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演进、趋势与展望
2022-05-30杨旭冉王景芝
杨旭冉 王景芝
【摘要】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养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奠定基础。本研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取了我国2010~2021年有关幼儿园德育研究的251篇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德育研究以国家政策文件为依托,价值导向更鲜明;研究热点聚焦以游戏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以阅读的形式实施德育教学。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要充分利用游戏拓展幼儿园德育实施路径,加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载体作用,发挥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实效性,注重幼儿园德育的渗透性和体验性。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可视化分析;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7/08-0067-05
【作者简介】杨旭冉(1998-),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王景芝(1963-),女,河北邯郸人,邢台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太行分中心教授,硕士。
德育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在情感方面,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团结同学;在行为方面,培养幼儿讲卫生、懂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德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树立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能更好把握我国幼儿园德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熱点领域,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10~2021年有关幼儿园德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以系统探讨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展望,为幼儿园德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在“高级检索”中,输入关键词“主题=(德育)and(幼儿)and(教学)and(课程)”,日期设置为“2010~2021年”,经人工剔除目录、报告等非学术型文献后,检索到有效文献251篇。然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保存,并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结果,总结我国幼儿园德育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展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热点演进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高频词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将251篇文献放入CiteSpace中运行,绘制出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得到230个关键词节点和458个关键词组成的连线。为了增强结果的可读性,凸显重要信息,本研究对图谱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呈现(如图1所示,见下页)。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词热点有“幼儿德育”“德育教育”“德育教学”“信息技术”“游戏活动”“立德树人”等。
中介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连接其他节点的中介能力,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能够判断该主题下的研究热点。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由高到低排列,排在前面且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幼儿德育”“德育教育”“德育教学”“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信息技术”,说明这些关键词是目前我国幼儿园德育的研究热点。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和中介中心性中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的演进呈现从笼统到具体的特点:2010年,关键词为“幼儿德育”“幼儿教育”,这是对幼儿园德育的笼统介绍;近些年,关键词更为具体,表现为利用游戏、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德育教学。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德育的实施往往采用游戏的方式,以避免幼儿枯燥地学习道德知识。除游戏之外,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利用视频、动画等功能将抽象的道德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幼儿年龄较小,游戏、信息技术等手段更加符合其处在他律道德阶段以及直观形象思维等认知发展特点。综上,幼儿园德育研究内容正在逐步细化,以游戏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研究热度越来越高。
(二)研究趋势
突现词可以判断研究的前沿信息,某个聚类包含的突发节点越多,说明该领域越活跃或是研究的新兴趋势。图2展示了2010~2021年排在前15位的突现词,持续时间较长的有“幼儿”“德育教育”“德育”“策略”“德育教学”“幼儿教育”“幼儿德育”,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是“德育教学”。2018年之后,突现词更为具体,体现在德育的教学方法上,如“渗透”“游戏教学”“传统节日”等。
在分析突现词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研究前沿关键词。图3(见下页)呈现了2010~2021年幼儿园德育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总体上看,关键词逐年增加,特别是2016年以后,有关幼儿园德育研究的关键词突增,密度不断增多,如关键词“渗透式”“阅读”“实施路径”“道德叙事”“幼儿为本”“情景教学”“游戏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合力”“新视角”等。
结合突现词检测图谱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以国家政策文件为依托,价值导向更鲜明
综合突现词检测图谱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来看,2016年之后,关键词越来越密集,出现的关键词数量骤增。探其原因,2016年新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2017年印发实施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2018年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21年印发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以新的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政策文件为指引,价值导向更加明确,如《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传授基本的文明礼仪,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文件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即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
2. 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以阅读的形式实施德育教学
结合突现词检测图谱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来看,“渗透式”“阅读”“经典诵读”“幼儿为本”“道德叙事”“游戏活动”“新视角”“实践策略”“信息技术”等关键词日渐突出,说明幼儿园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幼儿园德育研究关键词可以看出,研究主题偏向德育的渗透性和幼儿的亲身体验,主张以阅读的形式实施德育教学,如关键词“阅读”“经典诵读”“道德叙事”等,均强调将德育渗透到幼儿的阅读中。
(三)研究领域
聚类分析是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把共现网络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聚类的过程[2]。本研究中,幼儿园德育研究共形成9个聚类(如图4所示),分别是#0幼儿德育、#1德育、#2幼儿园、#3德育教育、#4幼儿教育、#5德育教学、#6策略、#7学前教育、#8信息技术。
#0幼儿德育是最大的聚类,包含“幼儿德育”“幼儿行为”“启蒙教育”“渗透式”“主题活动”“环境因素”等关键词。在这个聚类中,研究者聚焦幼儿园德育的教学方法,注重德育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强调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德育的内容。
#1德育、#3德育教育、#6策略的关键词有“教学实践”“陶行知思想”“榜样示范”“教学法”“全面发展”等,聚焦幼儿园德育的理念和实践层面,强调运用“陶行知思想”“全面发展”等理念指导幼儿园实践。
#2幼兒园包含了“立德树人”“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家长资源”等关键词。在这个聚类中,研究者注重利用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发德育课程,尤其是隐性课程。
#4幼儿教育包含了“道德品质”“教育熏陶”“情感教学”“红色文化”“经典诵读”等关键词,教师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实例中挖掘德育内容。
#5德育教学包含了“德育教学”“新视角”“教育合力”等关键词。这一聚类主要介绍幼儿园德育实施的主体,从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不同主体出发,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7学前教育、#8信息技术包含了“智慧发展”“互联网”“内涵”“信息技术”等关键词。从上文图3可以看出,在#8信息技术聚类中,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较晚,且一直持续到本研究的截止时间(2021年),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幼儿园德育教学的载体,拓宽了德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渠道。
三、建议与展望
(一)利用游戏拓展幼儿园德育实施路径
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幼儿园德育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游戏活动。“游戏教学”对幼儿园德育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如李晋刚认为,儿童作为未成熟之人,需要道德启蒙和道德教化,以游戏活动启蒙幼儿的道德品质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自启,即由先天的才能和感知进行自我启蒙,前提为幼儿是自由的,这样才可以进行自我改造;二是他人启蒙,即成熟之人启蒙,通过后天的教化加深对道德的理解[3]。杨丽珠认为,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控力,培养良好品质,在幼儿园德育中应结合游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4]。
游戏是道德的缩影,是宝贵的德育资源[5]。《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及,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游戏于各项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幼儿游戏中,拓展幼儿园德育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游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价值。如大班游戏“逛公园”,教师先创设逛公园的游戏情境,在师幼逛公园的过程中,突然警报铃声响起,教师紧急提醒“着火了”,并迅速引导孩子们逃离危险地带。这时,教师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有的孩子相互拥挤,只顾自己,结果摔倒了;有的孩子相互照顾,一个一个跑,都跑出来了。这个游戏将谦让、合作等道德品质渗透到游戏中,拓展了德育实施路径。
游戏虽具有虚拟性,但游戏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如“抓小偷”游戏,每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孩子都要去抓“小偷”,他们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做出选择,教师则在其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游戏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程度的道德考验,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游戏过程中。如进入游戏前,幼儿对于“选择哪个同伴一起游戏”“愿意跟谁玩,不愿意跟谁玩”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进入游戏后,同伴之间需要交流,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扮演和维持游戏角色,游戏中可能会建立起同伴之间的友谊,这份友谊也可能会延续到游戏结束后的现实生活中。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载体作用
由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德育研究中出现得较多。信息技术是处理和管理信息的一种技术,幼儿园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骆郁廷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陶冶情操的方式达到德育的目的,由内而外地养成良好的品质,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6]。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的灌输德育知识转变为解读德育形象,把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易于幼儿理解的道德形象,并且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与他们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更有利于幼儿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将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片段,以微视频、微动画的形式整合起来播放给孩子们观看,如幼儿园可以播放《环保小卫士》《谁最懂礼貌》等动画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等道德品质。
(三)发挥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实效性
从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可知,幼儿园德育的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表现为通过阅读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由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不够成熟,难以理解抽象的阅读内容,故绘本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7]。教师可以将概念化的、理论化的道德内容融入图文并茂的绘本,让绘本成为连接教师教学和幼儿道德发展的桥梁。德育绘本应用于教学,可以避免单向地由教师向幼儿灌输德育知识的不足,提高教育效果。如吴桂芬编制的本土德育绘本《帮助很多人》,通过描述刺猬弟弟帮助他人的做法,让幼儿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8]。教师可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道德小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如都旭等人以322名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用绘本展现道德故事,探究幼儿对不同类型道德故事的理解,结果发现,幼儿通过阅读有关“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其道德情感体验也更为深刻[9]。可见,绘本能够促进幼儿园德育的有效实施,提升幼儿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四)注重幼儿园德育的渗透性和体验性
从幼儿园德育研究主题上看,研究主题偏向德育的渗透性和幼儿的亲身体验。幼儿园德育具有隐性的特点[10],应注意与其他领域活动相互渗透[11]。由于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一味地讲解德育知识,难免枯燥无味,也不利于幼儿理解,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在无形中接受道德教育。如入園时,教师与孩子们打招呼,互相问好;午餐排队领饭时,孩子们要对保育员老师表示感谢,在无形中养成礼貌问好的品质。除此之外,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饲养和照顾幼儿园里的动植物、值日生活动、互送贺卡等看似很小的事情,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部分,给幼儿以德育启蒙。
“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中国学校德育现实的主要特征。”[12]为使幼儿园德育活动的体验性更强,首先,教师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德育学习的主体是幼儿,只有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幼儿才是放松的状态,才能表达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13]。其次,教师要以理论提升的逻辑在生态环境视域下开展德育体验活动[14]。幼儿在生态环境中体验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即从心灵美和行为美两个方面细化不同的活动,有逻辑地构建德育活动[15]。幼儿作为独立个体,教师应先关注其心灵美,如在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关爱父母,懂得感恩;在同伴活动中,能够乐于助人、团结他人。幼儿作为社会人,教师应关注其行为美,如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学会保护大自然。在幼儿心灵美和行为美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从而帮助他们做到知行合一。总之,幼儿园应反对传统的教师对德育知识的灌输,让德育回归生活,凸显体验。
【参考文献】
[1] 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07):118-120.
[2] 林明德,陈超美,刘则渊.共词聚类分析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11,30(1):76-82.
[3] 李晋刚.游戏与儿童道德启蒙:基点、路径、反思与超越[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33-41.
[4] 杨丽珠,邹晓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4(09):5-8.
[5] 和平,杨淑萍.游戏:一种亟待重拾的德育资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9):98-102.
[6] 骆郁廷,方萍.论新媒体时代的寓教于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3):3-9.
[7] 申艺苑,袁曦临.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的儿童绘本阅读启蒙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0):63-69.
[8] 吴佳芬.原创绘本的理念与开发——基于德育教学视角的尝试[J].教育学术月刊,2019(07):93-102.
[9] 都旭,郝坚,方平.学前儿童对不同类型道德故事的内隐信息和主旨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12-23.
[10] 张文芳.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09):63-65.
[11] 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12]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13] 葛蓓,吴静.幼儿德育活动实施幼儿自主策略一瞥——借大班德育实验课“狮子、蜘蛛和蚊子”进行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46-47.
[14] 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J].教育研究,2010, 31(12):90-93.
[15] 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河北省普惠性托育服务建设的路径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B21RK007)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王景芝,jingzhi63@126.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