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临摹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2022-05-30袁珊陈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范本硬笔部首

袁珊 陈芳

从古至今,保持对经典法帖的崇敬态度,以不懈努力靠近经典法帖的临摹,成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起点。临摹好似与古人对话,令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向上攀登。“临摹”一词,实则包含两层意思。临,是把所选择的字帖范本放在一侧,看着字的笔画、结构和章法,仿照书写;摹,是把薄纸(现在一般用硫酸纸或称拷贝纸)放置在字帖范本上照着其“影子”,描摹书写。

临写时,书写者调动自身視知觉,通过对照字帖范本比较性地进行书写,容易体会笔法的运用、体现范本的笔意,但因无所依托,往往容易将范本中字的间架位置写得走形,从而导致字体结构的不准确。摹写时,因能以范本字准确的样子作为基底,比较容易掌握其点画位置和形体结构,但往往会过于机械而令书写者忽视笔法的运用、笔意的表达,并且在“摹”过之后容易忘却,不易巩固。因此,临与摹各有利弊:临得其意,摹得其形。临摹结合便成了常规的学习方式。

一、新的临摹方法的探索

传统常见的临摹方式仍以单笔画、单字重复训练为主,学生则通过不断且不成系统地反复描摹或临写,希望熟能生巧。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有效理解、记忆摹本进而使“临摹”变得更加专业、精确?通过对连续两届书法专业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笔者探索出一种新的临摹方式:即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运用硬笔与毛笔两种不同书写工具的优势,分别通过“部首”解构,并行不悖地将临摹对象逐字分解、归纳与拓展,从而掌握临摹对象。

学生都有硬笔书写经验,所以该临摹方法实际上是在硬笔的基础上先行建构,然后由硬笔至软笔再次强化建构,“软硬兼施”、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切己体察地打通临摹甚至是临创之间的壁垒。

1.“去粗取精”地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代常用的楷书,都包含了线条与结构。前期临摹需要解决的正是用笔与结构的问题。在临摹过程中借助硬笔,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细节繁复的范本字中“去其筋肉,得其骨架”,使书法临摹变得更加直白与简洁,增加学习者对字体结构本身的准确了解程度。现代人主要的书写工具基本都是硬笔。硬笔随处可见、便于携带、易于上手,笔性也容易把握,用硬笔“单刀直入”地临摹,免去了艰难晦涩的适应期,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信心,获得心理认同。加上大多数人有一定的“之前书写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硬笔字体,如果这时候对照原帖范本临摹,“之前书写经验”与“当下书写形迹”势必会“正面交锋”,令学习者置身于一种类比的学习情境中。

汉字的构形过程是笔画按照一定笔顺形成部首、偏旁(广义也称部件),再按照结构规律组成整字。由此可见,部首到整字明显比笔画到整字更直接,以部首为线索进行逐字分解归纳,完成对“形迹”的辨识与记忆,所需要的精力和时间更少。运用部首解构归纳法进行临摹,也是对单笔画、单字重复训练临摹教学法的发展和改进,从零散的笔画过渡成系统的部首引领的集合,增强了对临摹范本学习记忆的规律性,降低了信息符号因相互干扰或相互混淆导致的错误。

2.“精益求精”地掌握字的用笔、结构等细节

运用硬笔“读帖”,通过归纳总结初步掌握了范本字的结构规律和特点后,再一次运用毛笔对范本进行通读,着眼于细节的把握及用笔(提按顿挫起行收转回等)、用墨(干湿浓淡焦等)的揣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学习者被动参与到主动建构,层层推进的演绎过程,也是在记忆的另一维度上对“先前所得”的延伸与再加工。学习者不断翻阅范本、不断按部首归纳集中范字,在与范本长时间的交互作用下,建构起更具象的认知系统,进而实现自身记忆结构的深层改变。

除了尽可能地模拟出范本“看得见”的行迹特点,还得思考是怎样的时间节奏与动力机制造就了这样的行迹。“看不见”的这部分主要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笔锋提按顿挫的速度与力度,以及自身指、腕、臂的力度与配合度等。

3. 在“实战演练”中统整、日臻完善

通过“软硬兼施”按部首逐字分解归纳后,一遍遍地“耳濡目染”,学生对所选择临摹的原帖范本的用笔、结构乃至章法等,有更细致入微的体认。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地继续“研精覃思”,尝试运用新学字体风格进行自我创作,在“实战演练”中检验自己对所学所临范本的用笔、结构、章法、气息等形式美要素自如运用的程度,如果仍有部分记忆模糊,便可对照以上环节所留下的笔记进行“集字”。以一种不断介入与参与的意识,增加主客体之间的对话,在不断拆分、统整、完善,即“总—分—总”的临摹方式模型中生成,并建构所选择范本的风格样式。

二、以欧阳询书法为例的“部首解构”归纳

欧阳询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常以楷书闻名于世,他的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更是独树一帜。通过查找,笔者专门挑选其存世的行书墨迹本《千字文》《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等作为学习“范本”,运用“部首解构”方式,通过硬笔、毛笔逐一“读帖”、临摹,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掌握其用笔、结字特色,从而打通软硬笔、临创之间的双重壁垒。利用硬笔与毛笔按部首解构后的归纳图,形成了欧体行书“类型数据库”,可以根据部首进行索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好解决了学生临创之间的矛盾。(图略)

在“解构”之上进行“建构”类型数据库,能在“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中深化学生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和体悟,引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地创作”,突破传统临摹的藩篱,在“临摹——创作”之间自如切换、最终改变学习者原有的审美层次和书写惯性,在对经典理解与扬弃的“内蕴外化”过程中实现新的艺术平衡。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将上述方法凝练为书法创新临摹教学基本模型,如下图。

猜你喜欢

范本硬笔部首
弄清偏旁与部首
硬笔小作
系在绳上的“冬”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
《我的少女时代》:一个小清新文化的典型范本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