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增强学生 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路径研究
2022-05-30朱文君
摘 要: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要素,民族的强大和复兴离不开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现状,随后提出了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增强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文化认同感;混合式教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朱文君(1980.07-),女,山东莱州人,山东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跨文化交际。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其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表明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佐斌指出,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個层次。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混合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满足了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需求,同时可以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在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现状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尤为突出。当前网络媒体发达,居住在地球村的人们几乎能够同时分享资讯,了解最前沿的新闻。 校园里的“00后”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每天都接受着国内外各类文化输入,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着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英语学习的严峻挑战。“00后”大学生正在构建个人价值观,他们需要被引导。但大学生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接触相对较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则被忽视。太多英语国家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文化输入,所以教师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平衡中国文化认同和西方文化输入。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的教学更受到关注,很多授课环节以讲解单词用法、课文阅读为主,听力文本的主要来源是VOA或者BBC。《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本内容的局限,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体现了英语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课程思政的提出,也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认同是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课程思政。
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学生多、教材固定是我国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英语课堂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黄国君和夏纪梅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缺少眼球效应。目前不少高校出现了英语学时减少的情况,而学生又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强烈需求,于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混合式教学呼之欲出。网络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有满足小范围需求的SPOC,有受众群体广泛的MOOC。如“学堂在线”就是由清华大学建立的在线课程平台,“爱课程”平台也汇聚了很多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但是由于在线学习模式缺乏人文氛围、学术氛围,在虚拟的空间里学生很难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教学效果受到质疑。在线学习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学目标,但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混合式教学刚好能解决课堂学习时空受限、单纯线上学习缺少交流互动的问题。它能将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用好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及教学工具,将相关内容在线上进行引入或者讲解,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进行介绍或者补充,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进行互动。何克抗指出,混合式教学体现了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既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又回归了学习的本源,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其对当今教育信息化改革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高校英语课堂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由课堂面授教学和课下在线英语学习两部分组成。课堂讲授的内容多是高校自主选择的教材,以笔者所在的理工科大学为例,我们所用的教材多是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线上教学平台或者交流工具则多样式:首先是教材配套的相关在线学习平台,如外研社版“新标准大学英语”配套使用的U校园平台,外教社版“新目标大学英语”配套使用的WeLearn教学平台。在各个平台上除了有与课本配套的课文阅读、书后习题之外,还配有拓展的音频资源库、微课资源库及阅读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在平台发布资源,授课班级能够及时点击获取信息。除此之外,学习通在混合式教学中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它是网络课程学习、知识传播和管理分享的平台。在平时的面授课堂活动中,很多教师也喜欢用该平台的点名、讨论、布置作业功能来开展混合式教学。目前,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在教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与手机密切相关,他们喜欢和习惯用微信或者QQ进行交流,所以教师常常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给学生发送消息、分享英语学习音视频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itest、iwrite、批改网也是辅助教师的有效教学工具。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兴起的众多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也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由于混合式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在教学资源管理方面,混合式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在面授课堂加入一些网络资源内容,如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展开一部分课堂活动,如教师可以在超星平台上发起讨论活动,布置一个话题,学生会以跟帖讨论的形式进行回复;还有一种形式是翻转课堂,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先进行知识点的了解,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展开活动进行答疑解惑。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受到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因多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动机这三方面。外因更多来自所用的平台、教学环境和所教授的学生。内因和外因都会影响着教师授课水平的发挥以及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增强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路径
(一)引入中国文化元素,渗透中国文化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认知到喜爱到内化”的过程。一味地排斥西方文化来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也是不正确的做法,教师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在英语课中自然地融入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可以写入大纲,从而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有更明确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文化元素,例如将上课时间对应的节气或者节日给学生作介绍。英语学习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具体的听说读写译环节也可以结合中国文化展开,如在翻译训练活动中加入中国谚语的汉英翻译训练等。
(二)利用线上资源拓展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
网络教学模式多样化,包括双线混融模式,如MOOC或者SPOC等线上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模式,如借助计算机技术创建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体验,我们所用的VR、AR、Web技术就是如此;现场交互模式,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习通、钉钉等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此外还有资源拓展模式,教师援引其他教师讲授的慕课进行教学以及线上补充,教师主要在线下课堂进行知识传授,并辅以MOOC线上教学平台等展开讨论,回答在线问題。书法、文学、绘画、武术、建筑、饮食、服装、剪纸、刺绣、陶瓷和篆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绚丽瑰宝。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呈现中国文化元素。结合当代的大学生喜欢从媒体上获取信息的特点,教师也可以从媒体网络上获取相关的资源。基于热播剧《梦华录》的《梦华学堂》是用短视频的方式给观众介绍了繁华的宋代生活,视频寓教于乐,很符合“00后”的接受喜好。很多学生知道康乃馨是母亲花,却不知道我国的母亲花。唐代诗人孟郊除了写有广为熟知的《游子吟》,还有首《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于是萱草成为中国的母亲花,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主题曲《萱草花》就源于此。如果教师更多地以这种方式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必定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当前,可以利用的网络学习平台越来越丰富。由教育部推出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平台上的德育板块就包含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在“学习强国”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家最新政策,而且平台上融合了各个省份的板块,也汇聚了介绍我国风土人情的音视频资源。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QQ或者微信的形式推送,同时布置给学生任务,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后也可以通过发布视频或者在线讨论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后期教师会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或答疑。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探索,最终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和展示,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认同感。
(三)结合混合式教学优势,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文化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文化的习得体现了语言学习人文性的特点。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考试中涉及的中国元素不多。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单纯地通过听说读写译的测试达不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结合混合式教学,可以首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测试要点,如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元素。在课程考核中不要只以最终的结课考试为标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推广也突破了考试时间固定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测试方式,如让学生用英语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文化调研,介绍家乡的文化元素,并拍摄视频分享到学习通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英语语言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家乡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音视频进行课堂展示,利用学习通、雨课堂教学平台设置文化测试项目,通过更多非标准化答案的测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中华民族的强大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英语教师应积极医治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将中国文化元素和混合式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效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佐斌 温芳芳,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2):175-187.
[2]吕双,谢慧.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增强高校外语学习者中华文化认同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113-114.
[3]蒙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12):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