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精准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22-05-30李圣良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准信息技术素养

李圣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教育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具备认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传统信息课堂教学模式化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精准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目前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学状况而言,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能在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这一基础上精准施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打破传统信息课堂模式化的壁垒,注重在课堂中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瞄准教学过程中出现“拦路虎”的原因,精准施教助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新时代催生信息技术课堂转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其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课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不仅学到信息知识、信息道德,还要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学会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应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当下的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生活在现阶段的学生必须要了解信息技术。现在生活中越来越依靠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新产品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要在学校中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学习相关内容、提高信息素养并融入智能时代中。学生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走出校园之后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因此,在校园中,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认识信息,掌握信息工具的实践运用,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新起点推动信息技术观念转变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目标任务中提到:“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在整校推進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靶向学习等新模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进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大家愈发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最近国家提出“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还要转变只重视语文、数学等文化科,对信息技术等技能学科无所谓的想法,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来转变学生观念,学好信息技术。

(一)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白学好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学科意义,知道学好信息技术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用武之地”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加入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当下的信息技术热点和发展前沿,如华为和“5G”时代的相关新闻、AI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了解信息技术的时代意义

信息技术对高端的科学技术领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在小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跟学生生活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从生活较为熟悉的技术感受到信息的时代意义。例如,当下生活中推行智慧家居生活、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庭语音助手等,利用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图形化编程、开源硬件等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学好信息技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就是当下时代最热门的人才。

(三)体会信息技术的实用功能

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是培养学生系统的信息素养的组成要素,也是每一节信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信息技术是当下各行各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要点,学会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信息课堂中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一些电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剪映”软件制作小视频,通过word、演示文稿等软件的运用,让学生能利用电脑写作文、制作电子版报、设计电子刊物、制作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背景等,用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新方法促进信息技术精准教学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教学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关设计安排,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精准教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让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功能发挥最大化。

(一)课堂前测,找准定位,有的放矢

在班级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不同,其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被学生与教师教学相呼应的假象所迷惑,忽视大部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认为学生已经将知识掌握了,造成会的学生不教也明白,不会的学生教了还是不明白,使学生差异更加极端化。因此,针对不同学生认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可利用“问卷网”进行课堂前测,收集后台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找到最近发展区,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找准目标,进行精准教学设计,从而实施有效的教学。

例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活动1“善用空间写日志”的第5项任务是:培养规范和文明的网络交流习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任务,笔者通过“问卷网”设计了一份《学生上网习惯调查表》对学生一天上网多长时间、长时间上网的中途会休息吗、上网一般会做什么事情、看到网上不良信息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摸底,在学生完成问卷后,笔者打开问卷网后台查看学生问卷数据,这些自动生成的可视化图表让人一目了然。针对学生课堂前测数据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更加精准地引导学生养成规范和文明的网络交流习惯。

(二)随堂小测,巩固知识,数据直观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知识点任务,课堂上教师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情况下能利用一种工具实时对知识点进行考察和检测,并马上呈现结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雨课堂”“希沃反馈器”等多种新媒体的教学尝试后,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上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的“随堂小考”功能既方便,又实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随时给学生发送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进行小测,教师在学生答题后马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答题结果和数据分析,实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了“指法分区”后,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的牢固度,笔者给学生发送了随堂小测:“左手食指负责主键盘区的以下哪些按键。(4、5、6、7)”让学生选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对键盘指法知识进行巩固并加深记忆,同时教师也获取到学生学习情况数据,对下一步布置针对性的分层练习就能更精准。

(三)巧用软件,精准练习,熟能生巧

信息素养不只是知识,还包括各种信息技能,现在各种软件、APP层出不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从海量的软件中甄别并选出最适合学生的来使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指法练习要规范”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练习,学生一开始可以根据软件的指法提示来加深印象,记住指法后就可以开始练习盲打。能盲打的再利用打字游戏进行训练。打字游戏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设置了不同关卡,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练习。同时“金山打字通”还会针对学生打字情况形成精准的数据,学生通过查看打字数据分析,了解自己容易出错的按键,下一步就可以专门选择相对应的按键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信息技能。在练习时间的设置上,学生可以依托数据,结合自身专注程度自主设置每一项目的练习时长,这种基于学习背景下的程序,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能更高效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四)微课分享,自由选择,整体提升

针对教材中的学习任务,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操作的方法有许多种,课本中也无法做到一一列举。在一节40分钟的信息技术课上也无法全部介绍。对此,笔者用Camtasia软件录制了多个小视频,发送到学生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点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力所能及的小视频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

例如,闽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课“文字处理初体验”教材中讲到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从“开始”菜单启动、从桌面快捷图标启动、从Word文档图标启动。教材只配了3张图片,教师不管是直接讲解这3种方法还是让懂得操作的学生分别演示这3种方法都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因此笔者将这3种启动Word的方法分别录制成小视频,学生在课上就可以选择自己不懂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省时高效,实现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精准学习。另外,这一课教材中讲到的Word文字编辑操作和“记事本”差不多,对复制、剪切、粘贴等功能只是一笔带过。特别是“选择性粘贴”学生之前没接触过,对此,笔者分别录制了文字复制、剪切、粘贴及选择性粘贴这几个小视频,对之前这些知识点未掌握牢固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高难度来学习“选择性粘贴”的功能,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微课的学习都有所收获。

(五)课后评价,掌控数据,改进教学

课后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让教师更好地知道自己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每节课都用“问卷网”设计了活动评价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结束时花半分钟时间完成,把这项任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登陆“问卷网”,从后台查看學生活动评价数据,问卷网后台对采集到的数据提供了“统计报表”“交叉分析”“数据详情”“来源分析”等功能,“统计报表”还能对要分析的数据进行筛选,教师不但可以选择一个班级或选择某学生来查看他们的数据报表,还可以针对问卷中某个选项来查看这一选项的学生相关数据,并将筛选后的数据直接生成可视化图表。点击“导出”按钮,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导出成电子表格保存到电脑中进行二次编辑和数据分析。点击“分享”按钮,还可以将问卷数据分享给其他教师或家长。

有了课后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笔者通过问卷后台收集评价数据,掌控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演示文稿展成果”的《插入图片秀美景》一课后,笔者通过后台评价数据看到学生对“图片的缩放与裁剪”知识点掌握率95.9%,针对没掌握的2位学生,在下一次信息技术课上我利用课堂任务的时间安排最早完成任务的2位同学给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课后评价的使用更好地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虽然是小学科,但是用好方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乃至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课堂既要关注理论教学,又要注重技术实践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精准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