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布置探微
2022-05-30陶志洪
陶志洪
无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中高等教育,都离不开老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许多教师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带有盲目性,导致不少学生心中产生谈“作”色变的现象,学习兴趣几乎荡然无存。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专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卓有成效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并明确指出:“发挥作业、巩固、诊断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完全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作业,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可见,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与时俱进,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大胆尝试分层布置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轻松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真正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一、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基本内涵
分层作业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的作业,体现了弹性化作业布置特点,其宗旨就是为了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分层作业与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而教师设置分层作业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习题的过程中学有所获,感有所悟,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的意义
(一)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中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潜能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不仅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二)尊重个体差异,避免厌学情绪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有助于增强学生个性,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善,过多的课后作业导致学生丧失个性,而“双减”背景下作业分层布置,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三)降低课业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渴望学校适度地降低课业压力,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园丁们喜欢搞“题海战”,从而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字迹潦草和抄袭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抹杀了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夯实学科基础。在“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可以有效避免“题海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教师在安排部编版小学语文(以下版本同)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课外作业时,只有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办法,才能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相应题量与难度的作业。
(四)拓宽学习空间,陶冶道德情操
文明和谐的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优秀青年一起参与构建,而“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在语文知识的星空中展翅翱翔。诸如安排学生适度阅读教育主管部门重点推荐的一些课外书籍,或者观看《长津湖》等影视作品,既可以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会责任感。
(五)贯彻教育方针,造就优秀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总体目标,尤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国家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讲道德、守纪律的青年,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通过“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将来成为实现“中国梦”合格的接班人。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导向原则
教师在分层次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务必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具体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求知需求的课内外趣味性作业。
(二)应用化导向原则
教师在设置小学语文分层作业时,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分层次导向原则
教师在践行设计分层作业时,务必牢牢把握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所需,学习设计初中应用型、基础型与拓展型有机结合的作业。
四、“双减”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对学生的合理分层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条件,一般可以从三个维度与角度分层:
(一)根据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类
大千世界里绝不会出现两片完全一致的树叶,也不会出现克隆的人类,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分成三大类:
A类学生:完全掌握了已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比较娴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协调发展。
B类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已学的生字词与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比较高。
C类学生:既不能掌握学过的生字词与语法知识,又不能正确表达(书面与口头)心中的观点与目睹的生活现象,学习态度也不尽如人意。
(二)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分类
学习同一个新字词,有些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有些学生即使花很长时间也不能记住;完成一样的题目,有的学生又好又快地轻松解答,有的学生虽然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与其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師只有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分类,才能顺利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的任务,才能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自己喜欢的桃子,作业质量也同步提升。
(三)根据小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分类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纵观现状,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参差不齐,尤其作为海滨的渔区,小学与初中学历的比例分别占12.1%、61.2%,大学以上学历仅占6.8%,而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教育孩子的习惯与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开展分层作业布置的重要环节,恰如其分地布置亲子互动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家校交流平台。
例如,笔者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时,就布置了与家长畅谈各自了解抗击新冠疫情的新闻以及家长们发表防疫方面的观点的作业:由于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和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不能完整地说出如何帮助孩子抗疫的具体方法,因此,我在课堂上先安排这些学生说出抗击疫情的注意事项,其他学生一起总结出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抗疫措施,从而,让学生完成“抗疫在我心中”的命题作文。
五、“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多元化作业
教师布置的分层教学作业只有具有趣味性与多元化的特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系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享受顺利完成作业的快乐。
例如,当学生学完《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之后,笔者先展示学生自选式作业:一是动笔描摹《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美妙景色和意境;二是根据《望洞庭》描述的情景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三是多渠道搜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色等角度制作小报;四是为这些作品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并通过配乐诗朗诵后直接拍摄成视频。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需求与爱好选择上述作业中的两项完成。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欣赏诗词过程中荡起心旷神怡的情感涟漪,感悟作品美妙的意境,语言感知能力、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同步提升。
(二)布置针对性强的分层作业
在“双减”形势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必须具有针对性,把握个性化发展与标准化要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设计出三类分层作业:第一类作业立足于基础性知识,是A、B、C三个层次的學生都要完成的练习题;第二类作业是在第一类作业基础上增加的灵活性比较强的题型,可以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类作业密切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拓展与引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还要紧扣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鉴赏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后,笔者结合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分层设计三类作业:
一是基础类作业:生字、词语的反复抄写;正确辨析多音字组词;造句训练等。
二是应用类作业:要求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紧紧围绕珊瑚美丽的外表进行“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式的造句;同时,想象出贝壳与相似物体的不同形状,从而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
三是拓展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作品的描写细节与线索拟写出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话,并以此拓展具体内容,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分层化布置课外作业量
为了避免进入“题海战”的误区,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量”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框架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作业数量予以适当的调整,采取分层化适度布置课外作业量的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全方位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1.A类学生“减少”作业量
这个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掌握知识的速度快,理解文本的程度深。因此,必须适当减少布置基础性练习的数量,鼓励、引导这些学生走出作业机械练习的“围城”,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其他灵活性与综合性的练习题。诸如这些学生在完成古诗词的巩固性习题时,一般不要安排抄写诗句的书面作业,而应该让他们在背诵的基础上自己默写,一旦在默写中出现错误就自行纠正,并重新默写一遍;A类学生学习几首简单的小诗可谓小菜一碟,至于一些重点词义、诗句义、诗文主旨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口头背诵抽测的形式,千万不能布置这类学生花较多时间与精力抄写作业。其实,A类学生应该在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鉴赏作品的意境、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等过程中去;同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诸如教师在布置分层次预习作业时,既要掌握小问号一栏和资料袋一栏的知识,又要收集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当然,由于A类学生领悟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教师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时就要适当增加难度,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作品鉴赏与写作水平。例如,学生学习了《小珊迪》(四年级下册)一文后,笔者根据文本描述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我与小朋友比童年》的短文,要求他们学以致用,模仿范文新颖的构思与巧妙的创作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C类学生“增加”作业量
这类群体应该适当增加基础类作业量,但要适度减少高难度的作业量。例如,这类学生必须在背诵古诗词之前就要认真预习文本以及书本下方的注释,重点研究相应的诗句、诗意和带点词义,通过反复诵读后再背诵给同桌听,最后自己默写一遍。当发现自己的默写出现错误时,就要做到亡羊补牢,再围绕纠错的对象进行第二轮的背诵与默写。再如,当学生学习了《小珊迪》(四年级下册)一文后,笔者就设计了抄写生字新词和摘录描写小男孩诚实守信片段的作业,由于这些作业比较简单,A类中的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相应的作业,从而提升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总之,相对于A类学生而言,C类学生的作业适度增加一些基础类作业,为夯实他们的文学鉴赏基础服务。
3.B类学生“控制”作业量
布置B类学生的作业量一定要控制好,一般适宜介于A类与C类学生之间设计。例如,教师在指导B类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安排他们先完成抄写诗词原文,至于感悟意境、带点词义和作品主旨三项,采取自由选择的原则,但绝不能以完全默写全部内容为标准。一旦发现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这些学生学会自己纠错与巩固,并在巩固生字、新词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作业抽测加深对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技能的提升,从而实现有效控制作业量的目的。
(四)不断优化激励性评价机制
课外作业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凸显个性化评价特色,对各个层次学生自觉完成的作业予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既要激励A类学生戒骄戒躁,向更高层次攀登,又要鼓励B类学生跨越自我,向A类学生学习,更要关注C类学生的闪光点,予以适度的肯定,督促他们勇于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而言,可以把课外作业分为三个难易不同的等级,即:一星级(较难)、二星级(一般)和三星级(简单);假如A类学生认真完成了一星级作业,就要予以表扬;如果B类学生完成了一星级题目,更要予以奖励,假如他们完成所有选项的题目,就要采取大张旗鼓表彰的办法,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个真谛:“有志者,事竟成。”假如C类学生只完成三星级题目,也要予以适度的肯定,假如保质保量地同时完成了二星级题目,必须及时予以点赞。
在“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布置是一门艺术,对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学生完成作业所思;给学生探究新知所需;解学生攻克“堡垒”所惑,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