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财货理论视角下新型态阅读空间运作特征与消费逻辑研究
2022-05-30李育菁赵政原
李育菁 赵政原
【摘要】网络时代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书与阅读习惯,也间接促进了城市阅读空间衍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图书馆与传统书店的新运作机制与体验形式,以滿足新时代的文艺空间消费需求。文章援引比尔·莱恩提出的文化商品财货类型理论,将新时代阅读空间划分为传统书店、准书店、准图书馆与传统公共图书馆四类,分析各类空间的主要特征、生产特点、空间实践价值方式以及价值实现关系等方面的区别。此外,文章聚焦于梳理准书店和准图书馆两类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创新运作特征,从产业端重点分析两类新型态阅读空间在基本运作理念、人事成本、空间打造与品牌塑造等方面与传统阅读空间的特征差异性;从消费端探讨新运作机制下体现的阅读空间消费逻辑与需求,并借由上述产消两端探究新时代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变革,希冀给后续相关领域研究者与从业者以启示。
【关键词】文化财货理论 新型态阅读空间 运作特征 消费逻辑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9-037-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9.005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网络时代下,读者的购书与阅读行为产生了巨大转变。一方面,以往以销售书籍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实体书店,在受到网络售书渠道的冲击后,转向提供网络无法实现的实体空间体验服务,实体书店变得比过去更强调空间设计、氛围营造与多元文化服务的供应。为扶持助力我国实体书店发展,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实体书店的功能应从单纯图书销售功能向兼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角色转变,[1]也从侧面反映出实体书店向图书馆功能化的过渡要求。另一方面,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政策引导下,[2]部分图书馆开始借鉴书店现代化的运作模式,进而演化出新的图书馆经营逻辑,为读者提供创新的阅读空间体验。过去图书馆与书店的关系位于光谱的两端,图书馆以推广阅读的服务性为运作宗旨,书店以贩售阅读的商业性为经营理念,两者没有过多的功能重叠与定位歧义。然而,随着文艺空间商业模式与消费体验的多样性发展,图书馆和书店间的功能互补与优势交错正在成为当前新阅读的服务趋势,进而在两者间衍生出处于交融地带的新型态阅读空间(见下页表1)。
新型态阅读空间,是指在网络时代下,传统图书馆与传统书店从业者在追求经营成本回收和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需求下自发生成的空间演化结果。一方面,其借由不同的营运方式填补网络时代传统书店受到的冲击损失。另一方面,新型态阅读空间也因新颖的空间设计理念与选址策略吸引读者前往,使其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弥补了传统图书馆与读者间因距离感造成的断裂问题。上述图书馆与实体书店两种阅读空间转型现象与政策导向显示出图书馆与实体书店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学界尚未获得关注。文章尝试结合学理视角深度剖析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各自存在意义和实现价值方式的互异性,厘清公共图书馆、传统书店与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关系,探讨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创新运作特征及其引发的空间消费逻辑的改变,使其能更有效地建设城市阅读与文艺空间,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与文化服务。这对于理解城市整体阅读文化生态演进与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相关文献梳理与评述
当前关于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关系的研究范围聚焦于城市阅读空间中图书馆和书店的互补功能,致力于探索馆中有店、店中有馆的“馆店”(图书馆与书店)合作模式。通过友好合作、互利互惠原则,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打造服务共同体,合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3]实践与扩大化公共阅读服务理念为馆店合作的宗旨,其最大的服务亮点是强化读者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4]通过图书馆与书店功能上的互补性,让读者在双方优势结合下更容易获取理想的书籍。[5]在上述服务理念下常见的落实方式为“你读书,我买单”①,以此取得图书馆、书店、读者三方共赢的效果。[6]“馆中店”“店中馆”与“馆店合一”为“你读书,我买单”常见的三种服务模式。[7]馆店融合不仅是形式上图书馆与书店的嫁接,更要形成一个协同服务的统一体。[8]同时,有研究亦发现,馆店合作出现了许多落实方面的问题,如个人选书偏好不符合图书馆公共阅读服务目标的需求[9]、选书缺乏专业性[10]、图书品种选择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图书馆采购的公共性要求等。[11]
根据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学术界虽在图书馆与书店的具体合作方式、服务理念与效益以及反思融合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停留在传统阅读空间观念的划分上,即出版物传播渠道的两条鲜明的空间走向——公共图书馆与传统书店。两者皆为读者满足阅读目的之途径,其显著差异在于运作宗旨。前者为鼓励书籍借阅并提供雅静的阅读环境,后者提供以商业为导向的售书空间。然而,随着政策指导、图书馆运作革新以及书店商业模式创新等发展趋势,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原先泾渭分明的空间功能与存在意义逐渐淡化,介于图书馆与实体书店间的新型态阅读空间得以出现。
三、文化财货理论视角下各类阅读空间的运作机制梳理
比尔·莱恩以经济学公共财货与私有财货为理论基础,衍生并提出新的文化财货分类理论。该理论依据排他性与营收主要特征进行文化财货的分类,并结合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解释不同类型的文化财货在生产特征、创造剩余价值与实现价值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归纳出私有财货(private goods)与准私有财货(quasi-private goods)、准公共财货(quasi-public goods)和公共财货(public goods)四类文化财货。[12]本文将比尔·莱恩的文化财货理论应用于探讨当今不同阅读空间的文化财货特性区别,借此将各类型阅读空间彼此的差异性进行光谱上的归位。
如上页表1所示,栏目从左向右递进,是从私有财货阅读空间向公共财货阅读空间迈进的逻辑。对应的阅读空间依序为传统书店、准书店(门票入场制)、准图书馆(免费预约制)以及传统公共图书馆。从文化财货理论视角探讨四类阅读空间,四者的主要特征、生产特点、实现剩余价值的方式、价值实现关系皆不尽相同。
就主要特征而言,属于私有财货的传统书店依赖消费者通过金钱与商品交换过程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而建立商业营运模式;属于准私有财货的准书店,其經营者要求在具有一定数量座位及空间的情景中,消费者以付费入场的方式获得准书店空间体验、阅览书籍与享用饮食的资格,借此收费模式获取利润;属于准公共财货的准图书馆则无需消费者为其使用价值而付费,但空间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即通过入馆预约制管理人流的进出;属于公共财货的公共图书馆则是每个人均可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权,即无排他性,其采取免费入场形式,因此不存在交换关系,只要是开放期间读者可随时使用。
就生产特点而言,传统书店依靠大量人员进行空间管理与书籍进货;准书店仅需少量的人员进行门票收取以及空间清洁与维护,其空间生产强调环境的美观性与舒适性;准图书馆与前者相同,亦仅需少量人员进行入场管理与空间清洁维护,同时也强调空间环境的美观性;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生产资源主要由政府资助,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多数空间生产强调实用功能而非美观功能。
从实现剩余价值方式而言,传统书店通过消费者购买书籍而获利;准书店则是借由读者缴纳门票或清洁费而获利,或以提供空间租借而产生盈利;准图书馆运营方无法直接在向读者展示商品或其体验空间的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但其存在本身能带动周边的人流量,其空间相关赞助者能借由其他渠道实现盈利;传统公共图书馆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是不可用利润衡量的公共服务价值,所以无法依一般市场逻辑实现剩余价值。
就价值实现关系角度而言,传统书店通过书籍销售实现书籍生产方与零售商的价值关系;准书店通过读者体验该空间的使用费,或经由租赁空间与展示作品向使用方或购买方收取费用,以实现价值关系;准图书馆通过名人效应进行媒体营销带动人潮,其空间赞助方(如商场经营者/房地产商)通过该阅读空间的人流吸引间接实现价值转换;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所有价值权利免费属于全体读者,因而无价值实现关系存在。
四、产业端:新型态阅读空间运作机制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准私有财货(准书店)与准公共财货(准图书馆)两种新型态阅读空间,因而以下从产业端视角出发,针对两个当代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创新运作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新型态阅读空间因应时代的需求与消费的演进,与传统阅读空间有许多经营方面的区别,下文将从基本运作理念、人事成本、空间打造与品牌塑造等方面分析新型态阅读空间运作的特征及其与传统阅读空间的差异性。
1. 新型态阅读空间基本运作理念
首先,准书店是传统实体书店在空间维持与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日常运行面临巨大压力下,孕育而出的新型态书店商业模式。准书店在向消费者收取书店入场费或使用费后,提供消费空间、环境与复合式文化体验内容。目前在各国都有数个案例以准书店模式运行,彼此间仅是收取费用名目、消费冲抵方式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的品项略有差异,如英国的Topping & Company 书店、漂流书屋,日本的文喫书房以及葡萄牙的Livraria Lello书店。
其次,准图书馆是图书馆存在的一种形态,一般是指那些由非政府组织(NGO)、企业或个人等创建的非营利性图书馆。与政府自上而下创建的传统公共图书馆不同,这些图书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此种新型态阅读空间的概念由传统公共图书馆衍生而来,两者相同之处,均着重于阅读推广与公益性阅读服务。然而,准图书馆与传统公共图书馆在设立初衷及运作特征方面均有所不同,准图书馆的特质是为读者带来更精致和更具质量的阅读环境,成为城市中文艺向往者的精神高地。准图书馆过去散落在社会基层之中,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目前则有走向精英化经营的趋势。[13]
最后,在运作逻辑上,因传统公共图书馆以满足大众阅读为其运作导向,在空间人数方面较少作限制。目前只有准图书馆重视空间内人数的管控,采取定时定量的预约入场机制,强调空间在预约的时间内仅供一定数量的人群使用,借此方式维持空间内的阅读质量与环境质量,此类准图书馆模式在各地区皆有成功经营的案例,如“晓系列”图书馆及上海的“一见”图书馆。
2. 人力成本的创新运作
新型态阅读空间与传统阅读空间由于运作上有本质的差异性,因而在人力安排方面亦有不同。传统阅读空间不论是实体书店或公共图书馆,皆需要大量人力进行书籍的仓储管理与归纳整理。实体书店主要的运作方式在于书籍销售,因而需要一定人力管理书籍的进货、上架与销售。公共图书馆则是以书籍借阅的服务性为运作的主要目的,因而同样需要配有一定人力从事书籍的借阅、归纳与展示工作。从人员配比和功能运作方面看,新型态阅读空间强调的是空间设计带来的复合式文化体验,相较于传统书店与图书馆,需要更多元的人力维系运作,以维持其复合式的文化空间发展。因而,除需少数如同传统书店与图书馆的书籍仓储管理人员外,新型态阅读空间在强调复合式的文化体验功能下,更需要的是了解文化体验课程与活动策划的人员,以及用于管理空间的人流进出、清洁维护和咖啡厅运营的少数人力。因此,在人力需求上,新型态阅读空间运作的人力类型的多元化需求要高于传统阅读空间。
3. 体验空间的创新打造
随着消费者对阅读空间设计与文化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阅读空间经营者也在不断更新与打造空间氛围以符合当代的消费审美需求标准。消费者尤其对入场收费制的准书店,以及强调服务体验性的准图书馆有着更高的空间设计要求。以下从功能与体验两个维度分析新型态阅读空间与传统阅读空间设计特征方面的差异性。
(1)空间功能方面。传统书店作为售书的商业空间,空间设计多用于书籍展示,鲜少规划空间供消费者入座阅读;图书馆是书籍借阅的空间,因而空间多提供给书籍展示与归类,阅读座位亦从准备考试或阅读报刊角度设计安排。上述两个传统阅读空间就功能视角而言,并不强调阅读的舒适性,而是强调空间的商业性与实用性。然而,新型态阅读空间在强调空间设计感知的需求下,衍生出不同于上述传统阅读空间的设计需求。就准书店而言,其空间功能设计着重于提供足够的位置数量与空间大小供消费者入内使用,并突出阅读与消费空间的舒适度,如符合人体工学而适合久坐的沙发座椅、Wi-Fi无线网络及充电插座;而准图书馆进出的人流多于准书店,因而空间设计方面并不会让渡太多位置以供停留,多是采用阶梯座位形式以满足足够人流量的阅读浏览需求。
(2)空间体验方面。新型态阅读空间与传统阅读空间的差异在于,新型态阅读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度高,与传统书店给人一种商业化空间的制式感不同,其环境空间的设置给体验者一种回家的轻松感。新型态阅读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环境氛围让来访者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与传统阅读空间的体验差异在于,传统书店是卖书的商业空间,空间的设计系方便消费者选购商品且能快速完成购买,并尽可能地将空间用于商品展示,紧凑的消费步调和摆设带给消费者一种使用空间的无形压力;而传统公共图书馆偏向严肃的阅读空间,环境氛围较为生硬冰冷,不易使阅读者放松。上述两点是新型态阅读空间规划与商业服务模式中克服掉的问题,其利用类似于图书馆的优势特点,即可毫无压力地使用阅读空间,同时排除图书馆给人既有距离感的刻板印象,进而吸引消费者到访。
4. 品牌形象的塑造特征
无论是新型态阅读空间或是传统的阅读空间,皆常借由品牌塑造促进人流提升,然而两者在品牌打造方式方法上不尽相同。首先,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品牌打造更强调其公益性,经营其空间的品牌形象。如杭州的“麦家理想谷”书店,所有书籍“只看不卖”,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聚集人潮。其次,新型态阅读空间使用名人效应带动空间的人流量。如“晓系列”图书馆以高晓松选书为名义提升空间的知名度。相反地,传统阅读空间并不积极使用公益名目或名人效应提升人流量,反而倾向采用传统的媒体营销方式进行空间品牌的营销,活动的举办多半也不强调其公益性或与名人的相关性。
五、消费端:新型态阅读空间的新消费逻辑需求
数字阅读与网络书店的兴起,带来了读者阅读与购书行为的转变。然而,网络书店是针对时间的消费,借由其购物便利性,解决消费者书本需求的同时,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由于网络与实体存在本质差异,当今实体书店应利用网络书店缺乏的实体空间,倾向于空间的体验消费,提供一个可以满足消费者精神渴望与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阅读空间。为适应读者阅读与消费行为的改变,众多城市新建了许多新型态阅读空间,以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为贩售的盈利点。
1. 新型态阅读空间的消费方式
新型态阅读空间诞生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空间消费逻辑。以目前在阅读市场出现的较为成熟的准书店运作模式为例,收费名目与使用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清洁/门票费收取制度。如英国Topping & Company书店的每张门票为12英镑(约人民币98元),其中10英镑(约人民币81元)可用于参与书店内所举办的活动。当天入场可不限时使用该书店的阅览空间与馆藏图书,且书店内无限量供应自助式咖啡、茶包与柠檬水。日本的文喫书房亦是相同的经营模式,收费标准日币1 500元(约人民币98元),当天可凭发票证明无限次进出馆内。
第二类为冲抵店内消费制度。广东省中山市的樊登书店及葡萄牙的Livraria Lello书店则采取此类收费模式,中山市的樊登书店有三种消费方式。第一,体验会员价为10元/次,可抵现金使用,购书9.5折;第二,初级会员为365元/年,全天入场,舒适阅读、购书8.5折/自营文创产品9.5折、每月4.8折饮品券、会员专属活动、加入读书会员群、生日小礼物、免费停车三小时;第三,高级会员,599元/年,全天入场,舒适阅读、购书8.5折/自营文创产品9.5折、每月2.8折饮品券1张+每月免费饮品券1张、一百元消费卡、样书借阅服务、精品课程一节、会员专属活动、加入读书会员群、生日小礼物、免费停车三小时。而在Livraria Lello书店则可使用5欧元进行购书折抵。
第三类为复合式收费制度。以石家庄城市书房为例,消费者可以5元入场门票进店无限阅览,另外一种则是消费者购买20元的入场门票,但可将该20元的消费金额用于馆内购书折抵,或是加入该书坊会员则可免费入场。不论哪种消费制度,其目的均是倡导消费者付费使用的概念,以适度减轻原先传统书店各方面经营成本的压力。
2. 新型态阅读空间消费动机变迁
随着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消费趋势推进,实体书店逐渐成为消费者旅游的空间,消费者不再将书店空间仅仅视作单纯的购书与阅读的场域,许多消费者到访原因可能是与友人的下午茶聚会,或作为出游时的一个景点,因此准书店除要考虑自身特色外,选址亦十分重要。据此,准书店如何选址,使其与消费者需求更加契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以Topping & Company书店为例,其选址位于英国爱丁堡区域,与邻近的圣玛利亚主教堂、卡尔顿山、荷里路德宫与爱丁堡博物馆形成景点的群聚联动效应,通过上述各景点的互动关系,形成假日出游的完整行程。此外,停泊在巴顿滨海的漂流书屋则与周边的海岸线景点形成一个临海游憩的完整行程。除旅游景点的选址逻辑外,高级住宅区亦可作为准书店的选址思路之一。准书店在高级住宅区设点,一方面能提升小区的书香气息,借此提升小区房价;另一方面由于高级住宅区的住户重视文化熏陶,书店以高级住宅区为选址逻辑,可以培养固定且长期消费的会员。“一见”图书馆在上海的设点逻辑即是以高级住宅区作为选址考量。由上述案例可见,准书店的选址理念不论在哪个地区皆采用相似的逻辑,以符合新时代消费者对于阅读空间的新消费理念。
3. 多元化服务的复合式空间消费体驗
准书店既为入场付费制书店,则需提供不同于传统书店的多元化服务,以吸引消费者入场体验,梳理来看,准书店个性化服务有以下几种。
(1)准书店主题化与专业化的选书服务,是其不同于一般传统大众书店的服务特点。如“晓系列”书房针对艺术与设计相关类型的书籍进行专业化选书。英国 Topping & Company 书店的员工具有专业的选书知识,其选书能力亦为吸引读者前往游览的重要因素之一。主题化与专业化的选书服务使得特殊主题书籍能在准书店脱颖而出。不同于传统书店的书籍采购逻辑主要以大众读物及畅销书为主,准书店犹如读者的书籍筛选器,协助读者找寻在传统书店不易购买的特殊主题书籍。通过准书店精准的选书服务,让书籍与读者借由准书店空间的专业化筛选而增加彼此相遇的机会。
(2)当今实体书店与图书馆逐渐成为消费者聚会的目的地,尤其是以门票制运营的准书店,消费者更易将其作为与朋友相聚享用下午茶的选择之一。因而,准书店不同于传统书店,其更强调餐饮附加服务的提供。准书店的餐饮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书店结合咖啡厅的“店厅”复合经营类,如上海的云书坊;或是入场费可冲抵餐饮消费服务类型,如Livraria Lello书店;抑或是入店后可无限饮用店内茶水的服务,如文喫书房。不管是何种餐饮附加服务,都是准书店借由提供多元化加值服务,与传统书店做出差异化经营以提升消费者到店率的手段。
(3)准书店让渡更多空间给文化类会议、活动、展示等租借服务。准书店不同于传统书店,其不强调书籍展示与贩售,而是注重文化体验的服务供给,于是在环境规划方面会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文化展示与文化活动举办。现今许多书店皆提供会议租借与文化商品展示空间,一来借此提升书店文化体验服务的多元化选择;二来增加书店营收的渠道,以降低空间的经营成本与压力。加之准书店吸引对文化体验具有高度兴趣的消费者,能让文化类会议、活动与展示等相关艺文体验精准且直接找到目标受众群,因此不同于传统书店以大众消费者为主,准书店对于空间的打造与服务更具文化特色,因而能更精准地服务于对艺文主题具有高度兴趣的特定族群。
(4)艺文课程的提供为准书店多元化文化体验常见的加值服务方式之一。通过艺文课程的提供让消费者享受阅读文化服务之余,还可参与其他多样化活动,提升了消费者二次到访率,更重要的是,准书店可借由课程费用的收取分摊空间运营成本。如英国Topping & Company书店会不定期提供艺文相关收费活动与课程。又如漂流书屋则可以10英镑(约人民币81元)参加早餐书会(Breakfast Chug)。其课程收入可适度降低书店经营方的成本压力。
4. 非功利性阅读的消费定位
在本文探讨的案例中发现,不论是准书店或准图书馆,其选书都有一个倾向,即非功利性阅读。以高晓松发起的“晓系列”民间图书馆为例,其在媒体采访中提到,“我做这样一个地方,是想让人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从上述采访内容可知,该系列图书馆以公益性的定位自居,其运作目的是倡导阅读。“晓系列”民间图书馆中藏书“以文、史、哲、社科和艺术类图书为主”,[14]书籍“以人文学术类和文艺类为主,兼顾大众阅读趣味,但成功学的书不在选择范围内”。[15]准书店的选书亦有相似的偏好。
传统阅读空间的选书基本原则有三点。其一,推动全民阅读,以符合“大众阅读趣味”的书籍为主要选择对象,避免曲高和寡;其二,所选书籍重在引领读者智识、激发读者思考;其三,倡导非功利性阅读,[13]功利性阅读以高效获取特定知识为目的,读者从中往往难以体会阅读带给思想、心灵的陶冶,[16]而新型态阅读空间刻意避开了功利性阅读,意在重新探讨阅读行为本身的价值,视其为对人思想与心灵滋养的过程。人文类书籍最能吸引广泛的读者群体,也最能起到促进读者思考、提升心灵的作用。新型态阅读空间倡导读者阅读非功利性的文学、哲学、艺术、设计类书籍,观照人文心灵的提升,从而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与追逐的功利状态。
结语
新型态阅读空间的涌现,一方面显示出随着城市阅读文化环境供给的多元化发展,旧有的图书馆与书店两种空间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读者需求,其出现弥补了原先图书馆与书店的不足,优化了两者的阅读服务与阅读营利模式;另一方面也展現出读者对城市阅读环境与阅读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体现出读者对于文化精神体验的向往,甚至愿意为文化精神的体验空间付费。在文旅融合的消费驱动下,新型态阅读空间将逐渐成为城市消费者旅游参访的景点,因而在内部空间设计方面应除去图书馆的距离感与书店的商业感,提升空间友善性的美观感与舒适感;而外部空间选址逻辑则应与周边景点形成完整旅游行程的联动效应。除阅读服务外,消费者更重视空间内部文化服务体验的多样性与复合式消费选择的供应,如餐饮、展览、课程、讲座等服务成为新型态阅读空间必不可少的文化供给选项。然而,目前新型态阅读空间仍处井喷发展阶段,需审慎地规划与经营,避免落于一次性消费空间,不断优化空间体验感及多元化文化服务经营将是提高消费者再访意愿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21-04-1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991.
[2]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1-05-21].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3] 何海钊,黎丽.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参与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为例[J]. 图书馆研究,2018(3):72-75.
[4] 胡敏. “馆店合作”视域下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探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69-71.
[5] 张白. 图书馆与书店合作服务新模式——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实践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1):17-20.
[6] 梁彦君. “馆店合作”模式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 图书馆界,2019(1):82-84,89.
[7] 韩冰,张晓丹. “你选书、我买单”服务模式的实践创新与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97-101.
[8] 王宇,车宝晶,刘偲偲. 馆店融合:大学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新战略[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5-9.
[9] 田中雨,刘哲. 引入馆店融合模式 打造领读者新空间——以“盛文·北方新生活”校园书店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20(12):34-40.
[10] 薛妍. 基于互聯网+的“你选书我买单”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8(10):95-99.
[11] 陈枚香. 再议“你选书,我买单”活动[J]. 图书馆杂志,2012(4):49-51.
[12] Ryan Bill. Making capital from culture: The corporate form of capitalist cultural production[J]. Walter de Gruyter, 1991(35): 74-91.
[13] 董广伟,徐嘉弈. “晓系列”民间图书馆的“精英化”办馆策略及启示[EB/OL].[2021-05-3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10315.1207.011.html.
[14] 晓书馆. 公益西安晓书馆开馆,高晓松、马伯庸“携手入长安”[EB/OL].[2020-12-02]. https://www. xiaoshuguan. cn/xsggg/58. html.
[15] 第一财经周刊. 从杂书馆、晓书馆到晓岛,高晓松如何“用爱发电”?[EB/OL].[2019-07-04].https://www.sohu.com/a/324735153_465303.
[16] 封玮,谷丽萍,单承伟. 从功利到权利——为功利性阅读申辩[J]. 图书馆建设,2009(2):13.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umption Logic of New Reading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oods Theory
LI Yu-jing1, ZHAO Zheng-yuan2(1.College of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era has changed consumers' consuming and reading habits and indirectly promoted the new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experience form of urban reading spa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public libraries and traditional bookstores in terms of meeting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literary space in the new era. This study cites Bill Ryan's cultural commodity goods type theory, which divides reading space of the new era traditional into four types: bookstore, quasi-bookstore, quasi-library and traditional public librar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various kinds of space practice valu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alue relations a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rting out the innovativ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new types of reading space: quasi-bookstore and quasi-library. From the industrial e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ew types of reading space and traditional reading space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basic operation concept, personnel cost, space building and brand building. Subsequently, the logic and demand of reading space consumption reflected in the new operation mechanis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consumer sid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urban reading space in the new era from both sides of industry and consumption to provide a clear reference context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cultural goods theory; new type of reading spac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logic of consum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