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视角下如何利用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2-05-30刘敏

格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蔡伦造纸术燕子

刘敏

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围绕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而共同行动。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项目化学习指向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以及驱动性的具有挑战的问题,它指向探究与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将项目化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中,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教师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文本,并订立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教师要重视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借助驱动性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围绕着驱动性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帮助和引导。

小学语文阅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的过程,项目化学习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教师依据课本内容确定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并确定核心知识,布置驱动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展示和交流。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結合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文本,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内课文,并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文本,增加对人物的认知。学生在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可以进行有创造力的思考,深入品读文本内容。

项目化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项目化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化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项目化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对文本的思考和想法。这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互动,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项目化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明确项目化学习的目标

教师要依据学习的课文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规定确定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教师在确定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时要考虑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化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燕子》这节阅读课时,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含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项目化学习目标为:能够描述出燕子的外形,感受到燕子的美,可以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

又如,在学习《纸的发明》这节阅读课时,引导学生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感受我国古人的才智,理解蔡伦造纸术相比于其他书写材料的主要优势。因此这节课的项目化学习目标为:学习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过程、所用材料,感受蔡伦造纸术得以传承的原因,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驱动性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燕子》这节阅读课时,我设计了驱动性问题: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来写春天的美?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美?设置驱动性问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驱动性问题。

又如,在学习《纸的发明》这节课时,我设计了驱动性问题: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的方法?蔡伦是用什么方法来改进造纸的?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可以得到传承?借助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是如何被改进的,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蔡伦的探索精神,了解制造出来的纸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并阅读课文内容,增加对造纸术的了解。

项目化学习阅读活动的过程

项目化学习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落实任务。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讨论,展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探索实践,阅读相关的文章丰富对课题的认识。

第一,将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特长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小组,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来搜集资料,也可以通过采访周围的人、参观学习等方式来搜集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比如视频、图片、网络资源等。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讨论。

例如,我将4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课前查找了燕子的相关学习资料。有的学生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找到了刘禹锡的古诗《乌衣巷》,有的学生找到了唐朝秦韬玉的古诗《燕子》。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课外描写燕子的散文《咱家的燕子》《春燕》《清明时节飞来的朋友》。学生阅读散文,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的燕子,然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燕子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燕子。

又如,我将4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先让学生查找与“纸”相关的资料。学生在网上查找了中国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并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然后学生就自己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互动效果,学生们积极开展阅读,探索新知识,其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第二,深入研读文本,厘清文章脉络。小组成员深入研究文本,并厘清文章的脉络。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并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阅读时将课内阅读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相结合,丰富对主题的认识。

例如,学生阅读课文《燕子》,并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中描写的春天的美;阅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感受燕子的飞行美,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感觉到描写的美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阅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燕子的停歇美。学生阅读课文中对燕子和春天的描述,感受燕子为春天的美增添了色彩,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又如,在阅读《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学生边浏览课文边思考驱动性问题。在阅读的时候运用画重点词的方法来进行归纳。我给学生布置了阅读的任务:在几千年前,没有纸的时候人们将字写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写字有什么不方便的?在阅读的时候将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圈画出蔡伦选用了哪些原料,并想一想这些原料和之前的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圈画重点词语来辅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对关键句子进行赏析,提升学生的品读能力。

第三,小组成员交流,互相进行点评。学生在阅读完成后,和本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小组将探讨的结果运用文字表达、绘画、动手制作、宣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评价,给予合理的建议。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例如,学生阅读完《燕子》这节课,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得出:(1)课文中写了燕子的羽毛、尾巴和翅膀,燕子活泼可爱。(2)课文中写了春天的轻风、细雨、柳树、花儿、草、叶等景物。(3)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在春天里飞翔,燕子飞行的灵巧、轻快。停在電线杆上的燕子具有静态美,像小黑点。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加具有了生趣。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尝试画出作家描写的燕子,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画的燕子。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画出的燕子,并说一说燕子的特点。小组成员互相点评,并给出其他同学改进的建议。

又如,学生阅读完《纸的发明》这节课,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得出:(1)在蔡伦没有改进纸之前,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将字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将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后来,在帛上写字。在这些材料上刻字阅读起来不方便,在帛上写字价格太贵。后来运用麻纸书写,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正是因为这些书写材料都存在着问题,蔡伦才改进造纸术。(2)蔡伦将树皮、麻头、稻草、破布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晒干,就成了纸。(3)蔡伦造的纸具有很多优点,造纸的方法得到了传承。蔡伦的造纸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感受到蔡伦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增加了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了蔡伦造纸术相比于其他材料写字的优势,明白了造纸术为什么可以得到传承。学生交流之后,每组同学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每组同学向其他组的同学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以及讨论的成果。不同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评价,在互动中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效评价小学生的项目化学习

在学生项目化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给予每组学生评价。在评价时既要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也要对结果进行评价。项目评价可以起到激励、指引学生的目的,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生完成《燕子》这节课的项目化学习之后,我对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并对本课的知识进行了总结:这篇课文,写了燕子的外形和春天的美,写燕子给春天带来了生机,接着写燕子的飞行美和休息美。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体会到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心情。燕子给人的感觉是活泼机灵的,它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这节课学生通过自读自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了每段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燕子的美。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互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增加了对文本的认识。

又如,在学生学习完《纸的发明》这篇课文之后,我对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进行了评价。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都积极参与,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我给予了表扬。这节课学生们借助思维导图展示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学生们经过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造纸术的改进过程。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很容易理解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造纸术的改进增加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们经过学习这节课,感受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理解造纸是一个长期改进的一项技术。借助讨论活动,学生能够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升和增强。借助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在驱动性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思考,能够更加积极地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意识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提出驱动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进行深度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重视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环节,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蔡伦造纸术燕子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造纸鼻祖蔡伦
燕子
我学会了造纸
燕子叫
蔡伦改进造纸术
桂阳蔡伦
燕子一家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
蔡伦竹海杯蒋川09赛季首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