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2022-05-30张晓宁
摘 要: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较大,而应用型本科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因此,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及时加快跨境第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向社会输送一批符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本文从跨境电商发展及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明确培养目标并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双循环四个角度出发,来优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跨境电商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谈判、仓储、物流、报关、支付等一系列实际、实操性問题,因此,跨境电商对实践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极速上涨。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传授国际商法、商学概论等理论知识,也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
一、跨境电商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如下图所示,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额从2017年的8.06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20万亿元,其中2021年的交易额较2020年的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此外,2017年的市场交易额增长率为五年来最高水平,市场交易额较2016年增长了20.9%,发展迅猛。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在2017年至2021的五年中呈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交易额的逐年提升,跨境电商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良好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是跨境电商行业的基础;其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有效补充;此外,明晰跨境电商的运营规则,掌握网上交易、单证制作、在线支付、国际物流、海外仓储等操作方法是必要条件;最后,掌握跨境电商平台与各消费国之间的法律法规以及政治文化差异是强有力保障。
二、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高校改革调整方案,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柳友荣教授(2011)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高层次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院校”。何成辉(2002)等也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专才教育”。此外,阿里研究院《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也显示,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的中级人才(68.4%),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17.8%)及会基础操作和入门知识的低级人才(13.8%)。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不论是国家的培养目标还是企业所需,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显然更受欢迎。这就要求各学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通过产教融合的途径,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进而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当前应用型本科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这就意味着高校要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让生产和教学呈现相交融的态势。而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各高校在跨境电商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跨境电商专业的认识还是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素质、实习实训机会都离当前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跨境电商专业的定位模糊
一方面,学校针对跨境电商的定位不够清晰,未能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比如,当前向社会输送跨境电商人才两大专业分别为国际贸易与商务英语,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国贸专业的同学通常英语能力较差,而商务英语专业同学的动手能力又有待加强。但英语能力和运行操作作为跨境电商必不可少的两大能力,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应明晰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跨境电商的行业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向社会和企业输送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另一方面,教师层面对跨境电商专业的认识不清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跨境电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以讲授为主。尽管有些学校配备的有实习实训平台,但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留给学生实操的时间微乎其微。而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民实施,强调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基于跨境电商重实践的特点,不难发现,跨境电商的授课应以实践为主。因此,传统的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当前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各大高校仍以笔试为主,实践考核的课程微乎其微,这也间接导致实践课程的作用无法落到实处。
2.课程设置滞后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复合型行业,涉及到贸易学、管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多种课程,而当前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仍停留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因此,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速度。此外,高校跨境电商的课程设置偏理论化。相比于文科类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学科讲究学生对平台操作和应用,对实践应用化程度要求较高。但是,由于资金经费匮乏等其他条件的限制,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创业中心等配套信息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弱化了学生的竞争力。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虽然不少应用型本科都开设了跨境电商的课程,但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教师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且跨境电商是最近几年才取得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跨境电商行业的从业经验。而对于少数接受过跨境电商学习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学习也仅停留在对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摸索,学习的技能较为碎片,缺乏对跨境电商整体流程的掌握。这也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出现留于理论、实践指导不够深入的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实操能力尤为重要。
4.实习实训资源有限
实习实训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校内实训模式不理想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两方面。就校内实训而言,目前高校主要依托跨境电商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但是仿真软件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软件相比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比如,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资金投入、货源筛选、品质把控、经营风险、成本控制等问题都是模拟软件所无法呈现的。此外,由于学生缺乏在企业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学生在模拟平台的操作缺乏投入,使得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就校企合作而言,双方的合作深度不足。校企合作的理想状态是通过校企共同育人,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实训平台的挑选等各个过程,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而在市场的驱动下,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较为看重短期收益以及投资回报率。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从学生挑选优秀的人才,为其提供实习的机会,而非校企共同育人。
四、推进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人才体系改革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前应用型本科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對跨境电商专业的认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素质、实习实训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提升的空间。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高校应明晰跨境电商行业涉及领域多、流程复杂,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并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目标,用“面向地方、突出应用、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为跨境电商教学提供方向指导。其次,高校可以采用“三融合一连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一连贯:学做一体化、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训》、《跨境电商实物与操作》等实训课程的开设比例,保证理论课程和实际课程相辅相成。此外,高校教师也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推进进行课程改革,将图片制作,视频剪辑,详情页管理等技巧加入课程教学,并在课程讲解上多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融讲解和操练为一体,从不同层次开展语言和商务实践,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及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为走向跨境电商岗位打下基础。
2.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在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法,适当采用“教—学—练—考—评—创”外语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交互式课程主题资源,采用“课堂导学—网络自主—项目驱动—实践促学”的多维交互模式,运用数据改善教学决策,实现个性化指导、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突破“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的传统,又能通过“情景创设—主题探究—语言输出”多模态的任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除课堂学习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增设“实践周”、第二课堂、开展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不同主题的实践周中,嵌入英语及商务英语技能辅导、跨文化交流讨论,进而激励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其学习兴趣;多元文化角和英语角等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课学习中去,进而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最后,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养赛”的培养目标。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可从校内教师素质提升和引起企业教师两方面入手。对于校内教师而言,应促进教师在实践锻炼中成长,为教师提供到企业顶岗培训、挂职锻炼以及参与技术研究的机会,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教学能力,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进而形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
此外,学校也应在企业中聘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具备教学能力的专家承担校内教学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搭建学习和工作的桥梁,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准备。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企业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身谋福利,为企业谋发展。
4.促进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双循环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学院应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方角度共同发力。首先,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在校内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国际贸易实训、跨境电商基础实训、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创业项目、跨境电商产品拍摄与发布等实训实验课程,应充分利用理论与实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实训平台所提供的专业阿里国际站虚拟仿真系统、速卖通虚拟仿真系统、敦煌网虚拟仿真系统、跨境电子商务亚马逊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初步实操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承担跨境电商创业项目孵化工作,承接跨境电商项目外包服务,由校内校外专业教师牵头,组织带领学生加入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工作岗位中,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此外,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到学业成绩。基于此,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校内外专业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如在速卖通、亚马逊、Wish、Amazon等平台注册店铺,开展跨境电商销售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跨境电商的掌握程度。最后,对于即将毕业需要实习的学生,学校要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把好培养学生的最后一关,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到企业参与实习实训的机会,并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融合,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由于跨境电商所需要的是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双循环等措施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毓玲.“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9):2.
[2]梁慧仪,张瑶.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能力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32):2.
[3]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
[4]何成辉,苏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3):2.
[5]陈青.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化实战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21):3.
作者简介:张晓宁(1984.11- ),女,汉族,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