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精神观照下的思与行

2022-05-30何冬冬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萝卜幼儿园儿童

何冬冬

自2018年《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颁布以来,我园一直参与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们在学习和探索中逐步从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园本化实践的历程让课程更加贴近儿童的需要,更加具有生命力。

一、以观察儿童为起点,通过观察、课程审议让教师转身、转行

我园通过观察,实现教师观念提升、行为转变,让教师将目光聚焦在儿童身上,追随儿童的发展,以此优化现有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真正将“儿童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从聚焦文本到关注儿童需要。教师课程审议的重点是从教材主题的目标、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策略等细节处改动,要更关注每个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班本化的研究实施后,教师从聚焦文本到关注儿童需要,能根据儿童的话题和实施前的调查对集体活动进行增减、调换。

从集体教学现场转向自我探索活动。深入理解课程线索的产生、发展、深化,我们的集体活动也随孩子的自我探索而有所调整。如在“春天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发现秧苗被鸽子吃了,纷纷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小菜地。随后,我们增加了保卫小菜地的研究活动:讨论尝试做稻草人。孩子们自己制订计划、自主选择材料、探索捆绑的方法。教师随儿童的操作和行动改变原定的课程线索,以现有幼儿自主生发的活动替换原定活动,“保卫小菜地”的活动成为我们班特有课程之一。每个班级都在尝试用合适的方法保卫自己的小菜地。课程在幼儿的行动中产生,在幼儿的探索中发展。

固定表格模式的填写到灵活机动的话题与活动。为了让教师的计划更灵活,我们改变周计划表。表格里有一栏关于“话题”的空格,是为了便于记录教师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提出的新问题,研究新的话题。预设的话题空格和线索空格改为教师手写,方便教师及时添加和丰富周计划表,让生成的话题、开展的活动更灵活。

二、以儿童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幼儿园活动中的要求与措施

(一)改变晨练形式,让儿童成为活动的策划人和建构人

教师不再规定锻炼路线、玩法,开展自主晨间锻炼,改变由教师预设游戏玩法、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教师仅为幼儿提供丰富且富有层次性的低结构材料,幼儿自主选材、自由搭建、自我挑战,变被动训练为主动参与。鼓励幼儿游戏前尝试计划自己晨练需要的材料与路线。教师则通过拍视频、照片记录孩子游戏的过程,这将作为孩子的经验回顾和游戏分享的话题,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

(二)体现“活”的环境、“活”的教学,实现生活即课程理念

自然角由被欣赏、记录的环境成为孩子们可以直接摆弄、自由创意的DIY游戏化操作区。这里也是小班幼儿自主照料、参与管理的地方;是中班幼儿记录、发现惊喜的地方,更是种植的游戏区域。孩子们将小角落装饰成种植区域,成为自己的小花园。自然角也是大班幼儿设计、创作,实验游戏的地方。教师打破班级固有格局,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大胆灵活地进行区域调整和划分。游戏时,幼儿自己设计摆放的方案和图纸,根据区域的功能将装饰品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摆放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提供大量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设计自己的花园,让自然角成为可操作区域。

课程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例如“小农场”里的萝卜已经成熟,孩子们跃跃欲试地去收获大萝卜。萝卜收获后可以干什么?怎么做?教师和孩子围绕话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有洗萝卜、给萝卜剥皮、切萝卜、吃萝卜。结合季节和孩子日常经验,大家一起腌萝卜、晾萝卜。“风车农场萝卜季”活动是一种实践、一种参與,也是一种体验。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放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重视儿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经验分享,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从儿童活动需要出发,建立有效的、适宜的互动环境

我园由小学校舍改造,因受原小学房屋结构的影响,园舍户外场地齐整、宽敞,但班级室内面积偏小,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幼儿创设与拓展自由、开放的游戏空间。

教师利用走廊、户外等开放的环境,调整和创新活动形式。中班教室靠近操场,室内玩不开,教师就带领幼儿去室外游戏。户外有大型的积木供幼儿游戏使用,开阔的环境使幼儿的游戏更自主、自由。角色游戏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到户外,大班教师利用西走廊的空间进行活动,幼儿自己布置游戏环境、制订规则、收集游戏材料。

孩子收集一些可以用来游戏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材料收集后,教师和孩子一起整理、分类,有序地摆放这些材料,这样的收集过程可以使孩子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打破区域之间的划分,幼儿将美工区、操作区的游戏和角色区巧妙结合,从而实现角色游戏区域发展多智能的目标。我们还创设“儿童游戏仓库”,丰富全园孩子的游戏材料,以补充班级游戏材料的资源。

四、以家园协助为支持,推动家长主动参与课程建设之中

家长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的可靠帮手与人力资源。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课题内容更宽更广。

新生家长大调查。互通渠道,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让课程开展更生动。入园后,我们将家长的兴趣爱好及职业与课程结合。有的家长是导游,我们可以请他为孩子讲解南京的文化与景点;有的家长是高铁司机,我们在“好邻居”主题活动时邀请他来讲解高铁的知识;有的家长是军人,我们邀请他来园开展“小小兵”活动。

家长图书漂流活动。书也是一个媒介,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幼儿园精挑细选,保证了书籍的专业性和适读性。同时家长也分享值得推荐的书,“图书漂流活动”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每周一“漂”,让孩子体会亲子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助教日”。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园的特色化课程中来,丰富一日活动。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专长,志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游戏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家长“朗读者”。将幼儿园童书馆的绘本资源延伸到家庭,我们定期邀请家长作为“朗读者”走进校园,进行朗读,让阅读变成“悦”读。

五、按教学经验分层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经验型”教师定期发布班级活动视频、游戏照片,同伴间依据观察进行分析、对话,分享与传递实践经验。“挑战型”青年教师进行专项研究,以《综合教育课程》为蓝本,“小步”递进地开展课程班本化实施研究。同时,他们利用幼儿园提供的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书籍,打造成“走廊教研记录角”。这里是一个阅读的地方,也是记录教研小组交流成果的专项研究天地。

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在反思、调整、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中不断前行。教师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点出发,立足生活化、游戏化,延展和提高儿童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将追随儿童,让游戏精神浸润儿童的心灵,让课程实施追随儿童的发展。

猜你喜欢

萝卜幼儿园儿童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