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的多维度教学新模式思考

2022-05-30杨艳曹彤彤李谦陈先华张洁彭晓东蒋斌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新模式有机融合信息素养

杨艳 曹彤彤 李谦 陈先华 张洁 彭晓东 蒋斌

摘  要: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思政建设、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的有机融合,这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轻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为例,其对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的多维度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索,这种嵌入式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优秀的成效,为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和信息素养提升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信息素养;有机融合;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07-04

卓越人才的培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研究生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1]。思政教育关系到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环节至关重要。嵌入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价值观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嵌入式教学是指将信息检索技能、信息知识、信息道德、思政等嵌入到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2]。然而,目前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还不完善,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一、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目前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长期以来,研究生的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属于分离状态,如何打破这个“孤岛效应”,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各种移动终端的出现代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社会的数据规模和种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当代研究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亦伴随着海量数据的检索与分析,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海量专业技术信息已成为现在研究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具备处理大数据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获取、分析、管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的概念[3]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会长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次提出来的,当时它被定义为“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被认定为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必备能力。当代研究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亦伴随着海量数据的检索与分析,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海量专业技术信息已成为当下研究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高等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教育范畴,不仅可以反映国家教育水平和发展规模,而且可以体现国家科技发展和综合力水平[4]。进行研究生专业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思考,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此模式是国内学者借鉴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而提出的。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和管理,获取最新专业动态,紧跟国际行业热点和研究前沿,益于专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养成,使学生掌握独立检索、信息处理、分析等能力,这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大有裨益。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和实践者就嵌入式教育如何开展进行了很多调查,他们认为嵌入式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并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是一个发现、了解和利用信息的智力构架,但是仅凭图书馆馆员自身的力量和专业知识很难实现。国外开展嵌入式教育的有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5]、瑞典医学图书馆[6]、耶鲁大学图书馆[7]等。在专业课程中,把思政教育和信息素养融入需要专业教师的合作,要在特定的环境、情景中去进行融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信息素养与思政也能得到培养。因此,专业教师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研究生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开展嵌入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价值观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以研究生课程“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轻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探索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新模式,最终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新时代高校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

当代研究生独立性强、个性鲜明,受多元文化氛围影响,团队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不足,因此需要构建一流的课程文化来改善这样的现状。研究生在课题研究和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海量数据的检索与分析,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专业技术信息已成为现在研究生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具备处理大数据的信息素养俨然已成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定会面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把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是在知识环境变革和信息生态环境建设新趋势下产生的,提出来的核心概念和教育方式,会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架构特性和运行模式。

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对研究生的内在要求,信息素养培养也随之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关注点。在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从培育的目标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和优化培养机制,让研究生能够运用信息素养的知识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信息素养成为研究生参与未来竞争的有利工具,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构建全新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信息素养有机融合的多维度教学新模式,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培养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将三个“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和结构之中,以点带面地不断完善三者的融合,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独立课程教育、课外通识性教育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整合式信息素养、思政教育路径有效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积极吸取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当下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技术,精准化教育内容体系,提高三者融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积累教学经验,为后续在其他研究生课程中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为改善现有教学和学習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将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入,引进“翻转课堂”、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下文简称SPOC)和微课等教学理念,采用开放性讲座、实践和固定班级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框架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模块(32学时):基础课程学习、课程思政和信息素养融合交叉学习、实践模块和课程考核,具体如图1所示。

基础模块保留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在融合模块借助“翻转课堂”和SPOC等教学理念,把思政教育、信息素养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进行实践,在上课之外,应该用小规模的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进行辅助,制作思政和信息素养教育微课程,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弥补因嵌入课时不足而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缺点,探索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信息素养提升有机融合的多方位立体化教学新模式;实践模块安排学生实践训练,在如今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专业信息的技能;在考核模块,采取理论考试与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获得、分析、应用和创造专业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员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交流。根据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课程各模块知识的内在逻辑,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整合。将信息素养、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具体任务相融合,分别在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课程“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重庆大学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轻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融合探索,将翻转课堂、SPOC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和O2O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邀请图书馆学科馆员介绍信息检索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材料强国梦根植于学生心中。通过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信息素养有机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为祖国科技强国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

(四)课程评价

目前关于嵌入式教学效果评价,国外研究也比较多,有通过网上学生评教系统、课前课后问卷调查、E-mail问题分析等多种途径评价嵌入式教学效果[8],也有采用课程结束随堂发放问卷[9]和网上问卷调查[10]的形式进行学生评教。嵌入式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最终学习的效果为关键因素的体系。课程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第二部分是对老师和图书馆合作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与信息和思政意识是否有提高,对于信息的检索能力是否有提升,能否自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有关。评价大多以鼓励为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嵌入式课程的实践中。

在将信息素养、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课程“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重庆大学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轻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践中,高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定量化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该教学新模式有助于信息素养提升,对研究生期间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是在知识环境变革和信息生态环境建设新趋势下产生的,其提出来的核心概念和教育方式,会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架构特性和运行模式。综合来看,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有机融合已取得一些教学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像图书馆员主体优势发挥的问题。这就要思考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学科课程馆员,让他们能够与专业课程的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成为一个集约化、个性化的深层次信息服务链条。又比如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型数字化媒介发展趋势下,将虚拟和移动场景嵌入信息资源和教育平台能够切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再比如,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的对象怎么样细分才能加快推进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的全程跟踪式嵌入,以更加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提高三个有机融合教育的综合效能。

实践证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新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且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是有效的。在信息技术成为有效竞争力的今天,信息素养系列的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整理、管理、加工等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应用型发展,成为提升未来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在这其中,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嵌入式教育。学生可以多途径进行评价,比如问卷调查、自评、网上评教系统等。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充分肯定了开展嵌入式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为其他高校的实践与推广奠定了基础,可以逐步地推广到其他高校。

参考文献:

[1] 胡海霞,王炜,王鲜忠.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9):233-234.

[2] 唐权. 基于学习过程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S1):222-225.

[3] Behrens,S.. 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3, 55(4):87-97.

[4] 郭惠勇. 基于云模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4):7-15.

[5] 王朴. 一个独具创意的信息素质教学案例——美国马里兰大学世博会荣誉课程探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05(05):65-67.

[6] 龚芙蓉. 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 图书馆论坛,2010,30(03):147-149+178.

[7] 张文佳,涂文波.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案例比较研究[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03):67-71.

[8] 周景人. 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9] Blake,L .,Balance,D.,Davies,K.,et al .. Patron P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 Embedded Librarian Program[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16,104(03):226-230.

[10] WU,L .,Betts,V.,Jacob,S.,et al .. Making Meaningful Connections: Evaluating an Embedded Librarian Pilot Project to Improve Nursing Scholarly Writing[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13(101):323-326.

(責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提升有机融合的多维度教学新模式探索”(项目编号:yjg203018);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O2O 智慧教学模式构建”(项目编号:CQGJ21A001)。

作者简介:杨艳(1983—),女,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曹彤彤(1996—),女,硕士在读,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李谦(1974—),男,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陈先华(1978—),男,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张洁(1982—),女,硕士,重庆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学;彭晓东(1959—), 男,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蒋斌(1975—),男,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教学新模式有机融合信息素养
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调整视野聚焦点 构建课堂新模式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基于“人生艺术化”理论的《艺术导论》教学新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