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之处 见真挚之情
2022-05-30党金梅
【作文题目】
温暖,是滋润生命的养分,是黑暗里的点点星光,是风中传来的花香。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一件事温暖我们,为我们铺就成长的道路,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
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
【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目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情感也有明确的指向,比较容易构思。题目的关键词是“温暖”,温暖是“暖和,使感到温暖”的意思,是一种美好的感受。从提示语“温暖,是滋润生命的养分,是黑暗里的点点星光,是风中传来的花香”来看,温暖的感受可以来源于成长路上他人的关怀,可以来源于困境中他人的帮助,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见到的美好的人、事、物……从“小我”到“大我”,温暖的感受看似简单,但是“大道至简”,想写得生动感人或者更有深度,不是简单的事情。
初中生写作,要求同学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做到条理清晰。
这道作文题目看似简单,但偏生活化的主题更考验同学们驾驭文字的能力,想要在平常中见感动,需要生动的细节、细腻的描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真挚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写作的源泉、文章的灵魂。写“温暖”这样的题目,要有真挚的情感,善于挖掘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展现内心深处的柔软,才能让读者在文字里感受到温暖。
【教师范文】
温 暖
山东 党金梅
每次想到那个夏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我都会心头一暖。
那是在六月,晴朗的天突然转阴了,乌云一层一层迅速长满了半边天空。
“要下雨了。”我边嘀咕,边骑着电动车抓紧往家跑,想赶在雨的前头进家门。可是,天不遂人愿,刚出学校大门,大滴的雨就落了下来。我觉得自己戴着头盔,不怕!
可雨一下子就大了,马路上吧嗒吧嗒的动静格外大,我定睛一看,好家伙,冰雹!于是不敢再走,把电动车停到一棵树下,我则勉强在另一棵树下躲雨。有几个卖水果的小贩和两位老人也跟我一起躲在树下。
听他们抱怨着天气,我心里也很是无奈,刚才为什么不等等再走呢!唉,真是烦人啊!我忍不住也想咒罵这鬼天气了。
旁边那棵树下,雨夹着冰雹“啪啪”地打在电动车上,听得我心头一紧,脑子里闪过了无数个念头,还是没想到摆脱眼前困境的办法……只能等。
两位老人哆哆嗦嗦地,费了半天劲儿才撑开一把破旧的伞,两个人都无奈地看着雨,谁也不再说话。
突然,一个卖水果的小伙子冲进雨里,跑到自己的三轮车前,使劲儿拽出了一把大伞,快速跑回来,然后麻利地把伞撑了起来。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自觉地聚在伞下。
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气氛也瞬间不再凝重。这把大伞,真是救命稻草。
小伙子双手扶着伞,开始和其他小贩聊天。我回头看他,黝黑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那笑容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愉悦。他嗓门儿很大,语言也有些粗鲁,嘻嘻哈哈地说着自己遇到的各种奇葩顾客。若是平时,我看一眼就会觉得这是个轻狂的人,不再关注他。可此时,在他为我们撑起的这个小小“避风港”里,我认真地听他说话,感觉他也是个很讲理的人,只是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给了他这样的表达方式。
雨越来越大,夹杂着颗粒越来越大的冰雹,有的居然有枣子般大小。小伙子看到后又是一阵夸张地惊呼,惹得几个人一阵笑,他也哈哈地笑着,带着小小的得意。
我看着泛起烟雾的大雨,思绪飘了很远……我们总会因为外貌、衣着、职业等原因对人有“先天”的印象。小伙子所说的奇葩顾客里,就有一种人充满对小贩的不屑,而他一边戏谑地说着这些不好的体验,笑对生活里的坎坷,一边用两只手紧紧地握着大伞,用他的热心护着我们的周全。
雨渐渐小了,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准备回家。小伙子招呼着说,再等等吧,还下呢。我笑着说:“不用,麻烦您啦!”他害羞地笑了,像是不习惯别人感谢他似的。
雨不大,可我到了家,还是淋得浑身湿透了。但我心里暖暖的,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温暖,在于遇到了不用言谢的帮助,也在于遇到了值得反思的事情。我们就该温暖地对待所有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什么职业。
老师的话 学生写作文的苦,老师一定要尝一尝,亲自尝了才能知道从哪里出发,去和学生一起面临每一次写作文的挑战。为什么说写作文成了“挑战”呢?在教学一线这些年,我越发体会到孩子写作文的困难——没有素材、不会表达。虽然天天在语文课堂上背诵,也回答了为什么,但是对文字的领会能力还是不足。
这一次,学生写“温暖”这个题目的作文,看着他们写的一件件生活里的小事,虽然文笔稚嫩,但大多出自真情。于是我也想起来,那次大雨中感受到的一点小小的温暖。写成以后,又多次修改。果然,亲历了才知道表达的困难,既做老师又做学生,和学生一起在作文中体会并成长,不也是一份难得的温暖吗?
【学生范文】
温 暖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 刘绰斐
雪花从天空中纷纷扬扬落下。已是深冬,人们对下雪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了初雪时的那份惊喜。我踏着别人的脚印,独自走在校园里,即使裹着厚重的衣物,也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原本不算长的路,此刻在一片白茫茫中却显得如此漫长——胳膊因手中的一捆书,变得又酸又痛。我咬着牙,一步一步挪到公用电话旁,把“重负”卸下。
呼了一口气,搓了搓冻僵的手,我拨通了那熟悉又陌生的号码。
“喂?谁?”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如此,冷淡而不耐烦。我不自觉地感到一丝烦闷:“下雪了,我有好多东西要拿,太沉了,拿不……”话未毕,他打断道:“我去接你。”电话挂断,只听见冰冷的“嘟……”。
我无力地倚在电话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父亲是一名工人,平时严肃、不苟言笑。我对他的记忆都是相似的片段——经常严肃地问我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其他方面均是不管不问的态度,甚至连我上几年级都会搞错。我烦躁地拍拍头上的雪,好像这样就能把那份冰冷驱除似的。
远远地,一辆破旧的车在校门口慢慢停下。他搓着手,慢慢地走过来,我低着头,扛起那捆书,不去看他。他也不说话,只是一把接过书。
我瞥见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顿了顿,和电话里如出一辙的冷淡声音响起:“还挺重。”那声音中明显透着吃力和沉重,我伸手要去接,却被一只大手抢先挡住:“开玩笑的,一点儿都不重,大男人还怕这个!”说罢,自顾自地抱着那捆书,踏着雪向车走去。
父亲把书放在车里,“砰”的一声,车子跟着抖了几抖。我推开堆积已久的杂物坐进去,车晃晃悠悠地压着雪回到了家。
父亲把车停下,捶了捶那条有病的腿,不顾我的劝阻把那捆書一股脑儿地拿进屋,又去厨房端出电火锅:“知道你得下了晚自习回来,提前给你煮的火锅,我也跟着沾光吃点儿。”他乐呵呵地边开玩笑边摆好桌子,给自己满上一杯酒,将火力开到最大,透过热气给我夹了几大块羊肉:“我这肠胃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你多吃点肉。”言语中有点儿微醺的味道,要不,为什么我不再觉得冷淡了呢?我埋头吃肉,浑身都暖和了。
冰雪终将被温情融化,化作那深沉父爱的点点滴滴,汇入我心中那片爱的江海,温暖一生。
【评 改】
开篇环境描写,以此时的“冷”为后文的“暖”蓄势。
“咬着牙”的动作,交代了“我”力不从心的状态。
“冷淡”“冰冷”,点明了他的性格和态度,但简单利落地回答“我去接你”,又道出了他对“我”的关心,在矛盾中逐渐显露他对“我”的关怀。
“慢慢地走过来”,设置悬念。父女间的交流方式——“低着头”“不去看他”“他也不说话”,印证了上文对父亲性格的回忆。
细节描写父亲的手,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渲染,父亲看似冷淡,但细节里都是对“我”的爱。
对前文“慢慢地走过来”有所交代,原来,父亲有腿疾。
结尾点题,水到渠成,“我”理解了父亲,懂得了体谅父亲,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总评 文章选择父亲接“我”放学这一很平常的事情,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父亲的手、语言和动作里,慢慢理解父亲,感受到了不善表达的父亲的深沉父爱。作者小小年纪,写出的语言简练精准、温暖人心,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对父爱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