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艺术院校场所精神营造

2022-05-30黄一鸿林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艺术院校

黄一鸿 林海

摘 要:营造具有艺术院校场所精神和特质的校园广场景观环境,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且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来说至关重要。以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入口广场设计为例,从广场布局、铺装设计、造型语言、雕塑小品、山水景观、灯光照明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具有新时代场所精神的入口广场设计,提出了将精神因素注入空间场所,创造开放性师生户外交流和学习空间,以加強师生对校园文化、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时代使命感,旨在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院校;场所精神;入口广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ZD202003)研究成果。

校园环境景观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性基础设施,也是学校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营造具有广西艺术学院特质和标识的校园环境艺术景观,能够增进师生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校园空间场所,对于培养具有广西艺术学院独特个性和气质的艺术和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场所精神营造的校园景观空间营造作用

场所精神,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与情感的提取与注入,是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现实与历史纠缠在一起的,留有人的思想、感情烙印的“心理化地图”[1]。诺伯舒兹对场所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其首先是人在场所中的方向感,其次是人对场所特性所产生的认同感,进而实现对场所的归属感[2]。诺伯舒兹认为:“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场所精神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即“场所的特质”与“亲密的关系”[3]。艺术院校在学科教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在校园景观空间中应当体现历史沿革、校园文化和思想情感等,营造艺术院校特有的场所精神。

(一)满足新时代师生的需求

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表现,课程中写生采风、实地考察、艺术表演等活动较多,特别是节日庆典期间,各种展演活动丰富。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既要满足师生日常的必要性、交往性活动,也要考虑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广场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要兼顾各专业艺术活动的需要。入口广场既是师生的交往活动空间,也是对外展示的重要舞台和窗口。

(二)校园文化融入环境景观的需求

校园景观也是构成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特质的重要因素,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校园景观环境引导学生的行为,学生在校园中进行交流,开展艺术创作、文艺活动等,也是营造校园氛围、体现精神特质的重要方面,学生们可在艺术的氛围中熏陶成长,逐渐成为一个有审美、有个性、有追求的“艺术人”。

(三)创造特色景观形象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校园的感官印象,强化学生对校园空间场所的感性认知,有助于树立学院形象和标识。学生在校园空间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立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情感纽带。特色的校园景观能促使校园空间发挥导向作用,满足师生功能需求和情感寄托,进而使师生衍生出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的特色景观形象是一所学校重要的名片。

(四)体现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

校园总是处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当中,优秀的校园景观应该体现所处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色,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特的校园空间特色与文化氛围[4] 。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新校区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呈现它的地貌魅力与原生态景观,保留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原生地貌的孤本,也构成了山地校园景观的最大特色。

二、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入口广场基本概况

(一)入口广场概述

广西艺术学院(简称“广艺”)相思湖校区入口广场位于1号大门主入口,总占地面积约8100 m2,南北长约115 m,东西宽约70  m,长宽比值约为1.6,整体形态呈梯形。项目地块北高南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最高标高位于广场北端靠图书馆平台,高程为85.5 m,最低标高为广场南端临校园主干道,高程为81.3 m,场地内最大高差约为3 m。

场地北面紧靠广西艺术学院人文楼和图书馆,东临创新创业实训大楼,西侧为校园景观绿地,南接广西艺术学院1号大门入口,是1号大门连接图书馆、人文楼、实训大楼的主要通道。

(二)入口广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入口广场的实地勘探和周边环境的考察,以及对人文楼和实训大楼工作人员的走访和师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入口广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三)学校对广场空间的诉求

广西艺术学院校园建设主管部门通过对相思湖各二级学院的走访和调研,对入口广场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第一,作为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的主要入口广场,其要具有广艺特色、广艺面貌,体现广艺精神。第二,场地中间要留出一大块硬质活动空地,以满足相思湖师生大型集会活动要求,特别是节日庆典期间的学生表演活动,比如“快闪”等。第三,广场设计中必须有水景。广西有着丰富、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在广场设计中要能体现广西的山水文化。

三、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入口广场

设计构思及策略

通过对场地特质的敏锐把握,以及将场地的空间形式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信息相照应,有助于形成富有诗性和意义、具有精神性的景观场所[5]。广场设计主要从物质环境、景观形象和文化特质层面出发,提出开放性空间布局、“水墨丹青”的设计构思、现代性的造型语言、传承性的雕塑和地刻设计、地域性的山水景观、趣味性的灯光照明等具体空间营造策略,在充分了解场地现状、师生需求基础上,通过多方协调参与,营造具有广西艺术学院特色和精神因素的校园入口广场景观(图1)。

(一)开放性空间布局

广场的整体设计采用均衡的布局方式,从入口大门到广场、图书馆形成一条连续的景观轴线。广场轴线两侧的景观不是采用传统的对称形式,而是采用视觉上的均衡。两侧的景观要素能够很好地引导视线,形成对景和框景的效果。

广场布局四面开放,完善入口空间的步行交通流线,尽量保证广场景观视线的通透性和连续性。場地设计尽可能尊重原有的地形,不对场地进行过多的改造,既满足功能需求,又满足造景要求,同时控制项目建设的成本,为学校节约建设经费。保持广场中心的开敞空间,避免设计大体量的景观设施,形成一个主要的中心活动区域,把主要的景观设施和要素安排在广场的东西两侧,形成主要的穿越通行功能空间。通过树池、植物结合休闲座椅,形成丰富、变化、连续的树下穿越、活动空间。

(二)“水墨丹青”的设计构思

立意是绘画之本,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概念是使场景意境充分表达的关键环节。广场设计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地面上深浅不一的花岗岩石材犹如宣纸上的墨色在相思湖的广场上点点晕开。地面铺装整体呈现深灰的色调,主要采用深灰、中灰、浅灰三种颜色的花岗石组合,采用自由、跳跃、灵活的组合方式,体现广艺富有创新的艺术特质和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三)现代性的造型语言

广场采用现代主义构成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方形为基本的造型语言,地面的方格铺装与高低错落的景观树池错落组合,运用几何形体思维模式进行重复、组合设计,与周边的图书馆、实训大楼立面相互呼应,形式统一又具有变化,具有现代的形式美感。铺装以深灰、中灰、浅灰三种颜色的方格花岗岩石材组成,以1.8 m×1.8 m的方格为基本的模数,采用自由、跳跃、随机、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契合广艺富有创意的艺术气质,也隐喻了中国传统水墨晕染的意蕴内涵,无论是在空中俯视,还是身临其境,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水墨韵味和文化底蕴。

(四)传承性的雕塑和地刻设计

广场东西两侧的地面镶嵌耐候钢板地刻,镂空雕刻1938年建校以来的大事记,内藏灯带,材料与入口大门相互呼应,形成丰富的地刻文化景观,将广西艺术学院的发展历史融入广场景观,象征着广西艺术学院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发展历程。

广场上采用人物组雕的形式,展示各时期广艺学子追求艺术梦想的故事。一组是青年学子走进广西艺术学院学习、写生、创作的形象,另一组是从广艺走出的一位位艺术大师。结合写生、采风、展演等艺术实践,开展主题艺术创作,是广西艺术学院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广西艺术学院的写生采风运动成为当时高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通过雕塑和地刻等人文景观,可形成局部空间的视觉焦点,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因素注入空间场所中,塑造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景观形象,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追求,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和空间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地域性的山水景观

广场设计中特别注重广西地域山水景观的设计和体现。场地主要呈两级阶梯状,一级为创意大楼门前的广场,长约为85 m,宽约70 m,面积约为6000 m2,二级为图书馆阶梯前的平台,长约为30 m,宽约70 m,面积约为2100 m2,两级高差约为3 m。利用一、二级高差设置跌水景观,可很好地解决场地的高差问题。跌水景观位于广场中轴线上,处于广场视觉中心,在两侧设置台阶。跌水池中置石,运用广西当地的自然石材,以一石代山、一勺代水,营造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校园山水景观。在植物的运用方面,尽量采用广西本土植物,其最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生命力顽强,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水生植物利用荷花、水葱、梭鱼草等,乔木采用羊蹄甲、小叶榄仁、桂花等,通过整体统一的配置方法形成以绿为主、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六)趣味性的灯光照明

在灯光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多次与灯光照明施工团队进行讨论。在广场中心水景区域,设置水下照明灯带,进行重点的局部景观照明,形成夜间广场的视觉焦点。跌水池前设置旱喷,利用地面区域汇水方式收集雨水回流跌水池,可以调节广场局部的小气候,并设置点状地埋灯,提高空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广场中部地面布置线性的LED灯带,在引导人流的同时与地面的铺装、树池等相互结合,构成丰富的夜间灯光效果,活跃广场夜间的空间氛围,避免广场中心区域过于单调。树池周边的座椅底部暗藏LED灯带,为夜间活动人群提供照明,这也可以丰富夜间景观层次,提升场地空间的夜间景观品质,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四、结语

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广场设计探索,是地方艺术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的一次积极尝试,将校园的功能需求、历史文化、专业特色和精神特质充分体现在广场设计实践中,将为广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校校园景观更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郝鸥,谢占宇.景观设计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11.

[2]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8.

[3]李宁.场所精神营造研究:从研究日本地方美术馆开始[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4]何镜堂.理念·实践·展望: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7):489-493.

[5]边思敏,王向荣.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一种“事件”而非“事物”的视角[J].中国园林,2021(4):20-25.

作者简介:

黄一鸿,硕士,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林海(通讯作者),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