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湘西苗绣“活化”传承路径

2022-05-30黄洁邵煜涵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活化

黄洁 邵煜涵

摘  要:湘西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振兴民族文化与传播地方风俗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大众审美的嬗变使得苗绣的生存与发展屡屡遭遇瓶颈。苗绣文化如何与现代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重振湘西苗绣文化的辉煌,需要将创意制胜、品牌赋能、工艺赋色三个方面作为湘西苗绣保护与传承的核心策略。而进一步推进湘西苗绣逐渐恢复其文化传播的“造血功能”,则是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苗绣“活化”传承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非遗保护;湘西苗绣;活化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株洲市社会科学院基金重点项目“株洲地域文创产品设计研究”(ZZSK2021129)研究成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当前,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目光转向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探索。闲暇之余,人们逐渐将目光由电子产品转向了具有文化意义与艺术启迪的优秀文化作品上面。而湘西苗绣作为中国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更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早在2009年,湘西苗绣就被列为第二批湖南省非遗文化遗产目录,这不仅意味着国家对湘西苗绣文化的重视,也为湘西苗绣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苗绣由于其本身所蕴含的特殊文化价值与审美特性,被誉为苗族人民的“无字史书”。其通过精湛的技法、精美的纹样、绚丽的色彩等多种方式向世人诉说出其独具魅力的苗族故事,从而成为湘西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张绚丽多彩的名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其重要价值与意义有时甚至是无法估量的。”[1]然而,在时代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湘西苗绣的发展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苗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较大困惑,亟需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一系列创新举措。“长期以来,苗族人民较为封闭的生存环境,让刺绣文化遵循自然传承秩序保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作为身体技艺的苗族刺绣,其自然传承秩序已然被打破,呈现出整体式微的发展态势。”[2]由于苗族文化的古老性与滞后性,使得许多技艺精湛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手艺逐渐面临失传,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潮流的结合与新型发展路径遭遇严重的瓶颈期,进而使苗族文化陷入窘境,濒临失传的威胁。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湘西苗绣的发展与延续不能仅仅限于古旧的传承模式,湘西苗绣的传承与进一步开发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探索出一条“活化”路径,并通过与现代技术和环境的结合以及新发展策略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得湘西苗绣文化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推动湘西苗绣产业走出一条绚烂多姿的康庄大道,以便更好地将自身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创意制胜拓宽传播路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渗透,许多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停滞于落后的生产与开发层面,这种缺乏探索新形式、新理念的求新精神,只会导致文化的延续一味的因循守旧,一如既往地重复着古旧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古老文化在走向兴盛的道路上埋下了众多关卡,难以将充满古老文化气息的技艺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这些精湛的技艺日渐衰退,从而走向下坡路。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闭门造车的生产方式必定只会自断出路。要想将优秀文化发扬出去,创新才是王道。就文化而言,最重要的便是能够将其有效传承,让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去了解、去发现,从而实现古老文化的活态传承。当前,市场中普遍呈现出来的苗绣艺术品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对于传统吉祥元素的复制与提取上,缺少了一定的时尚感,只能满足极少数受众的需求,这就在无形中缩小了苗绣文化的传播路径,迫使该文化被封存在较为狭窄的圈子当中,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扬空间。因此,针对这样的弊端,苗绣工作者需要探索出新的传承形式,思考如何能够拓宽苗绣的传播路径,从而提升大众对苗绣文化的认知与接纳。

“随着国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越来越重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施行,湘西苗绣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政府的引导和民间资源的支持下,湘西目前已形成了多元化的苗绣发展模式。”[3]苗绣文化的创新,不仅需要依托于当前时代发展的契机,更需要根植于更多受众人群的核心需求。创意制胜才能拓宽文化传播的根本路径,对于文化的深刻剖析才有助于设计者更快捕捉到创新灵感与源泉。相关工作人员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深入剖析,抓住人们的审美理念与核心需求。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苗绣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是却很难吸引到年轻群体的目光,这不仅是产品开发者工作的不到位,也是由于年轻群体因为不了解苗绣文化所以不会对此产生兴趣所导致。生产者没有充分做好前期调研,未能够抓住消费群体的真正需求,而很多年轻人又缺乏对于文化的认知,所以就会出现严重的文化与时代脱节现象,最终导致市场的衰败以及文化发展的滞后。鉴于苗绣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一系列窘境,相关工作者需要制定出新的方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进行了前期调研后,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来打造出与他们实际生活相贴合的苗绣产品,打造出与现代审美理念相契合、紧跟时代步伐的苗绣艺术品。比如在苗绣的图案、色彩、纹样等元素的选取上进行创新,从而吸引更多新面孔,并以此为突破口带领更多受众了解苗绣、接受苗绣,从而达到以一传十的功效,进而打开市场,拓宽苗绣的传播范围,实现苗绣传播路径的创新。

二、品牌赋能助力文化增值

苗绣作为千针万线绣成的苗族文化载体,饱含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艺术,却缺少了相应的内在价值,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了品牌意识。因此,品牌符號的识别与建立是促进当代消费的重中之重。品牌往往具备超强的吸引力与传播性,苗绣文化也需要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而进行精确的艺术传达。假若没有品牌价值的感召,可谓将是产业之殇。湘西苗绣不仅是可以呈现在大众眼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将苗绣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就需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将苗绣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充分彰显出来,而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与现代文化高效融合,融入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进而推进古老的技艺贴近新时代的步伐。除了与现代文化的充分融合之外,为苗绣注入品牌力量,并以此来带动文化的增值,对于苗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比如泡泡玛特这一文创品牌,其创始人王宁曾经说过,泡泡玛特取得如今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盲盒这一载体,更重要的是IP本身。泡泡玛特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流文化推广与培育构建出产业链综合运营平台,包括Dimoo、Molly、Pucky在内的众多IP,为各大优质品牌赋能,注入新鲜个性,带来的市场效果极佳,不仅让产品饱含文化内容的属性,同时也兼具了收藏与传播文化的双重功能。由此可见,品牌形象的树立对于文化的增值与推广可谓是如虎添翼。

“以往的苗绣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是由于缺乏IP设计,IP是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根本表达,是区分产品特征的重要因素。”[4]品牌赋能是助力文化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走向永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石,品牌对于文化的植入是苗绣文化重返勃勃生机的制胜关键。品牌不仅是开拓苗绣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更是带动整个村落走向致富之道的“物资牌”。“产业振兴是精准扶贫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产业兴旺,才会有百业兴旺。在一些民族地区,村民们依靠祖祖辈辈的民族手工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5]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赋能无疑成为了当前苗绣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品牌文化是带动整个乡村走向致富之路的特色王牌,更是苗绣文化走出大山、迈向世界的精准方针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在针对苗绣文化的开发时,不能只是一味地片面追求盈利,而是需要为其创立品牌,否则就会导致苗绣品牌溢价困难。要充分植入品牌观念,形成湘西苗绣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尝试让苗绣走出去,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将品牌观念融入到湘西苗绣文化的保护策略中,是当前苗绣“活化”传承的新路径,创新文化并非一味地摒弃旧思路,而是要善于挖掘旧文化中优质的精髓与价值,去粗取精。在保留苗绣本身文化特色的同时,赋予文化品牌宣传的载体,既能够充分开掘苗绣产品的潜在价值,也有助于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推广。

三、工艺赋色激活文创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更是饱含强烈民族文化韵味的传统瑰宝,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着丰富的文化素材与创意源泉。”[6]深入挖掘湘西苗绣文化的内在价值,呼吁大众对于苗绣文化的保护和对传承艺人的尊重,有助于实现苗绣非遗文化的传承梦。非遗传承人是苗绣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手艺人的尊重与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各学校也可以考虑将苗绣传承人引入课堂教学,在产业与学业中相互并进,尝试培养出新时代苗绣非遗传承人。研究和践行“苗绣+文创”的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模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路径,也是提升苗绣非遗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路径。因此,将这些多姿多彩的刺绣纹样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造出具有丰富趣味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无疑是带动苗绣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也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文创产品是以文化为核心进行创新设计的产品,具有商品自然价值和民族文化载体的双重属性。”[7]如果将苗绣文化进行高效提炼与归纳,比如在苗绣的纹样设计方面,将其融入新时代时尚文化元素,便可打造出饱含时代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还可以对苗绣的纹样按照不同寓意与特征进行归类,为不同文化内涵的纹样元素制定出专属产品,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壮大文创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苗绣文化与文创产品的深度结合,有助于依托文创产品这一载体快速实现苗绣文化的“活化”传承路径,可以更加充分地将苗绣文化进行展示与宣传,既能够打开苗绣市场,也可以成为有效推广苗绣文化的传播手段。文创产品是近些年来不断引起各国热议的话题,故宫早在2017年就凭借将文化元素打造成为集趣味性、时尚性、幽默性于一身的诸多文创产品而在文创市场立足,饱含深意的火爆文创产品倍受年轻一代的青睐。同样,湘西苗绣亦可以此为鉴,凭借自身足够厚实的工艺基础,为文创产业赋色,从而开拓出更为广泛的传承路径,推动苗绣产业的发展。当前,市场上所陈列出来的苗绣文创产品普遍品类单一、同质化严重、受众面狭窄,这使得苗绣文创产业缺少活力,呈现出一片颓然之势。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重新梳理与苗绣相关的文化内涵,力求精准提炼,深入挖掘,结合当地风情与习俗,为苗绣开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型文创之路,更好地实现湘西苗绣的“活化”传承。

四、结语

“苗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自明。”[8]湘西苗绣的保护,不能是狭隘的封存;湘西苗绣的传承,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继承。非遗文化的有效傳承与推广已成为当前每一位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苗绣非遗文化的活化传承更需要开辟出新的路径与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湘西苗绣的活态传承离不开在现代审美文化中浸染,更需要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创新践行。基于当前苗绣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来探讨,设计师需要不断更新思路,开拓更加有效的新策略,致力于创意制胜、品牌赋能、工艺赋色三个方面的不懈研究,为湘西苗绣的“活化”路径增辉添彩,更好地实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提振民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良,谢佳林.互联网+文创:走出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困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88-95.

[2]邹文兵.新时代非遗苗绣的“活化”:特质、现状与路径[J].艺术百家,2019(1):178-183,196.

[3]刘文良.“非遗”视域下湘西苗绣传承的创新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36-144.

[4]顾彦力,杨勇波,吴彦泽.智能化视域下苗绣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绿色包装,2021(2):77-81.

[5]徐滢洁.民族文创产品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研究——以湘西苗绣为例[J].民族论坛,2021(3):69-77.

[6]刘文良,邵煜涵.“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67-75.

[7]葛畅.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及转化[J].装饰,2018(2):142-143.

[8]胡月.论“互联网+”背景下苗绣产业发展的新出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156-157.

作者简介:

黄洁,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邵煜涵,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三大战略中的豫文化产业发展与非遗保护研究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多功能种子活化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