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培养 方法支撑

2022-05-30林倩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

林倩

“大语文”,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引。“大语文”策略提升,实际上是基于另一个维度上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所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但是,无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如何明晰、内容如何丰富、方式如何变革,语文在整个小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当中所占据的核心的、基础的地位都是不会改变的。语文是各学科的核心,而阅读学习又是语文的核心。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过度依赖于课本教材,恐怕很难实现预期的良好目标。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高度整合,让“课内”与“课外”之间能够搭建起一个互通有无的“桥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历练当中掌握更多阅读的技巧、获得更多阅读的灵感。为此,文章在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和高度整合进行了一些探索,并为两者互通有无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一些策略的思考。

一、研究背景介绍

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正式到来的背景下,教育已经成了公众关注重点中的重点。小学语文学科,融合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这也使得在小學的整个课程体系架构当中,语文学科始终扮演着不可取代的位置。语文是各学科的核心,而阅读学习又是语文的核心。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层面来进行分析,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提成绩,往往没有变革过于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当中给予学生的实际阅读训练机会十分有限,而且也没有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剥离的不良状态,也是导致学生轻视阅读的一个关键原因。而我们大家都知道,一旦思想层面上出现一些懈怠感,行动上自然就不会跟进和落实。很显然,这已经成了影响着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一个关键瓶颈。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实现课内阅读素材和课外阅读内容的高度整合,其价值意义是十分明显的。笔者在实践教学活动当中也在不断地探索这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的推进方向,在反复的研究和不懈的探索当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浅显认知。笔者认为,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整合与衔接,其价值作用主要可以从如下的两个层面进行深入阐述:

一方面,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高度整合,这是实现阅读资源延伸发散的一个关键手段。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实际上也只有几毫米的厚度,也不过区区百余页。在有限的课本资源当中承载的阅读素材自然也是有限的。因此,过度依赖于课本教材的阅读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有尽”的教学方式。学生翻来覆去阅读的不过是那几十篇文章。但是,课外阅读活动呈现的则是不一样的质量和效果。课外阅读,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诉求和喜好进行内容的采集。我国教育部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学生也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兴趣读自己想读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为阅读资源的丰富创设了极为良好的环境氛围。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实现阅读素材的丰富延伸,这恰恰和阅读学习的基本特征属性高度契合。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高度整合,这是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关键手段。众所周知,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是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明确需求。语文阅读作为一项灵活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教学内容,更是要让学生发挥自身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主导,但是课外阅读活动则打破了这种话局限和制约。在课外阅读活动当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我要读什么、我要学什么、我要积累什么”。即便是课外阅读后期所要进行的评估总结活动,也是由学生扮演主要角色,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等,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课内外阅读高度整合与有效对接,价值凸显、意义重大,这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一个全新趋向、一个重点探索和分析的关键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一个领域中做出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创新的策略思考

(一)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兴趣培养为基础

阅读学习效果的呈现,兴趣是何等重要,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了解到内容。当一名学生对阅读学习活动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再美好的资源、再科学的方法,也都是难以实现预期的良好教学目标的。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如何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学习活动激情满满,这似乎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竞争指标”。教师越是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能够取得的教学成果必定是越为明显的。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对阅读活动充满兴趣、充满热情、充满期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当中。课内外阅读,并不只是一种阅读资源的延伸,其中在很多个层面上都是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联性的。例如,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或者是感情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桂花雨》,或者《落花生》这种充分描述家乡情怀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寻找到一些思想情感关联的充满“家国情怀”的内容供学生阅读;再如,可以是选择用一名作者的不同文章片段供学生阅读;又如,可以是选择同一个系列的内容供学生阅读,等等。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活动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的。为此笔者在对自己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实践经验进行汇集和整理以后认为,以“内容”作为核心切入点激发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再学习完课内阅读片段以后还会感受到意犹未尽,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和课内阅读活动相互关联的课外阅读素材,这必然会让小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甚至,教师为了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阅读效果,还可以提前进行一些“剧透”活动,即提前向学生展示一些课外阅读推荐内容的精彩片段,这也可以让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

当然,课内外阅读内容的高度整合,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标的实现,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举措,即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权。例如,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自主决定阅读的时间,等等。借助这种阅读方式,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活动当中找到更多的归属感和灵感。这比起教师过度局限的方式而言,自然是更为有益的。

(二)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教师优势作用的发挥为关键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虽然一再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是教师“引路人”作用的发挥也是不容忽视的。没有了教师的科学设计和积极引导,将会导致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度不够,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性和规范性。为此,要在教师优势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彰显课内外阅读的自身亮点。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他们善于模仿教师,模仿身边的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師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随处阅读,随时阅读”的基本理念认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对“一举两得”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极为有益的,当然也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方式。

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营养均衡”的原则分不同知识类型和题材给大家设置课外阅读任务。科普读物是小学生拓展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必由之路,笔者就给大家澳选了图文并茂的趣味科普读物,诸如《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月球的秘密》等;故事类读物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所以我们还要布置一些诸如《安徒生童话选》,以及《好克和贝塔历险记》等给同学展现千奇百怪的童话世界来牵引他们深入阅读。除外之外,小学中年级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虽然孩子不一定完全懂,但是可以感受散文的韵味,享受文字的魅力。

(三)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文本素材的挖掘为核心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是感悟作者情感的过程。通过读者的阅读,也能够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再一次的诠释。这也就意味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是应该充分结合阅读文本的素材。从当前小学阶段的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还不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课余时间,多多阅读、广泛阅读。在学校活动当中也可以实施常态化的阅读模式,每周设定出固定的自习阅读时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素材,开展集体阅读活动。实际上由于学生的自律能力比较差,在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选择适宜的教材,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我们学习了《千年圆梦在今朝》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航天、卫星及火箭的科普读物,如《月球的呼唤》《火箭发射秘密》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学习了《海底世界》—文,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电视上看《动物世界》里的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如此立足教材,积极对外拓展,可以以点代面,脚踏实地地扩充和拓展课外阅读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四)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根本

在阅读教学的创新方面,笔者主要想对“家校共育”以及“亲子阅读”的优势作用进行一些分析和阐述。实际上在课堂中,教师所能够引入的阅读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家长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对于广大的小学生而言,“亲子阅读”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互动内容,无论是亲子共读,还是家长阅读孩子倾听,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难得的亲子乐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除此之外,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方式创新还可以选择很多的方法和路径。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共同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随着孩子年龄段增长,尤其是对于五六年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课业负担是比较沉重的,完成“整本书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每个人负责整本书的一个部分,一起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学生阅读的复述过程、整理过程以及评价过程,都是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过程。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导向必定是科学又明晰、精准又优化的。在教育改革逐步实施和延伸的过程当中,很多新理念和新思维也被落实、被推广。小学语文是涵盖了大量文化元素的一个学科体系,是全面提升学生母语运用水平的一个关键学科体系,并且在整个小学的知识架构中,小学语文扮演的角色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抓住“重点”,围绕着“重点”“各个击破”,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目标。阅读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个关键手段,阅读是夯实写作根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课内有限的阅读资源和课外无限的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对接,在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新方法的传授。借助于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当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日益提升时,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就随之提高。因此,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发展,无论是课内资源的挖掘还是课外资源的采撷,都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努力的,都是需要学生高度配合的,在多维主体综合作用、不断奋进的良好环境下,才能够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