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创新路径

2022-05-30施慧

新西部 2022年8期
关键词:陈列展品博物馆

施慧

新时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创新,不但体现了博物馆服务公众文化教育的属性,也体现着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服务水平,是博物馆文化创新性和包容性的体现。只有不断发挥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创新力,才能让博物馆拓展更多的资源,实现自身文物展览设计水平的增进,将传统文化更为广泛地传播和推广,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审美。

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也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服务功能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陈列展览的模式随着博物馆社会服务的职能不断发生着创新和改变,在新时期“以人为本”博物馆公众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不断创新发展,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传统陈列展览的方式,运用新发展的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适应新时代文物、展品陈列展览的方式的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何为博物馆展览设计

在《教育展览设计》(THE DESIGN OF EDUCATION EXHIBITS)一书中,把博物馆展览设计称作“教育展览设计”,以最明确的用语揭示了现代博物馆陈列的本质与特征,书中认为博物館展览是一项教育性的系统工程,展览设计也要采用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从展览立题、构思、设计、制作、布置以及民众测评,信息反馈,都是环环相扣的程序,一个系统项目的结束,为下一个项目提供经验和指导,使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博物馆教育主要以展览和公共服务为主,展览是博物馆对外开展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众所周知,早期的博物馆主要功能在于搜集与收藏,之后在收藏的基础上产生了对收藏的研究。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博物馆逐渐具备了教育功能,于是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1]时至今日,博物馆的发展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完善,以及馆舍陈列设施的健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不断丰富,方式多样,特别是文旅融合后,博物馆展览在坚持其固有属性及公益性、服务性、教育性的同时,不断把握发展契机,创新展览设计方式,力求达到展览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完美统一,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博物馆展览设计创新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场馆,主要是通过馆内的陈列展览向社会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和审美水平。《中国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下的定义为:“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增强,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只有与时俱进,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展陈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策展方式和展览设计,丰富展览的内涵,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播方式,挖掘历史与当下的关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物与人的对话上升为精神感知上的共鸣,让博物馆展览真正成为民众与展品、古代与当代交汇沟通的桥梁。

博物馆展览设计如何创新

(一)不断彰显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发愤图强、振兴国家的精神动力,是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时代精神的要求下,博物馆展览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坚持主流的价值观,走进人民,融入社会,担负起时代赋予文博工作者的使命感。我们不但要记得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自信,还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高度自信。建立文化自信必须要联系实际,因此博物馆展览不仅仅通过藏品或展品展示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将“传统活化”,在展览中展现“新时代新生活”。讲述中华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关系,让传统主题表达出当代价值。

展览设计理念的创新也体现了当代人对文化观念的再认知。藏品和展品是古代生活的艺术和人文生活的呈现,它实际承载着古代的国家意志、文化审美、生产力、科技、手工艺发展水平,但经过展览的呈现应着重体现古代文化对当代人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展览“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和“用心”策划与解读,用当代的思维理解古代文明,站在观众的视角,理清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关系。事实上,我们在观展的时候,就是在讨论古代与现代、观众与藏品之间的物我关系。

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于精神生活的品质有了较高的要求。[2]一系列关乎民生的改革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以人为本”的展览处处体现与当代生活的息息相关。博物馆展览所展示的传统文化,体现中国视野,传播中国智慧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策展人的创新转化走进现代生活,不仅体现大国的文化自信,也更能代表当代人的生活风貌,引导观众尊重自身的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二)建立良好的展览评估机制

通过展览反馈,可以对展览的展示效果最直观的反映,既可以总结展览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也可以为之后的展览策划提供有效的市场调研数据,从而提升日后策展和办展的质量,真正建立起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了确保每次展览达到群众满意的展览效果,每次临时展览举办后,便将展览配套的留言本摆放在展厅,让观众记录下观展的真情实感。展览期间,不断地收集观众的留言,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参观者的进馆体验、对展厅展品陈列布置的想法、展线的设计、展厅多媒体的呈现、展品陈列与展览主题是否统一等方面进行意见收集;并利用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对展览进行宣传,在线上与观众对展览主题、创意进行介绍,对展品进行解读,以观众留言互动的方式调研展览的效果,以“观众视角”审视展览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民俗馆临时展览的办展水平。

(三)设计与展览匹配的文创品

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场馆。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随之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倡导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博物馆展览要与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文旅产品的研发相结合,并以此促进博物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这是顺应未来博物馆展览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博物馆展览而言,设计与展览内容匹配的文创产品,既是对展览内容的延展宣传,也是满足观众将博物馆展览文化带回家的美好愿望,还可以挖掘藏品或是展品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最贴近民众,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生活中,是展览内容生活化的再现。

展览文创产品研发是对博物馆展览和馆藏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它实现了博物馆资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展览展品“活起来”注入生命力。展览文创服务于展览,因为它是展览内涵生活化、实用化的文化载体,但同时它也是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的宣传方式。

(四)采用现代化展览传播方式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方式往往是以静态的展品展示和“阵地式”单向性的讲解方式为主,展品注解语言专业性强,知识点晦涩以致观众难以全面理解。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在展览的陈列语言和传播方式上进行改良创新,让博物馆展览更亲民,更受观众欢迎。

1、传播方式的改变:运用当代媒体传播的方式,利用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搭建网上展厅等方式将展览的主题内容、展品信息、展览亮点在移动客户端进行宣传;还可录制短视频、邀请拥有大流量关注度的“网红”,对展览内容进行宣传直播,直播的同时,博物馆策展人员可与网红共同为博物馆展览做介绍,还可以实时与线上、线下观众亲切互动,用现代人喜爱的方式为展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2、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下,博物馆展览可借助互联网手段,人工智能、VR、AR等高科技手段,通過声、光、电等环境布置和氛围渲染,对展览内容进行“沉浸式”“实景化”的呈现,增强观众的体验感;还可以设计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开发展览讲解系统、景区介绍和观众导览,让观众在自主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进入导览系统收听语音讲解,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展品的内涵,提高展览宣传互动。

(五)策划展览配套社教活动

展览是通过陈列展品、展板宣传、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展览主题传递给观众,只有提升观展信息的有效传递,才能增进观众与展览的思想互通从而达到共鸣。因此,策展更需要注重展品、展项的“叙事”性,从展品的展示转变为展品与观众关系的拓展,让展品赋予当代实用意义,从而激发观众观展过程中的兴趣,也有利于展览信息的传播与推广。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近几年的非遗展览中,除了结合展览主题运用静态展示、多媒体互动、展览配套文创研发等展示推广方式外,还策划的“看展览学非遗”品牌活动。展览期间,邀请参展非遗传承人结合展品技艺设计非遗体验课程。活动流程分为传承人展厅讲解技艺及展品创意、在体验教室介绍技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指导参与活动的观众现场体验制作非遗作品,让相对抽象的非遗概念、技艺进行动态还原,在增加展览感官体验的同时,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参观者在参与展览活动时,注意力被牢牢抓住,增加观众的观展体验感。

结 语

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利用一系列专业的陈列语言和各类表现形式,在“以人为本”的文化服务思想的指引下,坚守严谨的艺术结构和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展览展示手段,关注观众的参观和体验的感受,让展览形象延伸至公众的生活圈,不断吸纳多彩的策展元素突破固有的展览边界,从而达到创新展览设计、提高博物馆文化教育水平的目的。

新时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创新,不但体现了博物馆服务公众文化教育的属性,也体现着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服务水平,是博物馆文化创新性和包容性的体现。只有不断发挥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创新力,才能让博物馆拓展更多的资源,实现自身文物展览设计水平的增进。[3]将传统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审美。

参考文献

[1]费钦生.关于二十一世纪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3增刊(2):6-11.

[2]王栋浅.谈新时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0):140-141.

[3]赵瑞麟.提升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观赏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184-186.

作者简介

施 慧 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社会教育、展览策划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工作

猜你喜欢

陈列展品博物馆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展品被盗了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露天博物馆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