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文化,探寻古诗意象

2022-05-30鞠新龙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诗眼古诗古诗词

鞠新龙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古诗词中的意象,反映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呈现了整个古诗的灵魂,只有对古诗中的意象进行感知,学生才能够正确领悟古诗中的真谛和精华。但是,纵观当前的古诗词教学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教师的教学形式仍旧流于表面,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义,而不让学生深度解读古诗的内涵,使得学生难以探寻古诗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思。对此,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诗词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了解古诗背景,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意象,促使学生基于对古诗词意象的把握,深度感悟我国的古诗词文化。

一、联系生活经历,想象诗歌意象

在诗词领域,意象是一个文学概念,而大多数教师在诗词课堂中,也会给学生着重强化这一概念。但是在强化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诗歌本身是对生活的记录,不论是千年以前还是千年以后,写诗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彰显自身的文学修养,而是对生活的重现。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千年以前的诗人将自己眼中所见之景、心中触动之情,借助某个特定的物体进行呈现,使其表达特定的意思。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试着站在诗人的角度,大胆想象这些意象曾经具有怎样的风貌,还可以联系其他诗词名篇,如此便可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圈出诗歌中的意象,学生发现在诗歌的前两句意象极为密集,诗人从不同角度摄取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景物,如“枫桥”“残月”“栖鸦”“寒霜”“枫树”“渔火”“古刹”“客船”“不眠人”。然后,教师围绕这些意象,对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当读到第一句中的意象时,你能想到什么?你又会看到什么?你曾在生活中见到这样的景象吗?”如果此时学生没有及时给出反馈,教师可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并为学生播放一首名叫《枫桥夜泊》的古琴曲,让学生跟随着古朴悠长的旋律展开想象,去看到“一轮秋月慢慢地落下,树上的栖鸦可能因为月色的明暗变化纷纷惊醒,发出悲泣的啼鸣,此时的空气已浸了一层寒霜。”中蕴藏的寂静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诗人,置身于这样凄清寂静的夜晚,内心不由浮上千万种愁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月落”“乌啼”等意象,为学生引入其他相关的经典诗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等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意象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

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寻意象之美时,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试着将意象和自身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接下来,教师又立足意象,为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象中蕴藏的文化因子,如此便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求证诗歌背景,准确理解意象

言语是心灵的表达媒介,源于真实性情,立言即是立人。一个人的言语品位往往和其性格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有时存在“言不由衷”的现象,但终究不是常态。一切和文学相关的作品,必然都呈现着诗人真实的价值追求以及社会现实,诗歌同样不例外。因此,为了准确把握诗歌意象,求证诗歌背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全方位构建“意”和“象”之间的关联,教师应在课堂上倡导求证诗歌背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意象的内涵。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边塞诗,在这首诗歌中出现了很多和边塞有关的意象,比如“黄河”“孤城”“羌笛”等等,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其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理解范畴,因此,教师应将着力点放在对诗歌背景的求证上。针对这首诗歌,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唐朝时期的地图,同时为学生介绍塞外的地理方位,让学生了解古代疆域的划分情况,尤其着重强调凉州的文化政治地位。因为凉州曾经是首屈一指的大都会,不仅是西域到长安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交通枢纽。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渗透一些传统历史知识,和学生说一说“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等等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凉州词》这首诗歌大抵创作于开元五年到开元十五年期间。在这15年期间,王之涣从凉州到玉门关,看到了无数大唐的军队,更看到了戍守边疆的战士们。这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上阵杀敌,而他们却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圆,只能日复一日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又是何等痛苦!于是,王之涣一扫传统边塞诗的悲壮气象,用一曲《折柳曲》,为这些被遗忘的人们立言!事实上,盛唐气象属于每一个人,却独独不属于他们,陪伴着他们的只有漫天的黄沙,只有数不清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诗歌背景的深入剖析,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边塞意象独有的文化属性。

想要探寻诗歌中的意象,还可以通过对诗歌背景求证的方式实现这一目的。求证诗歌背景,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所处的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等。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掌握詩歌的意象。

三、从诗眼析诗魂,实现深度品味

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古诗词较为短小,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而且被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往往也是诗人不断提炼后的语言,能够在两三句话中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同时,在诗句中也会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点亮整首诗,为整首诗赋予灵魂,这些字、词、句就称为是整首诗的“诗眼”,代表着整首诗的意象。在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中的“诗眼”,促使学生透过诗眼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从而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创作中的妙处。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出塞》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对“诗眼”进行品析,促使学生基于诗眼的解读,完成对古诗意象的把握。在课堂上,教师先指导学生解读整首诗,让学生初步理解整首诗的含义。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找出诗中诗眼”的任务,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古诗鉴赏素养,对整首古诗进行品析,找出其中的诗眼。在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采取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分配备小组的成员,在保持组内学生差异性之余,鼓励学生在组内展开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在相互交谈中碰撞彼此的思维,如有的学生认为诗中的三四句就是整首诗的诗眼,表达了士兵们的共同愿望,也暗合了诗人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从三四句中筛选出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来凝练整首诗的情感、意象。在不断讨论中,学生逐步确定“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诗是整首诗的诗眼,继而基于这句话,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整体把握,细细品味诗人的爱国热情。

斟酌诗眼,能够强化学生的鉴赏素养,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古诗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教师指导学生筛选古诗的诗眼,能够让学生从诗眼出发,迅速地把握整首诗的意象,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感悟诗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而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对意象的探寻必不可少,而本文也从相关角度分享了如何探寻意象,感悟诗歌的美感,旨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诗眼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诗眼
诗眼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