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设计

2022-05-30李慎张波

关键词:层次性任务驱动中学语文

李慎 张波

摘   要:课堂教学要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就需要基于学情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步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的驱动任务要有层次性,在思考中逐级升阶,实现低起点高落点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0/23-0019-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学习的理念正在不断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设计恰当的教学任务来驱动课堂活动,成为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应是与学生在动态的场域中借助问题或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完成一个个任务、理解一个个道理、解决一个个疑惑。当然,如果任务直接来自学生,单个问题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升一个层次;多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整合,抽化出共性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最终化解疑惑;如果学生没有疑惑,教师就要在“无疑处创疑”,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如果学生的疑惑出现了相对观点,那就抓住契机,促使生生对话,在辩论的过程中落实思辨性思维的训练。

《过秦论》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的第三篇文章,属自读课。笔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两次的教学经历印象深刻,一次是做教师时带高一学生,有领导要听课;一次是作为省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临时安排给高二的学生讲解《过秦论》。两次教学时隔10年之久,学生不是同一年级,故采用了不同的任务驱动。

一、导入环节的任务驱动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在设计这个环节时,笔者比较注重与上节课的关联与衔接,让学生首先找到抓手,明确方向与任务。学情不同,任务设计也应该有差异。

高一年级是新授课,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有一定欠缺。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内容?请与你的同桌一起回忆,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写;负责写的可以再补充。

高二年级不是新授课,但由于笔者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太了解,于是就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过秦论》一课已经学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我们一起研究探讨。请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单独思考然后4人交流讨论。

任务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高一的学生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利于激起成就感;高二的学生,找自己不理解、没掌握的点就觉得小儿科,清醒认识自己的“不足”反而能激发挖掘欲望,借班上课,就怕任务被忽略,因此笔者采用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遗忘点或漏洞。

导入环节的驱动任务应该是“低”而“实”的,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可能更同步,教师就可以机智地推进学习进程。期间切忌布置抽象空洞或大而不当的任务,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适合的任务导入,只能说是教师教学的起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启动。

二、研读环节的任务驱动

作为第三课时,要体现与前两节课的层次性与内容的差异性,否则既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又不能体现教师课堂教学引领者的角色。任务的设置可以按照纵向思路,也可以横向拓展,在知识层面形成架构、在过程层面选择方法、在训练层面锻炼能力、在思维层面提升素养。

(一)初步引入,整体感知

到学习《过秦论》时,高一学生对必修模块的学习已近一半,是引导其学会分析的契机。因此布置的任务是:《过秦论》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前一课《劝学》就是这样。再通读课文,写出《过秦论》的论证思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推测一下原因。

高二学生,已经开始选修模块的学习。引导他们建立初中与高中的关联,打通必修与选修的层次,这是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的路径,也就成为教师不可忽视的环节。任务布置如下:《过秦论》写到了秦的灭亡,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选自《史记》的一篇文章《陈涉世家》也写到了相关内容。阅读两篇文章,请找出各自写秦灭亡的语句,认真分析一下有什么异同。

基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一般多重视文言知识的教学,使得文本内容支离破碎。没有整体感知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教学。在文言文研读的初始,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就成为首要驱动任务。第三课时再走进文本,文字阅读已不存在障碍、内容的理解基本完整,但是前两节课的重点在于词语与句子的教学,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还是不到位,因此高一学生从文体入手来落实对《过秦论》的整体感知;高二的学生则拓展开去,整合两篇有相似性的文本来落实。

整体感知是阅读的金钥匙。正确的整体感知是文本研读的必要环节,否则会事倍功半。

(二)再次研读,细处分析

有了正确的整体感知,局部的分析才有价值。平时多数教师还是重视在细处做文章的。笔者认为,这个细处也不能随便拿来,而要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点”或“眼”,因此对于信息的比较、筛选与提取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会更投入,理解也会更深入。

高一学生的驱动任务难度不大:文章哪些语段记叙了秦的发展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哪一句话概括了秦朝的灭亡?作者对于秦的灭亡有怎样的态度?

高二学生的驱动任务:同样的历史事件,在两篇文章中表现的重点各是什么?请在两篇文章中分别找出表示秦朝灭亡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

文本的结构层次是为文本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内容的核心是作者写作之前就已经确定的,也是需要读者在认同作者的基础上反复走进文本才能体会到的。这是信息的筛选与提取过程。《过秦论》的大量篇幅在讲秦兴起、发展的过程,对灭亡只有一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而在同样记叙秦朝灭亡的《陈涉世家》中,则是“伐无道,诛暴秦”一笔带过。这两句话,陈述角度不同,《过秦论》中的惋惜之意浓重,《陈涉世家》的自豪之意凸显。

读文章就是借助文字与作者对话,使认知不断趋同,进而产生同理心。整体感知背景下的文本细读是有价值的、是深入的、是贴近作者的。作为高中生,这就是阅读的高层次要求。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甄别的和情感参与的阅读。

(三)跳出文本,理性分析

细读是沉入文本的过程,作为读者,还要跳出文本来看文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有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多由教师一带而过,效果似蜻蜓点水。高中的学生是要训练思维的,尤其是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等。

高一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不够深刻,要适当引导:《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你认为秦灭亡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依据何在?

高二学生在本环节设置的任务是:同为西汉时期的人物,对于历史上同一个历史事件,贾谊与司马迁的认识为什么不同?请结合写作目的、二人身份来阐释。

学习语文是需要理性分析的,只有感性认知的学习是浅层次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理性分析的表现,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厘清规律,这才是古人所说的“道”,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才能说“传道”。

贾谊铺叙秦“百有余年”的历代努力与“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兴盛,体现了新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漫长,也是为了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的轻而易举形成鲜明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当然,从哲学角度分析,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朝代更替都是历史的必然,但仁政不施是内因。

司马迁作为史学家,他从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角度叙述了秦朝灭亡的过程,重点在于记述陈胜起义的原因及过程。贾谊作为西汉的政论家,把秦灭亡的历史写进文章,是为了把历史事件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一定会站在统治者施政的角度论述。

历史的分析、哲学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总结环节的任务驱动

总结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收束部分,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也应该为课后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做好铺垫。

于是笔者给高一年级设置了这样的任务:贾谊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教材编者收入本文的目的何在?今天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又是什么?请结合课下注释、单元提示简要作答。

给高二年级设置的驱动任务是:《过秦论》这篇文章体现了我国古代臣子的浓烈的参政意识,如果你是一位西汉统治者,读了这篇文章,你会不会采纳他的建议?请陈述理由。

可驱动学习的任务应该是难度适宜并符合认知特点的。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转换身份角色,都是很好的驱动任务。“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文为鉴,可以增文采。

尽管《过秦论》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其艺术价值仍是熠熠生辉。这篇文章的论证逐层深入、句式铺排有力、语言汪洋恣肆,只有不断的诵读才能体会。而总结的环节都指向了语文的根本任务,即对文本论证与语言的赏析。

四、课后作业的任务驱动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当的作业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布置的作业如下。

高一年级的作业:如果是当面向西汉统治者进谏,请想象是一种怎样的场景?请与同桌结组,两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进谏。

高二年级的作业:阅读《六国论》《阿房宫赋》《论积贮疏》等文章,归纳其异同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低起点高落点,这就需要设置的驱动任务也体现出层次性,一层层深入或一步步拓宽,因此教学任务要尽量具体、可操作。在课前预设时,首先要确定“我要带领学生去哪里”,然后以目标为方向,设计达成目标的主任务;在主任务的指导下,分解成数个子任务;在任务层面,把任务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参与度高、参与层次深,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融合。

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共存的过程。也许课堂教学的瞬间不在我们的预设范围,那就需要临时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地调整节奏与教学任务,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小蓬.语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   波.口才艺术导论[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8.

[3]陈   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层次性任务驱动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