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洋淀的“前世今生”

2022-05-30李状韩博刘宏伟白耀楠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8期
关键词:淀区容城前世今生

李状 韩博 刘宏伟 白耀楠

滨水而生 得水而兴

白洋淀目前水域面积为366 平方千米,主要由7 个万亩以上和上百个百亩以上的淀泊组成。它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地处京津冀地区交界,目前行政区划已划至雄安新区,故又被称为“雄安南湖”。

白洋淀年平均气温为12.8 摄氏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受湿地湖泊效应的影响,加之淀区时干时满,其变暖趋势明显。

淀,指的是较浅的湖泊。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家园。淀内有鱼类54 种,鸟类190 多种,还有众多野生两栖爬行动物和哺乳类动物。淀间主要生长芦苇和荷叶,为调节湿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白洋淀不仅是有名的淡水渔场,还盛产优质稻米、菱藕和鸭蛋,因此被誉为华北地区的“鱼米之乡”。

将今论古 追本溯源

白洋淀的“身世之谜”

很多学者对白洋淀的“神秘身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陨石说、河道说、气候说等众多假说。目前,更多专家趋向于构造湖盆说。

主张构造湖盆说的学者认为,距今6500 万~2300 万年,华北发生造山运动和差异性沉降。太行山东断裂和容城西断裂共同控制形成容城西部盆地,后被太行山北台期风化剥蚀沉积物填充。牛驼镇东断裂和大城断裂控制形成雄县东部盆地,容城山、沧县山形成。雄县东部盆地而后也被太行山甸子梁期风化剥蚀沉积物填充。距今2300 万~300 万年,雄安地区继续差异沉降。太行山唐县期夷平面隆升成山,容城山沉没,容城、雄县逐渐堆积了厚度不同的松散沉积层,形成现今白洋淀的主要构造格局。

构造湖盆说的“证据”

那么,支持构造湖盆说的专家是否找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

2017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确定白洋淀为区域构造控制下的构造湖盆。主要提出以下3 点重要依据:白洋淀下部地层存在接近东西向延伸的徐水断裂等构造,与该区现今已知的白洋淀- 文安洼- 团泊洼断层延伸方向一致。

白洋淀附近容城凸起(容城县)、牛驼镇凸起(牛驼镇)和高阳低凸起(高阳县)之间存在构造不连续。淀区下部徐水断裂等构造即为三者的主要过渡带。

白洋淀下部地层构造条件与华北地区衡水洼淀带(衡水湖)和潮白河洼淀带(潮白河)相似,由此可知白洋淀为同种成因下形成的局部构造湖盆。

白洋淀的“年龄”有多大?

那么,白洋淀构造湖盆又是何时形成的呢?

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部署的大规模地质钻探,清晰地展示了雄安新区的地质历史。雄安新区地层的底部为片麻岩等变质岩构成的华北古地基,属于太古宇- 古元古界构造层;中部为白云岩、泥岩和石英砂岩等海相沉积岩组成的中元古界构造层;浅部为砂岩、粉砂、泥岩等深湖相沉积岩组成的古近系构造层;上部为碎屑岩等陆相沉积岩组成的新近系- 第四系构造层。安新县尹庄、三台、老河头、同口等地的科学钻探也证实,至少在1.07 万年前白洋淀就出现了湖泊相沉积,这表明白洋淀构造湖盆至少有着百万年的演化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

以水兴城 水城共融

如今,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

曾经的白洋淀因机械船增多、上游企业排污、淀区百姓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水质变差、水位下降。2018 年以来,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前提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年择机向白洋淀上游河流及淀内实施生态补水,加上“引黄入冀补淀”及上游水库等多源补水,补“活”了上游河流,白洋淀水位也提高了。

2020 年,生態补水确保了白洋淀水位保持在7 米左右。2021 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达到Ⅲ类,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3 项主要指标均同比下降16% 以上。白洋淀水质从2017 年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是1988 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标准,白洋淀由此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鱼跃水面泛涟漪,苇绿荷红蛙鸟鸣。在不久的将来,白洋淀综合治理将全面完成,届时,白洋淀定将拥有另一番精彩的景象!

猜你喜欢

淀区容城前世今生
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
多水源补给对白洋淀湿地水动力的影响
雄安新区白洋淀冰封期水体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行进中的历史”:北京798当代艺术展走进雄安
“雄安新区”会改变容城服装业吗?
精油的“前世今生”
京津冀协调发展助推容城服装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