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喘汤加减方治疗小儿咳嗽的药学分析

2022-05-30罗梅

健康之家 2022年9期

罗梅

摘要:目的  研究定喘汤加减方治疗小儿咳嗽的药学分析。方法  抽选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小儿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定喘汤加减方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研究组指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喘汤加减方对小儿咳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发挥定喘止咳的效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定喘汤加减方;小儿咳嗽;药学分析

小儿咳嗽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以及慢性咳嗽等[1~2]。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生咳嗽的病因有一定差异,常见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先天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异物吸入、药物诱发等[3]。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咳嗽的中医外治法有贴剂、药浴足、隔物灸、推拿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整体疗效仍不够理想。为此本文从中医内治角度出发,采用定喘汤加减方进行联合治疗干预,分析其药学原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間到我院就诊的80例小儿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包括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3~10岁,年龄中位在(5.78±1.35)岁。对照组包含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4~11岁,年龄中位在(6.01±2.15)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实施组间对比后,差异不突出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咳嗽诊断标准;②开展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无异常;③近三个月未接受过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激素治疗;④年龄范围在3~14岁。

排除标准:①病程未超过1个月者;②临床有感染征象者;③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者;④患有全身性疾病者。

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在自愿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用名称: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生产厂家:安徽圣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2227,规格:10袋/盒)。采用温水冲服,对1~3岁儿童用量0.5~1.0袋,4~6岁儿童1.0~1.5袋,7~9岁服用1.5~2.0袋,1d3次。在此基础上,指导患儿服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通用名称: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生产厂家: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3152,规格:4g*8袋/盒),开水冲服,对3周岁以下一次4g(一袋),1d3次;3周岁以上儿童每次服用4g(一袋),1d4次;7周岁以上儿童服用8g(两袋),1d3次。

研究组患儿接受定喘汤加减方治疗。(1)定喘汤基本方:白果、炙麻黄、甘草、蜜款冬花、法半夏、炒紫苏子、蜜桑白皮、燀苦杏仁、黄芩等各2~6g等[4]。(2)加减方:临床应用时如果患儿咳嗽较重,可加止嗽散(止咳散基本方:桔梗、荆芥、蜜紫菀、蜜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各3~6g),加浙贝母、诃子、蜜枇杷叶各3~6g。对咳嗽时间较长患儿,可加茯苓、陈皮、枳壳、前胡各3~6g等,如果患儿风寒较重,将黄芩去掉加生姜1~3g;如果有咳嗽伴发热者,加石膏5~20g,知母3~6g等。采用煎服用药方式,每日1剂,1疗程为7d,共两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儿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其中,显效评价依据为患儿咳嗽症状得到基本缓解,有效评价依据为患儿咳嗽有所减轻,无效评价依据为患儿咳嗽持续超过4周且在清晨和夜间时段有加重趋势[5]。总有效率计算公式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统计调查两组患儿的临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时间越短表示治疗效果越强。

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声嘶、咽喉不适、食欲差等。总发生率越低,表示治疗方法越安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分析数据,P<0.05表示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组间比较数据,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比较

实施分组干预后,统计两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儿总发生率为22.50%,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小儿咳嗽的临床表现为两种:一是特异性咳嗽,指咳嗽过程中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体征和症状,比如咳嗽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时有呼气相延长、哮鸣音等,同时伴随呼吸急促、缺氧和肺部炎症等[6];二是非特异性咳嗽,其主要或唯一表现为咳嗽症状,通过胸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咳嗽表现征兆。但对于小儿咳嗽而言,发病原因受年龄影响各有特点,应当进行仔细、系统性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开展体格检查等[7]。针对小儿咳嗽的治疗,则是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控制,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但由于小儿咳嗽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发病时具有明显的发热、咽痒等症状,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促使病情加重。如使用传统的单一西药治疗方式,效果单一,且持续性较差,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目前对小儿咳嗽逐渐重视采用中医治疗方式,比较常见采用西药与中成药结合治疗,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对儿童的症状缓解及恢复存在一定疗效。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小儿咳嗽的治疗,逐渐重视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能够发挥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按照中医学理论,小儿咳嗽属于“哮证”、“喘证”畴,具有持续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对于该病的主要病因和病机,一般认为是因外感或内伤等所造成的痰饮留伏,经过邪气外侵而诱发。归纳总结为“风邪犯肺、肺失清肃、痰瘀阻肺”,尤其是小儿患者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很容易受到外邪所侵。在实施中医治疗时,主要遵循原则即是“祛风解痉、宣肺止咳、化痰通络”。风邪在本病的发展和演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宣肺化痰,则要利用活血通络药物,促使血行淤散,通畅气血运行,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的正常恢复以此制止咳嗽。

通过采用定喘汤加减方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汤方中含有炙麻黄,其味辛、微苦、性温,可起到宣肺平喘的功效,可解散小儿表邪。相比于肾上腺素药物而言,麻黄碱成分虽然显效较慢,但其作用比较温和、效果持久,口服后更适应儿童的身体状况,不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副作用反应。杏仁味苦、性温,有宣肺润肠和止咳平喘的药效。基于现代药理分析,苦杏仁苷可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小剂量使用有助于镇静呼吸中枢,保证呼吸运动平稳。茯苓味甘而淡,可发挥凝心健脾、利水渗湿的功用。在现代药理学中,茯苓含有的多糖以及三萜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同时汤方中含有桑白皮,其味甘、性寒,具有泻肺平喘的作用。现代药学认为,桑白皮丙酮提取物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与黄芩中药合用,能够消除患儿内蕴痰热。同时杏仁与款冬花合用具有降气平喘的功能,进而缓解患儿的咳嗽症状。并基于苏子、半夏等进行化痰止咳,进一步加强祛痰平喘的功能。防风、蝉蜕以及僵蚕等中药可发挥抗过敏作用,缓解咽痒以及咳嗽程度。另外,通过甘草生用,可对各类中药成分进行调和,而且具有止咳作用。从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出发,中药的醇提取物含有抗组胺类物质,可发挥抗过敏、舒张气管平滑肌的功效,改善患儿体内的微循环,起到平喘止咳作用。通过对诸药进行合用,能够兼顾发散与收敛,起到相对显著的定喘止咳效果。并且按照患儿的具体病症进行汤方加减,能够对患儿健脾和胃、消食除胀、滋阴润肺、通调气机、解痉通络等,在临床中与贴剂联合使用,可充分加强对小儿咳嗽病症的恢复治疗。

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表明通过定喘汤加减方的应用,能够缓解患儿咳嗽反复发作的症状,充分实现定喘止咳,进一步加快患儿恢复,整体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时间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定喘汤加减方治疗,可加快起效时间,充分发挥止咳的作用。另外,对比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突出,表明通过定喘汤加减方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诸药合用,有利于调节患儿血气、祛痰止咳。并基于中药加减,可减少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刺激,实现缓急止痛、降气平喘、消食化积,进而降低声嘶、喉咙不适以及食欲差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咳嗽采用定喘汤加减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患儿实际情况随症加减,可發挥定喘止咳、化痰通络、祛风解痉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志勇,许尤佳.定喘汤加减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患者气道功能、诱导痰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3):87-92.

[2]张仙芝.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2):216-217.

[3]邱群坤.定喘汤加减方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180-181.

[4]曾佳.定喘汤联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医药前沿,2020,10(28):218-219.

[5]魏家涛.加减定喘汤治疗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8):52-53.

[6]田俊清.二陈汤合定喘汤加减治疗痰湿咳嗽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174-176.

[7]孙伟星.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临床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7(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