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学结合”延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政课教学
2022-05-30于志武王殿复
于志武 王殿复
摘 要:作为拥有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国家,我们的职业教育要树立自己的特色,发挥我们制度上的优越性,要把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工学结合之中,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系统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利用“工学结合”把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学习的全过程。
本文以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近年来通过“工学结合”延展思政课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探索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为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8 — 0165 — 04
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的研究,国外出现较早,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了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校企合作问题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很多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制度,形成了较为全面、规范、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英国BTEC、北美CBE等等,这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今天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但是,作为后来赶上的我们国家,一个有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国家,我们的职业教育还要树立自己的特色,发挥我们制度上的优越性,我们要把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工学结合之中,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系统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在海量信息传输时代,影响我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铺天盖地,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如何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网络传播的雷锋是人为塑造的、董存瑞是虚构的、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一块遮羞布等等,充斥泛滥,这些信息对不熟悉历史,懵懵懂懂的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毒害。我们如果不重视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就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思潮所占领,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只是知识的获取的“教”。教育中的“育”讲的就是化育、育人、熏陶,侧重的是思想意识的培养,只有把教和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中等职业教育在学苗素质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很大差别,首先学苗文化基础普遍差一些,在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注册制入学,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员中考成绩未达到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甚至有一部分被初中毕业学校认定为问题学生。在这种学生群体开展思政教育极其重要,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客观认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要充分挖掘职业教育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要科学合理地把学校与学生的特点进行兼容,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特点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中职教育思政体系。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为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
广泛开展“认知教育”,在学生入学阶段,做好初始思政教育,认识职业教育,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反复学习过程中,掌握劳动特点,产生劳动兴趣、激发劳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中等职业学校有整体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薄弱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因学习成绩不好和淘气等原因经常受到批评教育,有的甚至遭受过讥讽嘲弄,对他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留下阴影,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我们曾经发生过高一新生入学1000人,入学军训后不到两个月流失近200人。导致学生流失的因素无外乎这么几种;一是开课后很多学生对密集的文化课学习无法接受,一方面是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另外就是本来就抱着学点技术来的,对大量文化课不接受,加之部分学生非常散漫,所以开学一个月后出现退学高峰,这是中职学校的常态。我们曾经组织专人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前面两点客观原因,也有中职学校对这类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的问题。为此,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19级入学时改变以往的常规方式,大量减少第一学期的文化课,相应的增加文娱活动,并把思政教育内容整体设计后逐步分解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军事训练,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章守纪贯穿其中,一周的军训训练之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皮肤黝黑、精神饱满的孩子们,他们在校园内的走路活動,在教室里的坐姿站姿,在食堂排队打饭的秩序,甚至连他们的眼神都透着清纯、坚毅。第二项大型活动是参观本市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通过参观学生们被现代化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所震撼,齐重数控和第二机床厂生产的先进的数控机床和超大型加工机械、东北重型机械厂的万吨水压机机构部件的视频影像,在辅以工匠们的讲解,让他们对工厂有了初步了解,对未来自己将要投身的工作充满憧憬,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很多学生经过两周的参观学习,听老工人、老技师和企业家们的讲解,回到学校重新定位自己要学的专业。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专业不再盲目,清楚地知道各个专业未来是干什么的,而且还知道在校期间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想做所迸发出的热情和老师的空洞讲解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接下来的法制教育,学校先后请来检察院的检察官、大量接手青少年案件的律师、戒毒所民警等等,形成了系列的司法教育系列讲座,让学生们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触碰底线的代价是什么。现在看,这届学生在校表现非常好吸烟、喝酒、打架这类问题被处分的学生比以往降低80%。经过近两个月的前期教育,看似耽误了正常教学,但是后期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不仅没有因为系列教育影响教学,而且还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新生流失量大幅减少,学习风气非常浓厚。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完全超出了很多老师的想象。通过大量文娱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班级的吸引力,迟到、早退、吸烟、打架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班主任和学工部门的工作由过去因各种琐事疲于奔命的管理模式转向班级干部自己管理,班级自制、学生会自制模式,班主任工作压力骤然减轻。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大幅提升,校园风气明显改善。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之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开始,而且要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开始就把企业与学校深度结合,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成为根植在学生们心目中的烙印。
二、把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教育确定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
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和全员导师制,都明确提出思政教育应该放在各项教育的最前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正如前文所述,思政教育是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教育,但是还要明晰全员中的主体,确保重点突出,把责任落实落靠。为此,我们突出三部分教师的主体责任,一是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是特色,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育人水平。二是专职思政教师,过去是单打独斗,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教育几乎完全分离,现在要求他们必须与专业课教师相互协作,帮助专业课教师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良好地结合,变过去的油水分离为现在的水乳交融。三是负责学生管理的学工部门,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统筹部门,学工部门必须发挥指导统领作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作不能是自发的,应该是有组织有指挥的科学系统的协作,协调好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委和学生会的关系,搭建好思政教育的立交桥,形成全网覆盖的“大思政”整体格局,让思政教育覆盖中职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四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把企业有机地融入进来,通过全过程,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劳动,如何掌握技能,怎样成长为熟练工人,最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进而懂得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劳模精神。这些内容通过老师在学校的单纯讲解,学生们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如果在企业,在工厂的车间,在操作台前,他们会有最直观的认识。通过近距离接触工人,接触劳动模范,接触技能超群的工匠,他们会逐渐了解、掌握,进而喜欢劳动,喜欢工人,崇拜劳动模范,羡慕大国工匠。
三、统筹安排“大思政”发展的整体规划,通过校企合作,把思政教育有机延伸
“大思政”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进行整体部署,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统筹谋划“大思政”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首先明确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三者的教育主题,明晰专业教师的教育主题责任,思政教师协调指导责任和学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责任,把责任落实落靠才能稳步推进学校“大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二是以科研为引领,统筹专业部、思政教学部共同提炼各专业的专业核心素养,即学生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实现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融入劳动精神使思政内容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核心素养是基础,恰当的思政教育的融入会付之以灵魂,使之升华。专业核心素养的显性教育与思想升华、情感交融的思政隐性教育完美结合会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有力保障。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思维模式,分解提炼知识模块和劳动精神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精准施教,把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会贯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三是要提升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任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逐步把握课程教学中思想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交汇点,探索学生的年龄和行为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嵌入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劳动精神培养,把“红和专”有机结合。这种交汇点的提炼和把握需要不断总结摸索,所以教师的素养提升必须纳入顶层设计当中,而且地位重要。四是强化科研引领。一定要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淡化的现状,把“大思政”的开展上升到科学研究高度,不断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政教育内涵和教育形式。四是要仔细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年龄特点、心智成熟程度、文化基础、生活背景等等,好的理论只有和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既不能生搬硬套职业学院的思政模式,也不能照抄普通高中的思政教育模式,要充分認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对低,行为习惯没有良好养成的客观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找到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教育方式。有教无类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我们的学生差距悬殊。注册制入学,使得我们的学生差距悬殊,好的成绩可以达到普通高中的中等水平,差的学生可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初中教育(虽然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个别学生也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义务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思政教育的难度更大,发挥空间更大,搞得好效果也会非常显著,也会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都是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道德规范、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之上。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2]王继平.中国教育改革大系.职业教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01).
[3]菲力克斯.劳乃尔,罗伯特.迈克林.赵志群.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4]汪立极,罗国生.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03).
[5]苗晓丹.创新背景下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及质量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01).
〔责任编辑: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