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2-05-30袁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袁位

[摘  要] 创造性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指导理论,文章提出构建直观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一举措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难点的思考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具有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注意时间较短等特点。另外,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推论等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总结,这更加让小学生感到枯燥。

那么,借助何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如何让小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呢?

[?]二、破解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难点的实践

情境教学,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规定内容和上课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新奇的、矛盾的学习情境,或者直观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教学目标。

1. 构建直观情境,高效学习小学数学抽象概念以及相关数学关系

构建直观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學习数学抽象概念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及其相关关系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以“认识图形”(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

一是借助足球(如图1)、水杯(如图2)、魔方(如图3)、纸盒(如图4)等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经过亲身的感触和体验,导入相应的球体(如图1)、圆柱体(如图2)、正方体(如图3)和长方体(如图4)等几何图形的概念。

二是结合多媒体技术等方式直观展示上述相应的图形,综合亲身感触上述图形对应的实物体验,构建直观的学习图形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图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小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是将足球、水杯、魔方和纸盒等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多媒体方式直观展示的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等几何图形,重新打乱后,运用游戏的方式,如采取有奖竞答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将上述图形分类,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上述归类图形的特征。

例如球体的特征为“圆圆的,能够滚动”;又如圆柱体的特征为“直直的、中间上下一样粗细,两端是圆形的”;再如正方体的特征为“方方的、有6个面,无论怎么转动各个面都一样”;还如长方体的特征为“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转动起来相对的面是一样的,其余的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等。

四是经过实物的亲身感触和体验,以及实物图形的直观展示,还有图形特征的总结后,仍然采取有奖竞答的方式,创造性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指导理论,鼓励和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分别属于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物。例如地球仪、水桶、粉笔盒、铅笔盒等。还有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反过来,举例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实物,答出该种实物有什么特征,属于什么图形等。

通过将所学数学图形特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小学生对数学图形特征掌握的能力,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效率。

2. 构建生活情境高效学习小学数学抽象定理以及相关数学关系

小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力有限,不过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却很敏感,可以将小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创造性构建和运用生活情境,高效学习小学数学抽象定理及其数学关系,这不仅可以显著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还可以让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以“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在二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构建日常生活情境——端午节包粽子: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为迎接端午节,举行了包粽子活动。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看你们是否能够帮助解决?

例1  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为准备端午节,总共要包100个粽子,其中,每天包20个,3天后还需要包多少个粽子呢?

解答思路:N3=N1-N2。

N3:3天后还需要包的粽子数量。

N1: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在端午节总共要包的粽子数量。

N2:3天包的粽子数量。

N3=N1-N2=100-N2=100-20×3=40。

解答该题先要明确已知量,然后求解未知量。其中,已知量中的过程量为中间的发生量,优先计算发生量。从而引导出了两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例2  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为准备端午节,总共要包100个粽子,其中,2天包了40个,3天后还需要包多少个粽子呢?

解答思路:明确已知量,然后求解未知量。其中,已知量中的中间发生量优先计算,该发生量为N0。

N3=N1-N2。

N2=N0×3=40÷2×3=60。

N3:3天后还需要包的粽子数量。

N0:每天包粽子的数量。

N1: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在端午节总共要包的粽子数量。

N2:3天包的粽子数量。

N3=N1-N2=100-N2=100-40÷2×3=40。

基于两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进一步得出优先计算的发生量,该过程中乘除都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因此,有减法和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优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减法。

例3  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举办了包粽子活动,总共有15人参加包粽子,其中男生5人,男生每人可以包6个,女生每人可以包7个,请问男生、女生分别包了多少个粽子呢?该班级一共包了多少个粽子呢?

解答思路:明确已知量,然后求解未知量。其中,已知量中的中间发生量优先计算,该发生量为N6。

N6=N4-N5=15-5=10。

N2=N5×V5=5×6=30。

N3=N6×V6=(N4-N5)×V6=(15-5)×7=70。

N1=N2+N3=N5×V5+N6×V6=N5×V5+(N4-N5)×V6=5×6+(15-5)×7。

未知量:

N1:小学四年级的同學们准备在端午节总共要包的粽子数量。

N2:男生包的粽子数量。

N3:女生包的粽子数量。

已知量:

N4:小学四年级准备端午节包粽子的同学数量。

N5:包粽子男生的数量。

V5:男生每天包的粽子数量。

V6:女生每天包的粽子数量。

过程量:

N6:包粽子女生的数量。

对有减法、乘除法,以及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优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减法。同为乘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破解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难点的再思考

(1)情境教学方式,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规定内容和上课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新奇的、矛盾的学习情境,或者直观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造性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指导理论,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推论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能力,持续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