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

2022-05-30李菲菲

新闻潮 2022年8期
关键词:四力融媒体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资讯消费已成为老百姓公共生活的新领域,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多元性融合媒体,高标准再造了采、编、播、发体系。高站位、高水准、高赋能,新知识、新领域、新视野都给基层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通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来克服本领恐慌、能力恐慌,勠力同心开启“融时代”,更好地传递中国基层“好声音”,成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直面的新时代课题。

【关键词】融媒体;基层新闻工作者;四力

一、融媒体时代对基层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从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到“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1]”,再到“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基层主流舆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2]”,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为基层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创新创造能力;要在县(区)委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的统筹部署下,依托各乡镇社区、街道村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创造性地开展“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强国复兴有我”“夸夸我的家乡”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服务活动深入人心,以乡风文明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其次,在“提升业务,融合发展”上,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全面发展;要充分认识现代资讯传播规律,要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结合老百姓关注热点和民生民意,携手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联合推出专题专栏、言论评论、抖音快手、纪录片、微电影等融媒体产品;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和文艺形式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政策解读和重大事项告知等。

最后,在“个人修为、坚守底线”上,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我修为、永葆本色;要坚守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清醒掌握适度的传播边界,不能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更不能为了追求效率或利益而杜撰新闻。同时,要坚守职业初心,充分发挥媒体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强大作用,正当行使舆论监督权,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贡献媒体人的力量。

二、增強“四力”是新时代基层新闻工作者历练成长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要求宣传思想干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简称“四力”)。对于基层新闻工作者而言,增强“四力”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要求的实际举措,是结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岗位职责,宣传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责任,是传递党的关怀温暖、民情民意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地方民风民俗、提高地域知名度的核心环节。

对于基层新闻工作者而言,需要通过“脚力”走村串巷,要有“铁脚板”,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3];要转作风、俯下身,不畏山高路远,深入基层,更好地传递声音、挖掘典型、选树榜样、拉近距离、提高影响,让报道接地气、有温度;通过“眼力”的敏锐观察,更好地明辨是非、甄别真伪、删繁就简,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4],让外界认识了解最真实的基层,进而更好地建设基层;需要通过“脑力”的深思审问,更好地做好新闻宣传的组织策划,站在基层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全局深邃思考、洞察规律,让宣传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插上“媒体的翅膀”;需要通过“笔力”的大美宣传,更好地写出中国大爱、人间真情,立体展现基层人民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真实画面,更好地讲好基层故事。

“四力”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脚力”是实践基础、素材来源,“眼力”是宽广视野、核心要义,“脑力”是综合运用、统筹加工,“笔力”是创作创造、融合展示。四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统一于新时代火热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统一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在融媒体背景下,“四力”的合力发挥显得更为重要。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有大情怀、大视野,要善于学习研究“大报大刊”的运行机制、报道方式、行文风格、排版设计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巧妙之处;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传媒手段和受众乐于接受的传播形式,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传播效力和影响力;要善于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特色特点,选好新闻角度、调好摄影光度、提升宣传亮度,讲好基层发展故事,汇聚共识、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三、增强“四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创新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闻舆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新闻的本质、本源、传播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论述,就是与时俱进推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在面临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信息资源的拥挤饱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随之调整完善;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增强“脚力”来扩大供给,以增强“眼力”来找到共鸣,以增强“脑力”来统筹谋划,以增强“笔力”来传情达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谱写了新篇章。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真正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心、入脑、践行,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要把增强“四力”作为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实践。

四、融媒体视域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的方法途径

(一)人民性——听党话跟党走、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各类新闻产品所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特点,老百姓既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传播者,还是评判者。人民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6]。这就要求基层新闻工作者依托主流媒体和扎根基层的双重优势,在巩固程序性报道和主题性报道权威性、深层次的基础上,突破时空地域局限,强化第一现场,从群众视角和百姓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要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新闻资源,利用好融媒体所形成的新平台和新手段,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新闻供给的及时性、丰富性,用新闻手段、新闻产品展现最鲜活的基层。基层新闻工作者要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要统筹当地资源和需求,比如开展“送温暖 助振兴”“佳节尚文明 基层关爱行”“广西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桂姐姐宣讲”等文化宣传活动。

(二)实践性——保持学习韧劲、突出基层实践

新闻宣传工作要随势而变、审时而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学习的及时性、深入性和长期性,强化思考力和执行力,答好融媒体发展的时代之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跨界、变轨,继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在思考力方面,基层新闻工作者要保持并不断发扬传统媒体在专业采编方面的硬核势力,提前做好新闻策划,根据报、网、端、微、屏的不同传播特点,设置专版专栏专题,以不同关键词串联和凸显报道主题,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优势。在执行力方面,学习是提高执行力的必然途径,基层实践是强化执行力的必经之路。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衔接点,用好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发挥实践所、文明站、服务点的宣传推广和辐射作用,结合县(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线下宣讲、网络答题、送戏下乡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宣传,对嫁娶彩礼、殡葬民俗进行正面引导,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媒体人的贡献。

(三)发展性——强化沟通联络、加强创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在创新力方面,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强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要独辟蹊径、以小见大,依靠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突出报道风格和表现方法的创新性,从而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强化话语方式创新,不断学习和加强将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转化为符合融媒体特点的话语体系[7]。在当前融媒体视域下,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加强不同区域和传播平台的沟通联络,不断实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创造,以数字技术增强“四力”,突破现场感不足、生动性不强等报道瓶颈,有效扩大传播半径。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挖掘村屯风俗和民族特色,如运用快板、说唱等形式宣讲重大决策部署等,变“单一教育”为“生动说唱”;开展“壮歌歌唱我家乡”“苗歌唱出民法典”“村屯‘说事大院”等活动,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三农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先进性——恪守职业道德、引领文化潮流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要求,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職业;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该自重、自爱、自强[8]。当前,基层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政治家办报”的内涵,以恪守职业道德为底线,不断追求更有权威性、更有公信力、更快速、更真实的职业高线,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领文化潮流。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注重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把握好信息传播的时度效,坚决不能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而捏造新闻、抢报误报新闻;要多渠道、多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突破传播媒介边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依托县(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广西云”、“最美家乡”APP等平台大力推广本县(区)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宣传平台开设乡村振兴专栏,及时刊发(播)乡村振兴相关报道,引导舆论主流,引领乡村风尚。

五、结语

在融媒体背景下,增强“四力”是基层新闻工作者续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时代实践。从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先进性等方面锤炼“四力”、增强“四力”是基层新闻工作者把握“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体现;是始终心系人民、讴歌人民,热爱基层、扎根基层的时代写照;是共享融通、触类旁通,内涵发展、全面发展的自身要求;是推进基层新闻工作者队伍壮起来、推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关键环节。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20(1).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2(1).

[3]江龙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J].传媒论坛,2021,4(24):76-77,80.

[4]李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理论渊源与时代意义[J].中国记者,2019(03):66-71.

[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王晶. 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认识[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19(003).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编辑:黄佳君)

作者简介   李菲菲,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

猜你喜欢

四力融媒体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