学要有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适合大学生研究的具体问题;实践教学要有适合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场地。而广西革命文化资源为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如各类纪念场馆、历史遗址、文物、典籍、图片、音乐、视频等。
(四)在教学效果上,能促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广西本地的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教育教學的实效,无形中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由于广西大学生对本地革命文化资源接触较多,认可度较高,因此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增强对大学生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广西许多高校尝试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总体而言,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一)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围较小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围上非常有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高校侧重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融合,而高校开设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很少涉及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实现全方位的融入尚有不少困难。当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较多的有湘江战役、百色起义、陈光烈士墓等,其他如韦拔群的早期革命活动、龙州起义、桂林抗战文化城、桂北游击队、剿匪反霸等相关革命文化资源融入的较少,利用率不高。
(二)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不够
部分高校虽然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多数只是满足于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蜻蜓点水”式的陈述性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广西革命文化的实践性之间衔接的不够密切,没有充分发挥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应有的社会价值,融入的深度不够,尚未实现与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很难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如湘江战役是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湘江战役的背景以及其中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觉山铺阻击战之间的关系未能厘清,对三官堂、酒海井等革命历史遗址利用得不够,对陈树湘、易荡平、沈述清、杜中美等英烈的事迹了解不深,甚至将红军长征中通过四道封锁线的总损失人数五万多人误当成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人数,其实湘江战役红军损失人数是三万多人。关于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抗战,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将某些文化名人的零散的文化抗战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成体系,对“桂林抗战文化城”了解不深。
(三)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讲授较多,实地考察较少
部分高校在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上不够多样化,缺乏创新性,往往侧重于知识性、理论性的讲授,而缺乏实地的参观、考察和采访等,即使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大多规模小、时间短、缺乏组织性,往往是“走马观花”、完成任务式的。还有不少高校常常因为过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甚至多年不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一来,大学生接收的有关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信息大多来自教师的“二传手”,缺乏切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留下的印象往往不够深刻,实际教学效果也随之打了折扣。
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部分大学生觉得承载革命文化的历史距今已经年代久远,强调革命文化资源的融入意义不大,大学生对学习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热情相较于其祖辈、父辈之间有所下降。
二是当今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00后”,自幼生活在强调“和谐”的氛围中,承平日久,觉得强调革命文化“有违和谐”,对革命文化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精日”、“精美”等思想的影响,在对革命英烈和革命对象的评价中存在“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相对主义心理,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出现某种错位。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
明确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厘清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之后,还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一)结合广西革命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广西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为此,各高校可以结合本地革命文化特色,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一是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关章节,融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教师直接讲授外,还可采用影视教学,或组织学生编排历史情景剧,或邀请某些革命文化相关人物的后代或著名研究学者来校进行“访谈式教学”,加深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的印象。
二是每逢广西革命文化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周年纪念,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如在百色起义、湘江战役、韦拔群、陈光烈士等的周年纪念日,可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展览、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是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相结合,在“党日”“团日”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知识大家学”等活动。
(二)多措并举,优化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理论性很强,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理论的“源头活水”,要真正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广西革命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學,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增长革命文化知识,切实感受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和革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自信。但现有的类似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亟待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进行优化,以便大学生增强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感、直观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
广西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资源为各高校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广西革命文化相关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名人故居、展览馆等都可以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但高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况选择贴近本校学生的纪念场所作为本校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拓展到校外,便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不能仅仅满足于“挂牌”,必须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与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对接、定期或不定期活动的开展、人员的安排、场地的布置、经费的投入等都需要细心考虑、统筹规划,切实保证该实践基地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宽教学的广度,加深教学的深度。高校要经常性地与相应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加强联系,除开展参观、调研活动外,还可尝试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实践基地做助手、义务讲解员、宣传员、顾问或导游等形式,给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革命文化的机会,增强大学生的切身体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不断提升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效。
2、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调查人实地参与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在关于革命文化的田野调查中,教师和学生要对调查的主题进行预先设定,如调查人们对红军长征中湘江战役的认识和评价,进而引导大学生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调查点,如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指导大学生设计详细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格,提醒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然后让大学生在田野调查中认真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等,最后撰写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田野调查的主题汇报。教师在田野调查的全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引导,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鼓励和支持,对学生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指导他们及时改进,如有需要,则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查。
3、开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要目的,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显然,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也可成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广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要利用红色旅游,推进广西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认真选取红色旅游目的地,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广西革命文化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可以以时间为序来设计,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革命活动主要涉及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早期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百色、龙州起义、湘江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斗争,可选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场馆: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桂北革命武装起义纪念公园、陈光烈士墓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组成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广西革命文化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也可以以空间为序来设计,广西革命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桂林、百色、河池三个片区,以这三个片区为基础也可组成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组织开展红色旅游能够推动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学到書本之外的许多知识。但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细心观察、记录,向沿途纪念场馆工作人员和周边的群众虚心请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提交详细的社会实践报告。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面对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基于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打破时空限制的线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辟网络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积极联系广西革命文化相关的纪念场馆和网站,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不断推送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上,在校园网上开辟广西革命文化的专题板块,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平台、新方式。
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中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许多场景是现实世界的再现,大学生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的广西各地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交互,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沉浸感。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难以开展经常性的革命文化实践活动的缺憾。
三是搭建“大教学平台”。各高校、各纪念场馆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可尝试搭建跨地区、跨城市的“大教学平台”,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便于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四是进行线上交流。教师在开展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部分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及时与学生沟通思想、解疑释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的:“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当代广西,2020(17):4-7.
[2]任立.广西革命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06):139-148.
[3]赵图雅.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令思政课“活起来”[J].人民论坛,2018(05):124-125.
[4]沈旭全,卢红伶,覃蓝天.广西桂北地区红色基因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调研报告[J].文化学刊,2021(06):47-49.
[5]张建彬.记忆与传承——广西革命文化内在构成要素及价值准则解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5):82-86.
[6]农彦.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途径探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2):123-127.
作者简介
陈元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革命文化、抗战史
李雪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思想史
温储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