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

2022-05-30支雨生

格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生文章语文

支雨生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生的基础能力之一,但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教师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多个角度加强小学生朗读训练,促进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朗读的重要性

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在小学阶段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愿意甚至不敢开口的问题。学生长期不愿意朗读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教材中十分注重学生朗读训练内容的编撰,希望能够通过编撰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朗读教学中不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口語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教材的编撰者十分关注教材中语言与内容的规范性,所以会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编入教材之中。同时,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展朗读活动并感受朗读内容的情感来锻炼自身的语感,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朗读技巧的运用,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推进的朗读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促进语言的规范化

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环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单个音节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语言的标准性、掌握语音的发音技巧,使学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开始习惯讲普通话,并延伸到家庭之中,促进普通话的推广。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朗读指导不规范

朗读指导规范性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尽管现在的大部分小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朗读教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课上朗读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展现,没有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更多是任由学生朗读,使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环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不足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致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存在严重的不足,使学生只能机械化地进行诵读,无法发挥朗读教学的意义,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课堂朗读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选择几名学生分别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没有在课前向学生讲解朗读的目的与意义,学生们虽然知道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好处,但却不知道教师安排朗读教学的目的。而且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只关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而缺少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所以会出现学生机械性朗读课文,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朗读任务,没有投入感情到课文朗读之中,使朗读教学的课堂效果不断降低。

朗读缺乏实际意义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朗读教学实际意义不明显的问题,因为在部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重视较低,在导读环节没有融入自身的情感,只是机械化地进行诵读,而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也会模仿教师的朗读行为,从而导致学生进入照着课本读课文的误区,使朗读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高效提升。

朗读方式使用不当

现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通常会选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朗读。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年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朗读体系,朗读技巧较为生疏,如果不在小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朗读方式,而且还会养成错误的朗读习惯,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师朗读观念落后

现阶段,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很多的学校应用,教师不能脱离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压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大部分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流程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范读,然后由学生进行自读,最后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朗读的积极性,又不能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化成长。

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训练措施

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教师要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明确朗读教学目标。朗读教学开展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明白朗读的内容,这也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朗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朗读目标,难度依次增加,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朗读过程中实现教师设置的目标,使学生实现阶段性成长。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以朗读内容为基础,当学生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后,学生也能够更好理解整篇文章。

模仿朗读,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需要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为学生播放本节课的朗读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朗读者的声调、语气和断句,提升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从模仿中享受朗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朗读兴趣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朗读基本功,因为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范读,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朗读进行模仿,所以需要教师能够专业并深情地范读,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使其积极模仿教师的朗读,学习教师的特点,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朗读模式,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升。

指导朗读,创设朗读情境

小学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独有的朗读技巧,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朗读指导,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而在朗读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朗读情境是教师指导朗读的重要方式,教师希望通过采取这样的指导方式使学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之中,进而真正感受到朗读内容中涉及的环境,站在文章角色的位置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技巧也会随之增加。例如,在开展《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过程时,首先,教师需要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范读,然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意义。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指出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在朗读过程中应用的技巧进行合理分析,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发音、语气等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正确发音。其次,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朗读的节奏,以及是否用了感情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投入情感。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调整朗读的语气,在朗读中体现轻重缓急,进而感受作者的不同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内心状态,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朗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朗读出不同意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能力,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为了更好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需要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能够结合教学情境,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对不同学生的朗读训练重点也存在区别。

一是范读。范读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重要朗读方式,通常应用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或者朗讀技巧应用程度较差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性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效果。范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指导时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在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知识储备量不足、语速控制不到位以及难以发现文章内涵等不足。

二是领读。领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但大部分小学生都想要表现自己的朗读水平,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朗读教学,给小学生更多进行朗读的机会,使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要指派语文课代表或者积极表现的同学进行领读,由他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文章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观察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对学生出现的朗读错误及时纠正,从而更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三是自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学生自读的方式。因为学生自读的朗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喜爱的朗读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学生自读时还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但是,自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控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是分角色朗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分角色朗读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主要适用于文章中角色较多、对话较为复杂的片段,需要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理顺文章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教师在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前,需要学生提前对文章进行预习,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文章,同时,教师要尽量为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安排一个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朗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五是评价朗读,提升学生朗读能力。首先,学生互评。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积极进行朗读评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互评。高质量的朗读不是单向的,需要朗读者与倾听者形成心灵上的共鸣。所以想要更好地进行朗读,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聆听者,这就需要学生积极的、用心的聆听其他人的朗读,从中欣赏优美的地方,同时也发现朗读的不足,然后,提出自己对于朗读者的评价。这种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提升。其次,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予其适当支持与鼓励,让学生能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提升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后,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指出其不足,使其能够更好接受教师的评价。再次,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也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重要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总结,然后对评价内容相似的学生进行分类,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自评,既能够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又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为教师开展朗读训练提供依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足够的重视朗读教学,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设计系统化、科学化的朗读训练,提升学生朗读兴趣,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学生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