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用智启迪学生智慧 用心用情引领学生成长

2022-05-30陈晓敏

新课程·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之德梦想笔者

陈晓敏

2019年出台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义务教育格局做了系统部署。《意见》指导我们,要从传统以“分数至上”的育人方式,向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转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一、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树立学生的爱国之德

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强化德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例如,在活动课“中国梦 我的梦”上,笔者紧紧围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让学生懂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首先,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国梦”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再观看名人演讲,名人们在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之后,都会继续树立报效祖国、振兴祖国的大梦想;学生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承担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启迪学生要从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每个人的小梦想实现了,祖国的大梦想也就实现了。

二、以班级一日常规管理为主线,树立学生的核心道德——责任心

班级的一日常规管理最为烦琐,也最能检验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最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在我们班级,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要为班级服务。早晨,学生就各司其职,收交作业,领读带读,打扫卫生;课间,互相学习,讨论难题,互帮互助;自修课,安静自修,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学生明白,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学习场所,需要每个学生有責任心,管理好自己,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将来顺利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

三、以每日总结反思为途径,树立学生自省修身之德

在带领班级的过程中,笔者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体察他们的内心,利用家校联系本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写一个小结,总结自己当天的得失,或针对每天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学会学习,见贤思齐,让班级始终有向真、向善、向美的舆论氛围。再利用课间、放学前后等碎片时间,与学生交流,并把一些独到的见解在班集体宣传,这就是笔者班级的“百家争鸣”小讲堂。

例如,在某次新教师的应聘活动中,学生要配合新老师上一节课。笔者这样教育学生,新老师刚刚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不容易,难免会紧张不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不易,努力配合老师上好一节课。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向别人展示一个有修养的自己。学生非常有感触,配合得很好。学生的感悟颇多:有的说,应聘的老师不如我们自己的老师讲课清楚易懂,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自己的老师,认真听课;有的说,老师与老师之间是有差距的,正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见贤思齐,争做更加优秀的自己……

看着学生这些独到的见解,笔者认识到了正确引导学生的魔力,更坚定了自己用每日反思小结来培养学生自省修身之德的决心。

四、变危机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在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笔者总是很怕事,怕班级出事,怕学生之间起冲突。但是随着德育经验的积累,笔者学会了利用这些冲突和危机,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变危机为契机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一次三人篮球比赛活动中,笔者派王、任、谷三位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由于只有王学生一人擅长打篮球,最后比分大大落后于对手班级。比赛之后,王学生愤愤不平,大骂另外两名队友不会传球,导致班级比分落后。

笔者意识到这又是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这比比赛获胜更能让学生获得成长。利用这个危机,笔者告诉学生:首先要培养正确的输赢观和参与精神。比赛的目的,不是看谁获胜,看谁失败,而是为了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是为了让我们体验努力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老师看到了你们辛苦的准备、努力的比赛、认真的参加、积极的呐喊助威,看到了你们的团结,这些远远比比赛名次重要。通过这次危机教育,学生收获的是正确的输赢观、参与观、合作观,收获的是感恩、团结、拼搏等综合的道德教育。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按照《意见》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管理方式,丰富自身育人水平与内涵,引领学生成长,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践行在教书生涯的每一刻。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4-41,119-129.

猜你喜欢

之德梦想笔者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人生“十不得”
我的梦想
“两德”之德与中华大德刍议
梦想
常修“四为”之德
梦想
快乐起航 放飞梦想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