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2-05-30王召艳
王召艳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重点,教师以实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技能,及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设置问题、合作探究和交流评估三个方面分析,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实验存在的意义,最终形成更为严谨的学科态度。
一、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探究
實验探究课程中,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思考的主要方向,避免实验教学和原本的现实生活出现相互脱节的情况,及时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物理实验中,学生应自主探究并总结出平衡条件,而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实验装置中,假设将左边钩码对杠杆作用,这时会形成阻力,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作用为动力,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寻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呢?通过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实验时,牢记其中的关键点。
(2)当杠杆处于平衡阶段时,左右两边会受到多少力?方向指向何处?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3)假设在杠杆左边悬挂两个50克的钩码,这时杠杆方向为顺时针,此为动力。为确保杠杆的平衡性,将右边弹簧测力计向下拉,是否可以让杠杆保持平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实验探究中的问题,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利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规律。
二、合作探究,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探究教学,除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也离不开合作探究,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实验,学生一人操作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教师让学生采用合作互动的形式,动手实践中积累经验,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科学探究的方式。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仅仅是凭借教材中给出的资料,学生在自主理解时会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合作探究的实验形式,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根据问题展开深度猜想,如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形状,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等,如若逐个探索这些因素,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为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动手实验,有记录人员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开始小组讨论,最后一起总结和归纳。所以,小组合作探究下完成的物理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发散他们的逻辑思维,增强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效果。
三、交流评估,深化实验探究的内涵
实验教学评价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对应的评价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判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实行定量+定性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说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下表所示。
教师将学生的评价表格作为个人成长档案进行保存,与实验报告结合在一起,放入学生的档案袋中,当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工作结束后,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认知水平,撰写相应的评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而对于这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教师经常与其交流,让其寻找正确的学习方向,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构建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所以,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合作探究和科学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此外,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优化各个阶段的设计思路,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搭建一个更为有效和完整的物理学习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