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育思维品质、促学科育人的策略探索
2022-05-30吴琪
吴琪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课程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锤炼,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做出了如下要求: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小学的英语学习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常会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种教学方式虽然重视学生的听、说、读、演,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锤炼。而故事教学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围绕故事的结构性、问题性、情境性和启思性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实践与策略
(一)围绕故事主题结构化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快速导入情境增加课堂气氛,但是在课堂中仍过多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注重单词、句型和语法的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很少开口表达,即使能够输出,也更多的是模仿文本或者老师给出的范本说一说。在这其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也是独立的人,是具有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人。因此,笔者尝试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围绕故事主题有结构有条理地表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优化育人方式。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2A Module 4 Unit 2 In the forest中的第二课时“Who can be the king of the forest?”为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故事文本改编为如表1所示内容:
本课时的板书设计包含核心词汇(hippo、fox、grass、meat)、核心句型(Look at... It likes...)以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本课时以对话的形式来推进教学,以陈述的方式来输出语用任务。在学习理解环节,重点突出河马的教学,最后需要达成的目标是学生能从体型、颜色、食性和能力这四个方面来介绍河马。在听完Danny和Eddie的对话后,借助短时记忆,回答教师的以下问题:Look at the animal. How is the hippo?What colour is it?What does it like?What can it do?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建立语言表达的框架,并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操练陈述性文本,在一步步回答的过程中将板书上墙。
有了学习理解环节的铺垫,在实践体验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一封关于候选人猴子的信,从中寻找猴子的具体信息,根据教师所给的信息卡和框架完成陈述性文本,并通过生生互动等方式加强语言的表达。在构建运用的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候选人狐狸的自我介绍,从视频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先完成信息卡的填写,之后和同伴进行讨论,看着PPT或板书完成陈述性文本。在经过了“教—扶—放”的三段式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从size、colour、food和ability四个方面介绍野生动物,为下一环节的语用输出作好铺垫。
在迁移转换环节,让学生主动挑选可以成为森林之王的候选人,完成信息卡的填写并介绍,在语用表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上墙,如贴上预设好的图片等。最后,黑板上呈现的板书如图1所示。
经过了学习理解和实践体验这两个环节后,学生的思维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在教师推送新的学习材料之后能够根据框架进行结构化表达,语言有逻辑有条理。在教师的“放手”教学下,学生从一个倾听者逐渐向表达者转变,能够在学习理解故事文本之后,自主建构语言框架,围绕故事主题进行结构化表达。教学方式的优化,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依托故事内容开放性设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日常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至关重要。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考虑到低学段学生的语言储备量少,提出的问题停留在浅表层面,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一直停留在表象,不会深入思考,也不会有从现象到本质并且探求其规律的渴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育人上更应该注重教授“渔”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依托故事内容进行开放性提问,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价值,促进其深刻理解故事意义。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优化传道授业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一系列开放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思想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升华故事主题编排演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學英语学习过程中,低学段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故事内容有着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入戏,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关注词句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和个性化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缺少对故事深刻的理解。英语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英语承载着英语国家的文化,积淀了英语国家的文明成果,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与态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育人价值,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留意学生间存在的差异,重视个别化指导。
故事教学提供了有趣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故事教学中的编排演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每一位学生都进入戏剧的情景中,各种戏剧习式进入课堂,每位学生都是主角,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畅所欲言,也能及时地对说错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更愿意打开自己尽情表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能力。
以下以运用“定格”的戏剧习式对2A Module2 Unit1 I can swim中的故事板块Supergirl进行教学的片段为例。
在本单元的Enjoy a story中出现了Supergirl这个人物。Supergirl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具备很多超能力,但唯独不会写字。而她的超能力和弱点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核心词汇:swim、run、fly、write。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旧知,检测已知,在导课环节,让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就是Supergirl,会拥有哪些超能力。然后让学生摆出超能力的动作,此处需要播放一段热闹的音乐。在看到所有学生都摆好动作之后,教师立刻停止播放音乐,画面定格,谁都不许动。然后教师走入学生中,随机点名提问“What can you do?”
画面定格为传统的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不管是从肢体语言上还是口头语言上,都刺激了学生的大脑思考,激活了学习思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后教师也要具备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意识,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和故事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拓展性作业,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可以布置如绘本、四格漫画等形式的作业来巩固新知,升华故事主题,拓展创新思维。
在编排演的教学策略支持下,学生能围绕故事主题畅所欲言,能大胆地在原有故事情节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对故事进行创编。在此期间,教师尊重所有学生的想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学科育人的包容,让每一位学生在迁移运用环节都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取得的实效
(一)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结构化表达
思维可视化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故事教学策略,学生对于新授的内容其实记忆并不深刻,很容易遗忘,思维导图就像是一个支架,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表达的逻辑框架,把握文章的内在结构,厘清文章脉络,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优化了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化思考
运用故事教学中的问题链策略,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将笼罩在故事外面的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最终使学生了解故事内核。爱心斯坦曾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有目的地在课堂中寻找线索和答案,能主动地深入思考。在理解故事文本后,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辨析,理解文本背后所隐藏的育人价值。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探索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导者,学生的思维中得到了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故事教学融入编排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传统的课堂也会创设相关情境,但是缺乏真实的代入感,缺少戏剧习式带来的戏剧张力和思维碰撞。通过该阶段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其实很愿意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有了搭建好的“舞台”,学生都跃跃欲试,在舞台中尽情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个性展露无遗,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化指导。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展开实践研究,笔者发现故事教学中的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了显著成效,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对语言表达的欲望强烈,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育人方式的转变。
由于研究阶段时间限制和笔者个人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对象样本数量少,只选取了三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践对象,样本数量不够规模化,如果在未来能够将以上教学策略铺开进行,相信实践研究的成果会更加显著。此外,本次实践研究面向的是实验班的全体学生,没有进行分层的考量,这也是之后课题继续研究的方向,即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有效利用上述教学策略开展故事教学优化育人方式。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戏剧促进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C20221081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