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05-30吴菲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作业

吴菲

摘 要:道德与法治作业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知识、提高道德思辨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的有效方法,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途径。以每一次作业为基础,能够让学生良好的品行的养成在实践中回归精彩的生活,给学生们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作业;“立德树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探索、创意、思考、合作等丰富多彩的过程,立足于促进每个儿童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综合发展,实现减负提质。

一、基础性作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强调课程的活动性,从表面上看,知识点的学习占比不多,但留心的老师会发现,针对生活知识内容均有涉及。如,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中有指导学生根据出行的需要,选择各种交通工具的知识介绍;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中自然灾害的种类、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知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知识内容的渗透及生活习惯养成要求的提炼。

(一)小任务卡作业,巩固积累

纵观每一课,浅显、精简的知识性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们认知,而且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1]。为了突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享受其中,乐于参与,教师根据内容需要安排形式多样的任务闯关卡,通过完成不同项目的“闯关”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作业活动的动力,如每节课结束的任务卡,通过“知识厅”“心灵坊”等板块进行内容布置。以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为例,课后的任务卡作业就是“在彩色的卡纸上画出自己心中最美家乡的样子”,課后作业不需要句句叮嘱、字字交代,“小眼睛看大世界”,在学生们眼中,家乡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喜爱家乡的角度也不一样。学生画笔描绘了自己家乡别样的风景、别样的物产、别样的情感,小小的任务卡,实现了知识性的积累与拓展,更表达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思维导图作业,发现本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思维图,应用于道德与法治作业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形象、系统的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优化学习方法,让繁琐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同时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既贴合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又帮助他们从繁杂的信息中迅速找出重点,看清联系,顺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为例,在这个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开展整单元思维导图作业设计,学生们会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所学内容从尊重、宽容、反思等层面开展个性化作业创作。将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点存放到思维导图作业中,将整个单元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将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和归纳。图形的记忆效率要远好于文字记忆,在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后,也就真正实现了知识链条和知识点的灵活切换,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重温课堂内容的同时将关爱他人、关注社会、融入集体的道德理念感于心,践于行。

二、创新性作业

创新性作业要关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重视思维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一)时政述评,聚焦热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改变以往惯于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将作业内容立足于学生身边事、身边人,在对热点话题研究性探索中,学生们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敞开心扉,真正的参与到道德的学习中,将“心中有理想,目中有八方”的理念厚植于心,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主题单元后,鼓励学生利用寒假关注奥运赛事情况,根据近几届冬奥会和残奥会中国奖牌数量对比、奥运冠军人物介绍、中国制造等主题内容,从奥运精神谈中国梦的实现。这样的主题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淡定自信、声情并茂、思路清晰,阐述了自己对新闻热点的独到见解,在学生自己制作的PPT和恰到好处的小视频的烘托下,诠释了“最快的冰”“双奥之城”“一墩难求”等当下热词。

这样的时政述评作业还有很多,如“地球——我们的家园”课后进行的“绿色环保——垃圾分类”述评;“中国有了共产党”课后进行的“祖国统一”述评;“富起来到强起来”课后进行的“科技创新”述评;“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进行的“法治意识”述评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以国内或者国际发生的事情为“时政”,学生通过简单表述、描绘时政过程,再将对这个时政内容加以点评和分析,阐明观点,表明态度,让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社会责任感,展现少年担当,激励他们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日行一善,记录成长

日行一善,从爱护环境开始;日行一善,从助人为乐开始;日行一善,从勤俭节约开始。每天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语言记录自我完善、快乐成长的历程。在此项作业中,低段学生虽然只会用简单几句记录生活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在这样的过程中,足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中高年级的记录内容会融入学生一定的自我意识,有一些粗浅的、不经意的自我反思经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要根据学生道德成长需求,以“生活实践”为核心,将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假期来开展,构架起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内化到行动的螺旋上升的“闭环”空间。

(一)参观实践,真切体验

体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学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利用丰富的当地场馆资源,将建党百年红色教育与作业设计相结合,英俊纪念馆、东北银行钱币纪念馆、抗美援朝雕塑馆、东北抗联基地常留下学生参观实践学习的身影。

为了使体验性作业更具有实效性,在参观活动前期准备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设计难度适中的探索学习单[2]。其中包含 “探索初体验”“探索新发现”和“拓展中实践”。“探索初体验”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引发学生想在参观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内容;“探索新发现”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探索主题,通过看、听、触等多种感官体验进行深度探索;“拓展中实践”是在参观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记录学生所思所想,进行拓展研究,将探究作业内容进一步深化。

学生们用观察、聆听、触摸、感知等多种方式,让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将作业的完成优化为学生学习体验,从多层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融入社会。

(二)调查采访,使命担当

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因此,在实践性作业中安排实地调查采访,让学生接触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为学生构建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为例,在采访作业中鼓励学生将目光聚焦在老教师、高年级同学、已毕业的学哥学姐或者是学校周边的长期居住的居民身上,在采访中了解学校的历史,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一员,会为了学校的荣耀而振奋,会为承担某个任务而自豪,会对学校的过往与现在感到好奇,对学校的亲切感、荣辱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在采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手机、相机等媒介,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前提下,记录和拍摄调查采访中的相关的影像素材,这样的活动安排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实践过程得以保留,这样的作业建立在学生现实能力基础上,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少年儿童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用心引领及家长真心的陪伴,更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外作业进行适时补充拓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林.让品德作业彰显魅力——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动态实践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德育,2020(17).

[2]黄薇,王晓媛.把小学德育课堂搬进博物馆[J].人民教育,2021(2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作业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