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2-05-30靳鹏超范凌云高治国

健康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

靳鹏超 范凌云 高治国

摘要:目的  探讨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应用埋线疗法的效果。方法 研究以2019年4月~2020年12月来院就医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为调查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则予以中医埋线疗法,统计施治后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常规西医疗法与埋线疗法施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以埋线疗法施治疗效更为确切,在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埋线疗法;疗效;生活质量;临床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道类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与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腹部疼痛或者不适,常发生在中青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2]。目前,临床西医对该病症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促动力剂、生态制剂、内脏止痛剂、止泻剂与通便剂等是常用药物,虽具有一定疗效,但远期复发率比较高,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则认为,该病症大部分患者是肝郁脾虚型,故而在治疗上应当以疏肝健脾作为原则[3~5]。鉴于此,本研究以12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例,探讨在其治疗中应用常规西医疗法与中医埋线疗法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来院就医的1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男女占比35:25;年龄范围在22~65岁,年龄均值(45.9±10.5)岁;病程在4~12个月,病程均值(7.65±1.04)个月。实验组:男女占比32:28;年龄范围在25~69岁,年龄均值为(46.2±10.8)岁;病程在5~13个月,病程均值(7.71±1.09)个月。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展开分析与对比,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满足《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有关IBS疾病诊断标准;(2)经临床消化内科内镜检查与中医内科诊断确诊为肝郁脾虚型IBS者;(3)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后,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书;(4)依从性不低者。

1.2.2 排除标准

(1)肺、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存在障碍者;(2)精神、意识方面存在障碍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合并恶性肿瘤者;(5)无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以匹维溴铵与洛哌丁胺展开治疗,经口服用药方式,匹维溴铵每次服用50mg,3次/d;洛哌丁胺每次服用剂量为2mg,每日服用2次。连续用药治疗干预时间为2个月。

1.3.2 实验组

以埋线疗法展开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如下。①穴位选取:太冲(双)、三阴交(双)、上巨虚(双)、足三里(双)、天枢(双);②使用材料:创可贴、2-0号的铬制羊肠线、1个无菌包(包括剪刀、镊子及弯盘各1个)、华宏牌一次性埋线针(9号);③操作方法: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位,以浓度为2%的安尔碘酒对所选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将羊肠线剪成长1cm,放置于一次性埋线针当中;操作者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垂直进针,结合患者体型来决定进针深度,大约在1.2~1.5cm;待出现针感之后,一边向后推针芯,一边将针管退出;将羊肠线放置在穴位内,待出针后将创可贴贴在进针处24h。每隔15d治疗1次,连续予以4次治疗(即1个疗程)。

1.4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分析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主要包括大便性状、黏液便、大便次数、腹胀及腹痛等,以3级评分法来评定,每项症状评分在0~3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分析治疗后两组疗效,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判定。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并未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大便溏薄,存在黏液,為有效;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为显效。

1.5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统计学SPSS21.0展开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以(%)表示,数据校验以χ2卡方值;计量资料(中医症状与生活质量)以(±s)表示,数据校验以t值。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结果

2.1 分析治疗后两组疗效

施治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1例,其中无效9例、有效19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达82.0%;实验组中无效、有效及显效例数各2例、23例、25例,总有效例数为48例,总有效率为96.0%。经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对比两组施治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5.005,P=0.025,P<0.05。

2.2 分析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后,常规组大便性状证候积分为(1.74±0.68)分、黏液便证候积分为(1.32±0.57)分、大便次数证候积分为(1.53±0.62)分、腹胀证候积分为(0.86±0.50)分、腹痛证候积分为(1.57±0.69)分;实验组大便性状证候积分为(1.22±0.52)分、黏液便证候积分为(0.71±0.52)分、大便次数证候积分为(0.95±0.53分)、腹胀证候积分为(0.53±0.37)分、腹痛证候积分为(1.02±0.61)分。通过对施治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实验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t1=4.295,t2=5.590,t3=5.028,t4=3.751,t5=4.223,P=0.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患者由于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且伴有排便异常症状出现的一种多功能紊乱障碍性综合疾病。上述临床症状会反复发作或者持续存在,一旦未及时得到有效诊疗,易引发一系列器质性疾病[6~8]。由于该病症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故而发病因素大多与患者内脏存在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等因素有关。若以常规降火、止泻等西药来治疗,效果并不显著[9~12]。祖国医学将肠易激综合征归于“腹泻”、“腹痛”等范畴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大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可导致脾虚无法运化水谷,于体内形成食积、痰凝、水湿等,对中焦气血运行形成阻碍,促使脾胃的传导功能失常;亦或者由于情志郁积、横逆犯脾、肝失疏泄,脾气无法升清降浊,而造成腹泻、腹胀等,故而应以疏肝健脾法作为治疗原则[13~15]。埋线疗法是基于针灸基础上,结合中药与针灸而成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借助针具与药线于穴位内所起到的物理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进而将药力与能量借助经络传递至患者体内,从而实现治疗目的,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常规针灸疗法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等不足,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16~17]。本研究通过分析常规西医疗法及中医埋线疗法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施治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施治总有效率达96.0%,高于对照组82.0%;实验组施治后大便性状证候积分、黏液便证候积分、大便次数证候积分、腹胀证候积分、腹痛证候积分分别为(1.22±0.52)分、(0.71±0.52)分、(0.95±0.53分)、(0.53±0.37)分、(1.02±0.61)分,低于常规组(1.74±0.68)分、(1.32±0.57)分、(1.53±0.62)分、(1.57±0.69)分、(0.86±0.50)分,这表明以埋线疗法对患者展开治疗,具备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多靶点刺激穴位,于多个环节产生一系列效应,可实现疾病治疗目的,且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症状可得到彻底改善,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综上所述,以穴位埋线法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展开治疗干预,既具备显著疗效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羲,  杨彩霞.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6(38):95.

[2]黄方良. 艾灸神阙穴配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8):1204-1208.

[3]王茜, 陈侃俊, 余安胜. 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机制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 27(7):520-524.

[4]陆春霞. 针刺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7(19):43-45.

[5]周小燕, 梁楚.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11):56-58.

[6]卢璐,朱儒雅,朱凌宇.疏肝饮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0, 28(12):5-9.

[7]李琳,江登丰,张鹏飞,等.五音疗法联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36(8):48-50.

[8]翁国武,刘真义.奥替溴胺联合洛哌丁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143-146.

[9]孙振晓,刘化学,焦林瑛,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華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198-201.

[10]王济邦.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6,38(2):144-145.

[11]宋红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匹维溴铵、培菲康联合黛力新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22-223.

[12]陈建林,陈锦锋,邓健敏,等.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6,33(4):82-83.

[13]赵迎盼,王凤云,杨俭勤,等.基于脑—肠互动异常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8):637-640.

[14]何鹏宇,林志义,牟明威.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4):438-441.

[15]郝海蓉,任顺平,李娜,等.枳术汤配合穴位埋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测压值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5,31(12):16-18.

[16]薛梅,李柏群,王恩元,等.风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J].中国药业,2013,22(16):104-105.

[17]陈长贵.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中国药业,2012,21(20):99-100.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