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曲《一首桃花》的情感表达及演唱处理

2022-05-30张小兰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一瞥再别康桥林徽因

歌曲《一首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一首经典的女高音的作品,为了更生动地演绎这部作品,本文以歌曲《一首桃花》为研究对象,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总结了歌曲的演唱技巧,为歌曲的深情演绎提供一定参考。

1 歌剧《再别康桥》概述

《再别康桥》这部歌剧主要描述了中国民国时期以林徽因,徐志摩为代表的作家,以及学生之间的爱情与友谊。该剧角色丰富,故事复杂而曲折,有着浓厚的现代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在舞臺上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本剧主要讲述才女林徽因在情感上的遭遇,并通过对她和三位杰出男子情感遭遇的描述来重现那个时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

为能很好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进而取得美的艺术效果,该剧唱段中大部分采用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作品,比如《灵感》和《偶然》等。音乐家们将诗歌作为词语,运用歌曲进行重新演绎,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其中尤其是展现林徽因感情的歌曲《一首桃花》感人至深,受到艺界好评,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它是表达作者心境和自然之美的结合。《再别康桥》的问世,给中国歌剧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也为中国歌剧创造了全新的形态。它独特迷人的音乐特色,中西音乐结合的风格,使《再别康桥》获得巨大成功。

2《一首桃花》创作背景

《一首桃花》诗作选用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词《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女高音的唱段,它采用将宣叙调与咏叹调融合的方式,透过领唱乱世桃花娇艳欲滴的气息,实际是在歌颂青春,脱俗,美丽的女性典型人物。其次,在歌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手法,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写法上采取了隐喻的方式,但并没有直接描绘女性,只是利用有着相同特征的桃花、借桃花特点的比喻,来歌唱女性。

此曲吸收西方歌剧创作之精髓,融合中国古典韵味使得曲调风格独特。这首歌曲旋律婉转感人、层层叠叠,歌词如诗歌般流淌进人们心中,叩击出人们心灵的悸动。好像演唱者缓缓地说着,曲调时隐时现,或平铺地形容,或昂扬地赞美;听众的心灵也跟着跌宕起伏,旋律和诗歌的完美融合,成就了这首作品,以致于让人充满感情地憧憬着,成为广为传颂的优秀作品。

3《一首桃花》情感分析

演唱者想要唱出好一首优秀的作品,就需要对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基本含义进行分析与理解,并对其演唱风格进行正确的处理与掌握。演唱时,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以及不同人物来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深入了解作品旋律及歌词无疑是掌握作品内涵及风格的先决条件,歌唱者唯有站在作家创作视角及创作背景上,才能够真正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及情感,进而更好的演绎出作家创作情感。

歌唱者要想演绎此作品,必须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以外,还好熟知歌声色彩、歌曲内涵、创作方式、作品构成。同时需要熟悉林徽因的写诗方式,并朗读诗句,让春暖花开,桃花的意境印入心中。

诗人用联想来物化自己,似乎27岁的她,吟着“三月薄唇边”的浪漫情怀,“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想象“唇的痕迹”那些精彩的瞬间,那脉脉一瞥的遗痕,都是美的盛开,盛开了那些属于三月桃花的迷人与哀愁,尽现着几分无奈与天然的伤感。

诗文不娇不媚,不事做作,沁人心脾,以细腻而又高妙的笔调为读者勾画出了女诗人独特角度的内心独白,使人们在细细品味桃花之幽静之余,似乎仍可嗅到花之轻香,一点静幽幽,润物无声。

4《一首桃花》音乐分析

《一首桃花》歌词含蓄蕴藉,贯穿了钢琴,小提琴合奏全曲的特点,充分显示了乐和诗之间的美妙融合,钢琴伴奏的应用使作品更具艺术性与欣赏性。作者采用的拟人方法表达了人们的主观感情,通过音乐的不断创新显示出比较理想的音乐效果。

随着由小提琴与钢琴一同装点出的优雅,恬静的气氛,演唱者以极其高亢的声音演绎出了作品的本意。在这一过程中,演唱者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让听众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作曲家大量运用了切点、附点等节奏的技法,并运用了叙事方式,以乱世桃花的美刻画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女性人物形象,并寄托了诗人的万语千言。

第二段落和第一段落相比较,情感完全不同,它处于音乐的顶峰部分,词曲作家们把音乐速度、力度和拍子都做了明显的改变,目的是在渲染氛围和肯定桃花衬托下的女性形象得到确立。

《一首桃花》这这首作品就是以诗词入手,让诗词与旋律高度相结合。作品首段宣叙调,节奏类型较为简单,附点音符与旋律线条比较丰富,条理清晰但又不失魄力,听来使人心旷神怡。整体伴奏织体也比较单一,多采用和弦技巧,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音乐的细微变化。歌曲的第二段为咏叹调,在整首歌曲中达到了高潮,也是在这里调式调性有些变化,旋律色彩这时看起来比较明朗、自然、顺畅,更能表达主角的内心世界;这里节奏类型因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明显,四三拍和四四拍进一步深化桃花动态美的描绘,达到了首尾呼应。

5《一首桃花》的演唱处理

5.1 气息处理

一首歌曲把握住总的情感、基调后,还要在气息的运用上,随歌曲局部的变化作精心细致地安排,要分析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一首桃花》的音乐表现,要确保艺术气息运用的科学性并恰当,从而对人物形象进行心理刻画,作曲家在乐曲中进行附点音乐刻画,是具有匠心独运。

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演绎声乐作品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歌唱气息更是歌唱命脉,演唱者放松身体,保持舒适的放松状态,全身重心定置于后腰重心支点,使横膈膜保持稳定与伸展水平,这样使演唱者可以表现出一个相对流畅的呼吸环境。音乐有较好的平稳性、乐句的声音也不要过大,平稳的使用气息。

歌曲中的第一个“桃花”,在相应的休止符停顿,以体现节奏感,同时以附点的形式把整个音乐段落连接在一起,对乐段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了和蔼的特点。在“朵朵路凝”的演绎时强化了休止符的停与不停,演唱者要确保声断而气续,然后找出“柔的匀的”部分通过休止符换气,在适当时演唱者还可凭借休止符的稍停顿,让音乐中产生更为灵动的声音,从而具象化人物形象。在歌词第二段唱腔,整体要有弹性释放感情,由于感情有很多次的变化,所以应该紧密衔接节奏,突出气口转换,从这个角度更精准的完成角色的感情传达。

5.2 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歌唱《一首桃花》中,要注意对字正腔圆,唱中吐字,咬字等一些演唱手法的灵活运用,以提高歌曲感染力,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歌唱时尤其应突出词语及词语间的联系,开头“桃花”意境深远,首词“桃”不能太重,用弱声歌唱,而且“桃”咬字困难,极有可能出现有压喉现象,因此在歌唱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声音的地位,像讲话那样清楚地咬字。曲尾部分声音舒缓,相应气息要有柔和性,以示深思,引入弱声作“一瞥”唱,使“瞥”字的读音与嘴型均不改变,尾字以截气收声归化,唱完轻松咬字,更能直接地突出女主角的心情变化,也突出了女性的温柔性情。

5.3《一首桃花》重点语句处理

《一首桃花》与别的中国歌剧作品很有差别,因为从歌曲来看是诗歌,表演者需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理解能力,对林徽因一生的经历应该有个全面的认识。作品中配器属室内乐类型,所以对歌手的创作表演和创作心理刻画都有较高的要求。

歌曲的艺术性极强,诗的本身也是婉约派的,歌词中的“桃花”形象也很美,“桃花”是女性的象征。歌词语言优美,曲调婉转动听,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浪漫。演唱者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唱前还要背诵歌词并将其意境领悟透,歌唱时必须把声音,感情,境界融为一体。

(1)A段语气平稳,以说话的语感把歌調朗读而出:

歌词中刚开场时,“桃花,桃花”就要用特别弱、特别有控制力的声音来演唱,第二句“桃花”要比上一段唱得更深沉;

“朵朵露凝的娇艳”是在接续上一段,以继续表达思想感情,旋律为大跳,歌唱时呼吸要沉到两肋之间,平稳而有节制,非常连贯地唱。

(2)B段为歌曲的最高潮阶段,也就是诗篇中最煽情的一段,歌唱时情感要充沛:

“看,那叶颤动在微风里”,在微风里由四四拍变为四三拍,因此此段为全曲的最高音,也是全曲声乐技巧中的最难点,此段应唱大段而不可中断,必须连贯。此处的四三拍音乐相对四四拍来说更为富有推动力,也更符合台词意、更容易的表达感情。这一段是将气息沉在腰间,托住声音,再搭上高位置的辅助往前唱,所以“微”这个字要竖起来唱,声音要在歌唱的腔体与通道中,气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流畅的推动。“她有留下淡淡的”这一句也是将旋律往下行,所以,要重视“她”这个词。

“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这一句要在“一瞥”后面的休止符上换气。

结尾句的“一瞥多情的痕迹”音乐在歌词语感上较有结束感,小提琴声部入戏,演唱者向小提琴声部传情,对气氛控制作了弱化处理。

6 结语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一首桃花》进行了分析与处理:一是《再别康桥》歌剧概述;二是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三是对《一首桃花》情感分析;四是对歌曲的音乐分析;五是《一首桃花》的演唱处理。《一首桃花》在我国诗歌特有的纤细柔美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浪漫主义音乐色彩。整体布局平稳,把桃花拟塑造成一位清新自然、单纯腼腆的女性形象,将女性主人公内心情感演绎。《一首桃花》这首诗词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极高,林徽因无论在诗词上还是在建筑艺术上都有着颇高造诣。

完美的演绎歌唱作品,歌唱者不仅要具备优秀演唱者应有的素质和素养,还要掌握熟练的歌唱技巧,情感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演唱者所独特的演唱风格,必然与其本人的文学教养、社会生存经验、音乐艺术造诣等因素有关,还与其歌曲语言、歌唱技术技巧等因素有关。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张小兰(1984—),女,甘肃陇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一瞥再别康桥林徽因
戏剧学:解读《再别康桥》的别样视角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跟踪导练(四)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雨巷》与《再别康桥》比较阅读
新书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