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
2022-05-30牛朝莲
牛朝莲
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受各类疾病的侵扰,尤其在换季时生病者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是多种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小儿肺炎更令患儿家长谈之色变。
临床研究认为,感染细菌、病毒、霉菌、肺炎支原体等是人体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常见原因。一旦机体出现了支气管肺炎,便会伴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通常,支气管肺炎患者从病发前2~3d直到病情痊愈几周阶段,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神经氨酸受体,对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吸附性,继而影响人体纤毛正常活动,对上皮细胞产生一定的伤害;同时,会生成过氧化氢物质,对患者局部组织加重损伤。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风险直接相关于人体对于病原体的过敏反应程度。经感染,人体会出现明显的体液免疫性,由此,不少成年人群血清中出现抗体,这也是成年人群发病率低的关键原因。一般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会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如呼吸变快、口周和指端发绀、肺湿啰音等。
支原体感染是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因。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3~0.5 mm,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分离于人体的多种支原体会增加机体致病风险,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呼吸道感染。
小儿一旦罹患支原体肺炎,常常起病急,在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较快。急性支气管炎是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加剧,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若同时损伤到患者气管或者支气管,被临床称为”急性支气管炎”,引起明显性咳嗽症状,部分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支气管分泌物量增多现象。
对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鼻塞、寒战、低热、肌肉疼痛或咽喉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炎的发生信号是剧烈性咳嗽,起初干咳,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能伴有少量痰液,之后会发现较多粘液或脓性痰液。对于脓性痰液患者,临床需要加强重视,并考虑多重细菌感染。部分患者会伴有烧灼状胸骨后疼痛症状,特别见于咳嗽时,即使严重患者不见任何并发症状,也可能会出现3~5 d的发热现象,一般温度维持在38.3~38.8℃,之后机体急性症状会有所消失;如果患者出现了持续性发热症状,可考虑肺炎。未发生并发症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基本上不会出现肺部不良体征,可能触及干啰音,肺底偶见湿啰音或者捻发音,特别是咳嗽症状后可见哮鸣音;如机体出现持续性的胸部体征,可考虑支气管肺炎。
在了解了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严重性后,可能有人会问,临床良好的疾病诊断方法是怎样的呢?
在进行有效治疗前,准确诊断必不可少。在患儿临床症状的判断基础上,实施X线胸片和呼吸道五联检查,临床发现并不理想,不少患儿病情诊断结果有误。而按照急性支气管炎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且可见湿啰音)和支气管肺炎查体(双飞呼吸音粗且可见固定性细湿啰音)情况,结合胸部影像学结果,都可准确判定支气管肺炎。
介绍过诊断,再来聊一聊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二者都是炎症性疾病,在治疗中应重视消炎。在多种药物中,抗生素的消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临床中可以应用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疗效也有差异。到底哪种抗生素适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呢?根据现有研究,发现阿奇霉素在支原体肺炎并发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治疗优势较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阿奇霉素相关知识。
阿奇霉素实际是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药物,对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良好适用性。与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相同,阿奇霉素抗菌谱较广,但是相比红霉素,该药对于肺炎球菌、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差,但对于肠球菌具有明显的耐药性。另外,阿奇霉素对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具有强于红霉素的抗菌性,不仅在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以及类杆菌属中的抗菌能力相近于红霉素,而且在细胞病原体中的抗菌能力也相近于红霉素。对于化脓性链球菌咽炎,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是青霉素,也被普遍应用在风湿热预防中。此外,阿奇霉素也会被临床应用在单纯性生殖器感染或者软下疳疾病治疗中。通常,阿奇霉素可以结合50s核糖体亚单位,并对子君转肽产生明显的抑制性,从而影响细菌合成蛋白質。阿奇霉素起效较快,服药后2~3h内血液中的药浓度可达到最高。但必须注意到,肝功能不全或肝病患者不能使用阿奇霉素,部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也应禁用。仅仅依靠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对炎症起到控制作用,但患儿的临床症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联合用药成为临床趋势。
在阿奇霉素用药治疗中,临床常用的搭配便是盐酸氨溴索。实际上,盐酸氨溴索属于祛痰药物,对于粘痰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也能够润滑人体呼吸道,加快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液,增强纤毛运动,是急性呼吸道、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支气管分泌异常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盐酸氨溴索可以尽快排除粘液,溶解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预防粘液滞留呼吸道,良好排痰,纠正患者不良呼吸症状。如果采用滴注的方法给药,会增加患者耐受性,但也偶见轻微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症状,所以临床往往选择静脉滴注用药。
分别说明了盐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的功效,那联合应用又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
从总体上看,盐酸氨溴索和阿莫西林、头孢、红霉素等抗生素联合应用,都会增强抗生素在患者肺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强抗菌效果。阿奇霉素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日1次,按照治疗指南连续治疗3 d、停用4 d(1个疗程),必要时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时,需结合患儿年龄调节用药量,如2岁以下剂量为7.5 mg/次,每天2次;2~6岁,7.5 mg/次,每天3次;6~12岁,15 mg/次,每天2~3次。面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用药量需要结合患儿体重进行计算,即30 mg/kg,分4次用药即可。应用注射泵给药,输注时间最少5 min。氨溴索口服液口服:1~2岁儿童,每次2.5 m,每天2次;2~6岁儿童,每次2.5 ml,每天3次;6~12岁儿童,每次5ml,每天2~3次;成人及12岁以上的儿童,每次10ml,每天2次。根据患儿情况,口服与滴注给药方式择一即可。儿童用药应按照医师判断进行药量调整。当然,必要情况下,需给予患儿常规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
治疗后,对患儿进行复查呼吸道“五联检”,发现腺病毒IgM抗体、人副流感病毒IgM抗体、肺支原体IgM抗体、肺衣原体IgM抗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均为阴性。通过对患儿肺部湿啰音、杂音、呼吸道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若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治疗显效;如果相关症状明显好转,则表示治疗有效;若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则判定治疗无效。通过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通过统计患儿的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皮疹及头晕等),发现不良反应率极低(为5%左右),其安全性得到证实。因此,这两种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不仅对于患儿症状具有理想改善性,而且对患儿安全具有良好的保护性。
最后进行简单总结。学龄前儿童极为多见的获得性肺炎就是支原体肺炎,引起诸多并发症,病情严重,迁延不愈;而支原体肺炎的典型并发症就是急性支气管炎,会引起患儿呼吸不顺。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机制是产生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主要是机体内体液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致使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包括C-反应蛋白(CRP)、Υ-干扰素(IFN-Υ)等。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临床发病率,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其组织渗透性能强,可以结合多种致病菌核糖体50S亚单位,阻止以RNA为基础的蛋白形成,可以有效对抗病菌。盐酸氨溴索能够加快排除呼吸道中粘稠分泌物,缓解呼吸不顺,联合抗生素一起使用,可以增加肺组织中抗生素的浓度,发挥血液增效的功效。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是较理想且安全的治疗方法。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素可以使IFN-Υ下降,增强Thl细胞的免疫应答,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缓解炎症,转变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口服阿奇霉素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静滴或口服盐酸氨溴索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胃肠道反应轻微。就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应用盐酸氨溴索+阿奇霉素治疗,会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促使患儿病情尽早好转。
本文只是科普材料,望各位家长提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疾病的认知,了解有效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患儿体质千差万别,家长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擅自用药,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