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论语》中的文化
2022-05-30罗鹤军
罗鹤军
文化体现于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态度。对待他人不霸道而有道德,对待自己不苟且而有品德,尊重自然不掠夺而有永续的智能。道德、品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阅读《论语》,感受里面的“文化”,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愿意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快乐的,生活是快乐的,做事是快乐的,要充满阳光地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一个人,面对那些暂时还不了解自己的人。要乐于接纳和包容自己,用心感受生活、生命和生存的快乐与意义。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孔子就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孔子的教学与学习都是在享受生活。你自己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真正喜欢学习的人,你在读书、学习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有创造性的事情。正所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个人学到新东西,还应该与别人切磋、分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朋友自远方而来,正是一个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好机会。这也是一种学习。通过深度思考、交流碰撞获得的知识或许比单纯的书本学习收获要大。2014年夏天,我有机会与何伟俊、孫万寿、刘祥丰等书友一起前往山东尼山圣源书院游历,深有感触。这里山环水绕,自然造化,钟灵毓秀,既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求学问道的理想场所。书院以“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和大师们短暂的接触可以感受到他们严谨的学术风格、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真希望能够经常出去走一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激发创意思维。
第二,是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很重视“信”,就是讲信用。“信”,从人从言,人口说人话,说话要算话。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不知道别人还怎么相信他。信是做人做事的关键。一个人失去了信用,就不能称其为人,更不能立身于世,行走于世。这句话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敏于事而慎于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每个人都应该竭力维护自己的诚信,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立身之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必须破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有时候“我”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必须懂得尊重与欣赏别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向别人学习,向着美好的人性不断追求。老师,不一定就是水平比你高的人,甚至于有缺点的人在某一方面也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遇到“不善者”,也能帮助你在内心及时反省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善者”也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第三,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是热爱大自然的。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老师,能够从平常的自然景观中获得启迪。我想象着他时常带领弟子们亲近自然,对话自然,享受自然。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河边,在大自然这个生机勃勃的课堂里上课。弟子们或坐或立或躺。和风习习,孔子与弟子们一起探讨人生、探讨生活、探讨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这段话,鲍鹏山先生有相当经典的翻译:
暮春时节,春天的服装已经做成,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去沂河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再一路唱着歌回来。
唯春风和大自然不可辜负。读书不觉已春深,且放下书本、放下远大的抱负、放下欲望和期待,在最美的季节和最好的朋友去看最好的风景,收获最好的心情。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二月过,三月三,穿上新缝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一同到南河洗个澡。洗罢澡,乘晚凉,回来唱个山坡羊。
行文至此,忽忆起2018年7月1日和二三子一起去山东蒙山拜访书友,晚餐后与朋友在沂河漫步。清风习习,河水荡漾,月影朦胧,树影婆娑,顿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夕。重要的不是经历,而是在沂河边看河水奔腾而去那独特的体验。逝者如斯夫,如今我还时常想起那样一个特别的夜晚,在沂水,在蒙山,在这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所留下的特别的感受。生活中有很多忙碌与无奈,有时候转念一想,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空气,或许得一些自在。因此,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对曾皙极高的评价,也是孔子结合自己人生体验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与曾皙人生姿态产生的契合与共鸣。
生活中,我们可以边走边唱,也可以边唱边走。有时候,一路行走的过程中可以遇见许多风景。如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所发的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曾皙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曾皙的表达就是一味甘草,不仅仅对孔子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亦有指导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朗地看清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论语》启示我们:一个人不仅要重视自己的学问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苟且,有品位;不霸道,有道德;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做一个有文化的行走于天地之间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