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陀螺,激发创造

2022-05-30柳凤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塑料片半圆形陀螺

柳凤

一、案例

豪豪从小班到大班,注意力都不太集中,上课时经常神游在活动外,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有时候甚至是无动于衷。根据豪豪的种种表现,教师依托课题《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案例研究》,在科学活动中聚焦豪豪的创造力表现,展现豪豪创造性的培养过程。

二、案例推进

初始阶段:找一找教室里的陀螺

在科学小实验“玩转陀螺”中,小朋友将棉签与圆形纸片固定好做成简易版陀螺。在开心之余,孩子们想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陀螺”。豪豪来到科学区,拿起雪花片和一根筷子,插上后,还没转起来,筷子就倒了。豪豪尝试了几次,还是不行,他有些沮丧地放下了雪花片和筷子,看了看周围,便回到座位上发呆,不再继续寻找。

案例分析:

在态度上,从此阶段的案例中,我发现豪豪对此次探究活动还是具有一定的操作愿望,但操作愿望不够强烈;在能力上,豪豪依据纸片陀螺的结构,类比找到了筷子和雪花片。这一模仿行为是创造的基础与前提,但在遇到困难时,豪豪直接放弃了此项活动,说明豪豪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干预措施:

询问原因。教师问豪豪为什么不去找陀螺,豪豪低声地说他找不到。

找到失败的原因。教师请豪豪拿来他之前找到的筷子和雪花片,请他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

带着目的再去寻找材料。教师启发豪豪明确目的,再次去寻找材料。

豪豪看到小伙伴正在玩科学区里的插塑玩具,他也拿起了一个车轮和一根黄轴插在一起,刚好能做成一个陀螺。豪豪开心极了,他与小朋友比赛谁的陀螺转得久,还给陀螺取名“车轮陀螺”。

教师思考:

此阶段豪豪由一开始的找不到,到老师的介入后找到失败的原因,再次寻找到材料后,终于制作完成“车轮陀螺”,他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对于陀螺的探索欲望也愈加强烈。

探索阶段:发现陀螺有不同形状

第二天的晨间游戏中,豪豪看见其他小朋友在“车轮陀螺”底下又加了一个圆片,转起来是双层的,便也想要,他打算直接把双层陀螺拿过来玩,但小朋友不给他,他只好也学着做了一个。当他还想要再做一个时,他告诉老师:“没有圆片了,不能再做一个陀螺了。”

案例分析:

在态度上,豪豪看到同伴有不一样的陀螺,也想要,以不正确的行为获取陀螺失败时,豪豪被动地想尝试制作。豪豪制作时,遇到困难,他主动寻求了老师的帮助;能力上,豪豪因受到之前的“纸片陀螺”和“车轮陀螺”的影响,他形成了只有圆的东西才是陀螺的思维定式,这一固化思维也是阻碍豪豪创造性行为发展的一大因素。

干预措施:

链接生活经验,打开思路。教师请孩子们在记录表中画出自己玩过的陀螺。

鼓励尝试。豪豪在老师的支持下半信半疑地开始尝试。

豪豪拿了一块三角形的塑料片,与螺丝卡紧,两手拨动,没想到三角形塑料片也可以做成陀螺,豪豪真是太开心了。接着,他又做了一个正方形陀螺,豪豪把他做的陀螺拿给小朋友看。

教师思考:

当豪豪由于认知经验缺乏遇到困难时,同伴、老师的及时帮助,让豪豪愿意尝试操作。此时,豪豪对原有认知发起挑战获得的良好效果,增强了豪豪探索的自信心。探索过程中,豪豪得出结论:不同的形状,只要将螺丝卡在中间点上,陀螺都能转起来。

发展阶段:解决不对称塑料片做成陀螺的问题

豪豪还想继续做陀螺,他拿起筐子里的一个半圆形塑料片,将螺丝卡在半圆形中间的孔上,却发现这样的陀螺很难转起来。随后,豪豪拆掉半圆形塑料片,重新拿了一个偶数孔的塑料片,他发现这样的陀螺也很难转起来。接着,他又换了一个半圆形的塑料片试了试,发现还是转不起来。这次,豪豪把手里的材料整个扔回了筐里,拿了一个起螺丝的工具玩了起来。

案例分析:

态度上,豪豪前阶段的收获促使他非常积极的继续探索,此时遇到了新的困难,他尝试解决问题,解决未果,于是,豪豪的注意力发生了暂時性的转移。

能力上,豪豪因为未真正掌握陀螺的平衡原理,所以才产生了困惑。虽然这一问题有点超出了他解决能力的范围,但是豪豪仍然尝试解决,初步有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干预措施:

适时等待。此时,教师没有急着要求豪豪立即去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是给豪豪一个消化的空间。

同伴共同解决。教师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大家进行探讨:半圆形陀螺为什么转不起来。

投放记录表,猜想并验证。教师发放记录表,请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半圆形陀螺转动的方法。康康想出的办法是在半圆的上面下面都加上螺丝,第二个办法是再加一个半圆塑料片,反着交叉。豪豪听到小朋友说要发射器,他说他也感觉要有发射器才可以。最后,教师请小朋友一一验证自己的解决办法。

同伴示范解决。康康的做法成功了,豪豪自己也学着试一试,发现真的成功了,反交叉双半圆陀螺转得又快又稳。

豪豪以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同伴的帮助下居然解决了,他觉得这样的陀螺真是太神奇了,并在反交叉双半圆陀螺中感受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成果阶段:做出各种各样的陀螺

豪豪的成就感十足,接着他又做出蝴蝶陀螺、雪花陀螺、飞镖陀螺、菱形陀螺……依据经验,豪豪还用桌面玩具——水管,做出了更多有趣的陀螺。

三、案例使用策略

以幼儿兴趣为契机,开展科学探究。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在此案例中,豪豪对纸片陀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空间。

以细致观察为基础,分析解决问题。当豪豪不知道该怎么做陀螺时,教师让豪豪仔细观察失败的陀螺,找寻失败的原因。这比教师直接告诉豪豪答案更能激发豪豪的主动探究意识。

以有效提问为助推,发展创新思维。问题是幼儿创新思维的开端,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当豪豪遇到问题时,教师将问题再一次抛给大家,让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聚焦到此问题上,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以成功体验为反馈,强化创新思维。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教师的反馈对幼儿的学习归因与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当豪豪成功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同伴的积极回应,让豪豪感受到成就感和被肯定,从而更有动力去继续探索。

以丰富的材料为载体,激发创新思维。此案例中,教师不仅将孩子们喜欢的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还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有探索的空间,为创造性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以同伴效应为引导,诱发创新思维。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同桌,豪豪才有了用圆形塑料片去做陀螺的想法;也是因为同伴,豪豪才打破了陀螺都是圆形的这一固定思维。当豪豪解决不了半圆形陀螺和偶数孔陀螺的问题时,也是受到同伴的启发,同伴的支持促进了豪豪创造性行为的发生。

案例中豪豪的发展不是终点,孩子的发展是长足的,教师们的观察也是需要持续跟进的。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看得到孩子的兴趣和问题,等得起孩子的探索,拎得清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跟得上孩子的进步。

注:本文系2020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HJG20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塑料片半圆形陀螺
半圆形溜尾提升吊盖吊装应力分析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典型课例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陀螺转转转
探秘倒吊的酒杯
我最喜欢的陀螺
《有趣的半圆形》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