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投资机遇何在?经济学家热议重估中国优势
2022-05-30
1、未来投资机遇何在?经济学家热议重估中国优势
近日由广发证券主办的“‘重估中国优势——广发证券2022年资本论坛”就在杭州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全球环境变化和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市场格局,共同探寻中国改革发展新优势。
李扬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依旧存在。未来宏观调控仍需加大力度,财政政策应当走向前台,货币政策则要“为穩定经济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余永定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从2022年第三季度至2023年,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经济增速大概率会持续走低,欧洲不能排除陷入滞涨的可能性,日本经济不会有明显变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则可能加速分化。尽管外部环境恶化,然而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隔离来自外部的不利冲击。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在中国,投资方面除需关注基建投资以外,还需要关注其他有关消费结构升级的服务业投资。从供给侧来看,需要继续激发结构性潜能,要关注“1+3+2”结构性潜能框架。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
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需求侧,表现为两降一升,即投资增长率下降,消费增长收缩,出现负增长;二是在供给侧,表现为一稳两放缓,即农业稳,夏粮丰收,农产品供给丰裕,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率连续下滑,两大产业出现了负增长。
2、业界热议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协同低碳创新 共谋绿色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上,多位行业人士表示,要加速对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协同推进低碳创新,共谋绿色发展。
刘燕华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现今新能源的主要形式是分布式多元互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出台决定了今后十年来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双平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建设,是落实实施方案中十大行动的中坚力量。
吴晓青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
当前需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低碳技术发展的创新,组织产学研各方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研究化石能源低碳技术与方案,解决经济型储能技术等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优化能源技术。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3060”目标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是一场新变革,是我们国家能源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为实现低碳能源的最小化和零废物的排放,未来新能源体系需要突出高效化、综合化、智慧化,为我国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赵华林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
在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早日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实现全社会‘零废的关键在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携手企业与产业,优化升级新型光伏产业结构,带动全社会共建零碳、零废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