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点拨 学以致用

2022-05-30孙建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葫芦学法鱼儿

孙建钰

《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由儿童诗人张继楼写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想象力发展实际和预学情况,笔者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展开想象,理解诗中难懂的句子,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能读出诗句中快乐的情感”,并设置了以下两个学习目标。①“说疑解惑”——“我”能说说自己读不懂的句子,还能说说理解方法。②“想象朗读”——“我”能说说自己的想象,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为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句式支架:“读了第    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感受到了       ,请听我有感情地朗读。”

目标①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突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的教学重点;目标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感悟画面,读出童年生活的快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后续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点拨策略。

一是把握真实学情,精选点拨点。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精选点拨点,引导学生理解、品析诗句,体会诗的感情。例如,第一次教学《溪边》时,笔者抓住“染”“绿玉带”“蹦跳”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四个点点拨。实践后,笔者只保留了“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一点,又增加了“扑腾一声”和“水葫芦”这两点。增加对“扑腾一声”的点拨,是因为笔者在检查学生预学情况时,发现学生缺乏钓鱼的经验,对“扑腾一声”是什么声音众说纷纭;增加对“水葫芦”的点拨,是因为学生基本没有野外戏水的经验,对水葫芦这种植物不了解,所以体会不到这种比喻的妙处,以及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是明确点拨方式,得义更得法。以对学生理解“扑腾一声”的引导为例,笔者分四步点拨。①让学生思考“扑腾一声”是什么聲音。一名学生联系下文“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发现“扑腾一声”是鱼儿上钩后破水而出的声音。笔者顺势点明学法: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难懂句子的好方法。②采访钓过鱼的学生,问他们“鱼儿上钩后破水而出的一瞬间是什么声音”。学生明确“扑腾一声。”笔者顺势点明学法:结合生活经验也是理解难懂句子的好方法。③追踪采访,问学生“鱼儿上钩后,你起鱼的动作是慢还是快,为什么”。一名学生说:“快,因为好不容易等到鱼儿上钩,要快点将它收到岸上来。”笔者引导:“孩子起鱼的动作多么轻快敏捷呀!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扑腾一声”。④深入采访,问学生“钓到鱼后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激动”“开心”后,笔者点拨“是呀,收获了,孩子又是多么开心呀!”并引导学生再读“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读出这句话中饱含的快乐。这样的点拨由词到句,把理解内容、品词析句、学法指导和有感情地朗读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读中得义,更习得了多元的学习方法。

教学后面两首小诗时,笔者没有采用详细解读《溪边》诗句内容的做法,而是以《溪边》为例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示范,即实践学习目标统领下的“说疑解惑”和“想象朗读”。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强化了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理解难懂句子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用读《溪边》的方法,合作学习《江上》。这样,学生学习第三首小诗《林中》时,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了。

(作者单位: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水葫芦学法鱼儿
水葫芦
基于无线遥控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的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水葫芦的秘密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