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联盟商品贸易进出口现状与趋势研究分析
2022-05-30王雅楠樊艳翔
王雅楠?樊艳翔
摘 要:纵观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各国间的互惠互利和合作强化也成为了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加强中欧之间的对外贸易合作,认清中国在中欧商品贸易之间的发展情况,本文根据2010年-2020年中国与欧盟共22类细分商品的进出口数据,分析中国与欧洲联盟22类细分商品贸易进出口现状与趋势,发现中国与欧盟在这22类细分商品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欧盟;商品贸易;顺差;逆差
一、引言
随着全球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就当前形势来看,世界各国在对外贸易上均面临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就中国对外发展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欧洲联盟作为世界大经济体,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是非常密切的,继续推动中国与欧洲联盟国家经济合作与交往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与欧洲商品贸易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这对两国未来经济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中欧深化合作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中国如何在其对外贸易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不断优化自身出口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关乎其未来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深刻了解当前主要出口现状,而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欧洲联盟的出口贸易现状与趋势,希望能够为未来中国在深化中欧贸易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于中欧贸易之间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视角会有一定的差距。姜鸿等(2021)站在中美经贸争端的视角下,深入剖析了中欧贸易的发展潜力,研究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对中欧贸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陈玲玲(2020)研究了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她指出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的吸引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韩萌等(2020)分析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欧贸易所面临的变局与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关建议。潘晓莎(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欧贸易摩擦特征进行了研究。邵娟(2017)等分析了在新形势下中欧双边贸易问题与发展对策。檀怀玉(2017)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欧贸易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贸易的稳定发展对双方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冯晓明(2014)分析了中欧贸易之间面临的问题。
综述可以发现,深入研究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多数学者认为中欧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双方都有较大的影响。从研究视角上,学者多对中欧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影响中欧贸易的原因等,而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欧洲联盟商品贸易进出口现状与趨势,将会选取更加细分的商品指标进行分析,这对详细了解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情况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进一步帮助中国了解自身与欧盟贸易往来的优势劣势,从而更加具体化、针对性地了解其商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商品贸易发展方向也会有一定的认知与启发。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分类
基于数据一致性的原则,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选取中国与欧盟2010年-2020年22类进出口商品数据,并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对22类商品按照生产要素原则进行了归类,如表1所示。其中第1类-第5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第6类-第14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15类-第20类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第21类-第22类为其他。
三、数据结果分析
1.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出口细化分析
由表2可以发现,第一类产品动物产品,早期2011年-2012年处于顺差状态,后期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值在波动中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表明进行中国对动物产品进口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二类产品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但近些年来顺差有缩小,侧面反映了近年中国本土对植物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第三类产品2017年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18年后开始呈现顺差状态,且有增长的趋势。第四类产品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自2011年以来,逆差逐年增大。第五类产品与第四类产品相似,2011年以来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
2.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出口细化分析
由表3,表4可以发现,第六类产品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第七类产品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但是顺差有缩小的趋势。第八类商品2011年-2019年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逆差状态,且逆差值为9.36亿美元。第九类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第十类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值较大。第十一类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值逐渐增大。第十二类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历年变化不大。第十三类商品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自2011年逆差在波动中开始减小,但2018年后逆差开始增大。第十四类产品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趋势逐年扩大。
3.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细化分析
由表5、表6可知,第十五类商品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但是顺差值有减小的趋势,2020年下降明显,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第十六类商品长期处于顺差趋势,且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第十七类商品长期处于逆差趋势,且逆差值较大。第十八类产品长期处于逆差,且逆差自2011年以来有增加的态势。第十九类产品长期呈现顺差状态,且表现为递增态势,但是数值较小。第二十类产品长期处于顺差态势,且有增长势头。
4.其他商品进出口细化分析
由表7可知,第二十一类产品早期处于顺差状态,后期自2015年以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第二十二类产品早期整体处于逆差状态,2016年后开始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值逐年递增。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发现,对于中欧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分析,第二类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第三、第四类长期处于顺差状态。对于中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分析来看,第六类、第七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十二类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而第八类商品2011年-2019年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逆差状态;第九类、第十三、第十四类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对于中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九类、第二十类,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而第十五类商品虽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但是顺差值有减小的趋势,2020年下降明显,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长期处于逆差趋势。
其中,总体来看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有:第二类植物产品。第九类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纸、纸板及其制品。第十三类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第十四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第十八类长期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而对于一些高技术产品诸如第十七、第十八类,中国目前的进口需求还是很大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密集型的出口。过多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诸如木材、矿石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且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也会加剧本土资源的枯竭。
(2) 提升劳动力素质,生产高质量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主导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了,必须致力于提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3) 加大科技研发,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水平。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才是能够把握出口核心競争力的方向,中国目前在一些高技术产品领域仍然具有短板缺陷,对国外的依赖性仍然较高,因此必须加大科技研发,研发更加尖端的技术产品,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岭,潘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欧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01):178-189.
[2]姜鸿,刘玥.中美经贸争端下中欧贸易的发展潜力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09):59-67.
[3]陈玲玲,翟会颖,张媛媛,王建平.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0(19): 139-142.
[4]韩萌.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J].理论学刊,2020(04):76-84.
[5]潘晓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贸易摩擦特征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03):164-166.
[6]邵娟.新形势下中欧双边贸易问题与发展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7,33(07):189-192.
[7]檀怀玉.中欧贸易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05):47-52.
[8]冯晓明.中欧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