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渔时
2022-05-30黄辉全
黄辉全
闽南渔场伏季休渔结束,一年一度开渔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对于渔民来说,这是一个隆重而特殊的日子。
骄阳当空,避风港里,数百只渔船静静停靠,船上插着红旗,蓄势待发。开渔令枪响,汽笛启鸣、礼炮连发、鞭炮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千舟启航,充满憧憬,浩浩荡荡的壮丽景象又一次上演。承载着渔家人希望的渔船,乘风破浪奔赴渔场作业,投入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
“千帆争流喧,港沸渔歌闹”。码头上,锣鼓队、“海底反”游艺、舞狮表演,载歌载舞,激扬的鼓乐声直冲云霄,在震撼人心的音乐衬托下,吉祥喜庆的气氛贯穿始终。堤岸边观看的群众,人头攒动,有的从四面八方特意赶来看开渔节热闹场面的,有的来给出海的亲人送去祝福的,期待再次见面,他们带回满舱丰收的喜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一年一度开渔节,山欢水笑开心舞。一声声烟花,一声声祝福,一串串希望……这场面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这靓丽风景,入人眼目,激动人心。
气势磅礴、千舟竞发的开船仪式,是根据历史上渔民出海、归航时亲人迎送的习俗演变而来。在东山岛渔家世世代代相传的习俗中,每当渔汛来临,渔船扬帆远航时,渔民们在出海前总要去敬妈祖拜帝祖,祭奠大海,祈求平安、祈祷丰收。这是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东山渔家民俗文化。如今由政府主导的开渔节,将渔民自发性的民俗活动提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以开渔仪式展示传承富有海岛民俗特色的渔家文化,倡导“呵护蓝色海洋”“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海洋生态文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对于渔民来说,开渔就像农民开耕一样充满了喜悦和希望。早在一周前,渔民们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做好机器调试、渔具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以迎接开渔日的到来,期待着鱼虾满舱的丰收。
东山地处闽南渔场的中心,近海渔场达2.6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重要的海岛县。早在清代中叶,东山居民大半业渔,渔业生产活跃,渔业生产已经相当的发达,作业区域近则内海,远则今天的闽、浙和台湾海峡渔场。始于明代的钓、网、流刺、竹桁等多种捕捞作业方式继续得以延续发展,清康熙以后铜山传统的渔业作业不断衍生,有牵风、竹档桁、扫蟹绫、沿仔绫、幼绫、龙虾罾等数十种,一年四季,终年不息,在福建省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在风动石景区碑廊中仍保留着这方清代官方所立的禁示《渔网碑》,说明当时的铜山已是闽省渔业重镇。
自古以来,渔业生产一直在东山县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东山的渔业生产开始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渔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渔船。《东山县志》记载:“ 1988年该县有30吨-50吨的木质机动渔船1223艘,捕捞作业区域大多在沿岸和近海作业。”近几年来相继兴建了大澳渔港、澳角渔港,南门渔业码头,后澳、冬古、宫前避风港等多个渔港码头设施,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该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成为闽南至台湾浅滩的中心渔场。渔船到达指定地点,千百张渔网几乎同时撒开,如天女散花,铺天盖地,颇为壮观。长年的风里来雨里去,打造了渔家人一副硬朗的身骨和坚毅的性格。
“开渔了,希望有个好收成!”这是渔民们的期冀。
铜陵真君宫,10多位从事渔业捕捞业都已数十年的老渔民,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回忆当年打渔作业的往事,40年来他们所见证的改革开放给东山渔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活力。
“首先是渔业经营形式的改革,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试点开始,到‘多种经营并存,再到现在的自己造船市场化经营,东山渔业的发展风生水起、发展迅速。”当年曾是捕鱼能手的陈老伯打开了话题。
一个个深邃的眼眸,见证着岁月的沧海桑田,一道道细密的皱纹里蕴藏着海的故事。
“以前我们下海捕鱼身披油布衣,脚踏木壳渔船,出海打鱼没有像样的港口停靠,回来交给水产收购站统一收购,几十年练就了嗓门大、声音高的特点。”
“渔船私有化后打的鱼是自己的,人的积极性就上来了,以前出海4个小时,现在一出海就是好几天,而且铁壳船越造越大,海也越讨越远;从传统的拖网和围网发展到灯光围(敷)网、张网、刺网、桁杆虾拖、笼壶等作业类型。”
“改革后的富民政策讓渔民们获得了实惠,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逐渐跟上了电器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就用上了彩电、冰箱等电器,开上了摩托车,盖上新楼房,现在有的年轻船长都有自己的小车和别墅了。”
追昔抚今,跟大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渔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意犹未尽,感慨万分。
2000年以后,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东山县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渔船“小改大、木改钢”,不断利用新技术更新建造新型钢质渔船,拓展外海渔业,捕捞方式也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灯光围网捕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年轻一代的渔民文化程度高,更懂得经济核算和善于运用现代化生产设备,他们如同海之蛟龙,娴熟驾驭于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中。
“现在年轻的渔民会讨海,有经济意识,每艘船里都设有活水舱用于暂养名贵经济鱼,伺机卖个好价钱。”“现在的远洋钢船马力大、设备好、抗风浪、油耗低,看到今天的渔业科技进步,我们老一辈渔民做梦也想不到”……
从老渔民的口中,你能了解到东山的渔业从传统的手摇木帆船,到马达驱动的小机帆船,到如今的大马力钢壳渔船,再到配备了雷达、彩探、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北斗(海上卫星导航)等终端设备的远洋渔轮的海洋渔业发展历程。
闯海为了生存,闯海为了发展,闯海为了梦想。2012年6月,东山建造福建省第一艘主机功率最大、捕捞机械最为先进的新型灯光围网远洋渔船“福远渔285”号顺利下水,有力地助推“渔”跃龙门。到现在东山现有钢质渔船1003艘,远洋渔业企业2家,远洋出境作业捕捞渔船20艘,总数居全省第一。钢质渔船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山县连续多年保持产品出口创汇全国县级首位和人均水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渔民们用智慧和双手实现了由传统落后的渔业到现代渔业的华丽蝶变,分享着改革开放给渔民们带来的红利。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食用海产的传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从鱼虾满仓到竭泽而渔,海洋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为了能让海洋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的餐桌还能出现鱼虾的身影,限制捕捞时间及捕捞渔具使用,是必然趋势和常态化行为。
勤劳的东山渔民谨守“不竭泽而渔”的教诲,怀着对海洋敬畏之心,对海洋友善相待。有的开始上岸、卖船、转产转业,在人海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渔民们试图换一种靠海吃海的方式,与海洋重归和谐。购置休闲渔船,经营起海上餐厅、休闲垂钓和精品民宿,投身海洋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更生态、更经济的路子。
望着千船竞发,百舸争流,如巨龙一般的船只开足马力,从东门屿出海口驶向各自作业的海域,开始新一产季耕海牧渔的壮观场面,老渔民们开心地笑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渔家人的生活,正如每天的潮起潮落,印记着他们的牵挂和希望。在扬帆起航的征程里,渔家人播撒希望、收获甘甜。大海的美与豪放,激发一辈辈渔家人心如大海,热爱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大海、聆听大海的歌吟。大海的浪涌赋予了渔家人世代相传、拼搏向上的精神内涵,大海的博大精深教会了渔家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哲理。
祈愿祝福:
所有渔民兄弟们,一帆风顺,满载而归!鱼虾满仓,富贵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