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氏之子》注释“示”的处理策略

2022-05-30黄月圆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杨氏风趣杨梅

黄月圆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杨氏之子》,注释[示]“给……看”,一些教师和教辅资料因此把“示”所在句子的意思理解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样的理解,似乎能够把“示”所在句子的意思翻译出来,但是,却与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表达特色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示”的注释出现了偏差。那么,怎样理解“示”的意思,才能体现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呢?

从“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学习要求出发,“示”所在的句子仅仅有“示”的注释还不够,至少其中的“以”也必须进行注释。“以”在文言文中常被当作虚词,但是“以”在《杨氏之子》中的用法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虚词,而是用作代詞,有比较明确的意思,如果不进行注释,不要说小学生仅凭后面出现的“示”的注释难以理解所在句子的意思,就连许多教师的理解都有偏差。所以,对文言文中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理解的词语,笔者认为需要给出补充注释,避免师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笔者结合上下文,对“以”进行注释,意思是“这,这些”。

补充了“以”的注释,我们就能看出课文将“示”注释为“给……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示”就是“给看”“引申为指示、显示,使人明白某种道理”。这个义项可能就是课文中注释的由来,但它显然与本句意思不相匹配。笔者查《辞源》,发现“示”有两个义项:1.表示;2.以事告之。“以事告之”就很接近本句的意思。其实,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的“示”一般可以直接理解为“告诉”,而“孔指以示儿曰”中的“示”理解成“告诉”更接近原文的真实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示”所在的句子中以及具体语境中去理解。

在理解课文时,大家关注最多的是人物的语言“此是君家果”,其中暗含着孔君平对杨氏之子的幽默与调侃——“这就是你们杨家果”;加上杨氏之子的答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人的话语中包含了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而“孔指以示儿曰”,是孔君平说话的一个提示语,所起的作用似乎仅限于说明是谁对谁说了话。正是大家的忽视,才使原本包含作者深意的提示语,在理解句子的关键意思时缺失了表现的机会。其实,有些人物语言如果没有提示语的配合,会失掉一半的精彩或表达不了应有的语言艺术效果,“孔指以示儿曰”就是这样的提示语。

理解这样的提示语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孔君平看似不经意地指着杨梅告诉杨氏之子“这就是你们杨家果”。这里的“看似不经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情形:一是“指”的动作,应该是食指习惯性地轻点——一种似指非指的样子,明明是要故意指着却装着随便指着的样子;二是“告诉”的语气、情态与用意,用很平淡的语气看也不看一眼杨梅果说的,意思是我只是顺口说说而已,如果杨氏之子没有意识到藏在不经意间的真正用意,聪明与否就见分晓了。一句看似简单的提示语,包含了这些复杂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孔君平对杨氏之子的“聪惠”早有耳闻,今天碰巧大人不在家,是个验证的好机会,于是便借着杨氏之子刚端上的杨梅果,采用话中有话的说法给孩子设了一个圈套。孔君平“告诉”这句话时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动作、表情、语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才能让杨氏之子一时浑然不知他的用意。如果他还特意“指着杨梅给孩子看”,那“告诉”的用意就过于明显,一定会引起聪明的杨氏之子的警觉。

在补充“以”的注释之后,按照“告诉”来理解“示”,提示语与人物语言之间可以完美地在互相匹配中传达出风趣和幽默的特点。

总之,处理好“孔指以示儿曰”中“示”的注释,对学生理解《杨氏之子》一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杨氏风趣杨梅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清欢杨梅酸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腊月杨梅红
杨梅
雅痞新风趣
朋友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邵毅霞:挥毫得畅,风趣巧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