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2-05-30陈斌
陈斌
农村地区的初中生既面临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也局限于农村的环境存在着多样化的心理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分析当前学生的发展阶段,也要主动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青春期是个人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而青春期的学生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会存在心理上的波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组织教学实践工作时也有着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大部分初中学校更加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从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教育工作。强调知识教学的工作现状,导致学生在青春期发展关键阶段难以得到有效引导的问题,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教学工作要关注教学改革,也要关注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针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一、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心理敏感的特点,大部分中学生由于尚未参与社会实践,没有掌握社会交往的能力,所以在个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阶段存在心理脆弱的情况。
部分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较为简单,而父母对于孩子期望过高会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问题、生活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会让学生迷茫,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正常生活。
农村中学生除了脆弱、存在自卑情绪之外,也有着不善于交流的特点。大部分农村家长一般不会对学生开展家庭教育。而学生在相对孤立、独立的环境下自主开展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忽视引导、家长不善培养都导致了学生在青春期不善于交流的发展特征。
二、青春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从学校的教学实践工作出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教育策略,改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基础上,促进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建立心理教育机制
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教育实践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工作提高重视,也要强化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引导农村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他人交往中对个人的行为、情绪、交际方法进行调整。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工作要主动改变以成绩为主的教育观念。农村地区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特点,因此农村地区学校要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方式,在教学环节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詢室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等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情况,对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进行解决。
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建立动态档案的方式,持续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也可以通过及时干预、及时调整、及时矫正心理偏差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个人的发展状态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存在着教育质量不佳、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的教育困境。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通过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更好地调整心态。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庭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意识,让家长关注学生,以尊重、关怀学生的态度与方法及时缓解学生在青春期存在的特殊心理情况,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下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解决。
青春期学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父母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耐心引导,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家庭教育方式,保证家庭教育在不断地落实,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确保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结语
农村中学阶段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特殊性,也要针对农村地区的新式教育困境积极调整培养方案。教育工作者既要明确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脆弱、不善于交流、自卑情绪等心理问题,也要通过建立教育机制、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以教育手段的调整、教育方法的改进保障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常向东.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8):1235-1236.
[2]李亮,杨丽.韶山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