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醇与钠反应的新装置及教学实践

2022-05-30林晓霞

化学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

林晓霞

摘要: 利用注射器和输液器制作了一个成本低、实用性强的乙醇与钠反应的新装置,克服了传统教材实验的不足,具有试剂用量少、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实验可分步操作且可暂停等特点。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环保安全,既可作为课堂演示实验,也可作为学生的自主性实验。

关键词: 乙醇与钠反应; 一体化实验;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2)090072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乙醇与钠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必做实验[1]。该实验旨在通过检验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为氢气,证明乙醇中含有羟基,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概念,建立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决定其化学性质”的学科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药品用量大,火焰小,现象不明显。(2)产物检验容易受乙醇蒸气的干扰。(3)实验进程很快,有排气、收集、验纯、点燃等步骤,操作不易把控。若氢气点燃早了,不纯易爆炸;点燃晚了,氢气量不足,点不着,实验容易失败。

查阅文献发现,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重复试验,笔者发现:

(1)大部分改进装置省略了验纯,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气体点燃方法;(2)对于“反应进程过快,操作过于频繁,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问题缺乏相关研究;(3)未有将该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培育素养功能的尝试[2]。

因此,为改进教材实验的不足并尝试将实验改进为学生自主实验,笔者用注射器和輸液器等设计了一套一体化实验装置,应用于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教学。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材料和药品

实验仪器: 注射器4个(100mL 1个,10mL 2个,5mL 1个)、医用输液器(止水夹4个,T型管3个,针头1个,滴斗1个,输液管若干)、干冷小烧杯、镊子

实验药品: 滤纸、米粒大小的金属钠、2mL无水乙醇、无水氯化钙、澄清石灰水、肥皂水

2.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图1。

2.3 实验步骤及现象

2.3.1 检验气密性

关闭1、 2止水夹,打开3止水夹。往验纯装置中加入肥皂水,液体进入注射器,但无法进入导管。一段时间后,肥皂水下方输液管中液面未下移,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3.2 加反应试剂

往反应装置中加入米粒大小的钠,在加液装置中加入2mL无水乙醇,除杂装置滴斗内放入无水氯化钙(吸收气体中的乙醇蒸气[3])。

2.3.3 乙醇与钠反应

关闭2、 3止水夹,打开1止水夹。抽动反应装置活塞,将无水乙醇吸入反应装置中与钠反应,关闭1止水夹。

现象: 反应器中钠在乙醇中先沉后浮,有气泡冒出,气体收集装置活塞右移。

2.3.4 验纯

气体收集装置活塞停止右移后,打开3止水夹。推动气体收集装置活塞,将少量气体推入肥皂水中,肥皂水中产生泡沫,用带火苗的木条靠近,点燃肥皂泡。

现象: 肥皂泡被点燃,发出“噗”的声音。

2.3.5 检验

关闭3止水夹,打开2止水夹。将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匀速推入检验装置中,点燃针头处气体,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待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针头处气体被点燃,有火焰产生,火焰大小可通过活塞推入气体速度进行调节。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无明显现象。

2.3.6 重复步骤4和5

若气体收集装置中仍有剩余气体,可换下一位学生重复步骤4验纯和步骤5检验。

3 实验教学片段摘录

3.1 环节一: 问答互动,初探实验

[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可利用什么反应来探究乙醇的结构。

[生]可以利用乙醇与钠反应,如果像水和钠反应一样生成了氢气的话,就可以说明乙醇中含有像水一样的O—H键。

[师]同学们看到各组的实验装置,这个装置是由注射器和输液器组成,我们提前在反应装置中放入两粒米粒大小的钠,加液装置中加入2mL无水乙醇。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首先打开1号止水夹,拉动反应装置活塞,将乙醇吸入钠中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生]钠在乙醇中先沉后浮,有气泡冒出,气体收集装置活塞右移。

[师]钠先沉后浮的原因?

[生]先沉是因为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后浮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钠质量减小,被气体托起。

[师]对比与水反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程度如何?

[生]较小。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证明乙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含有O—H键吗?

3.2 环节二: 分析现象,再探实验

[生]不能。只能说明反应产生了气体,但不一定是氢气。从元素组成上,还有可能是CO或者是CH4。

[师]怎么证明是H2呢?

[生]检验气体燃烧产物!如果是氢气,会有水雾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气体中有没有干扰物质?

[生]有,乙醇蒸气!因为乙醇易挥发,沸点低。

[师]是的,水雾可能是冷凝下来的乙醇蒸气,也可能是乙醇燃烧产生的水雾。为了除去气体中的乙醇蒸气,我们在除杂装置的滴斗中放入了无水氯化钙进行吸收。

[师]分析完了,我们可以直接点燃气体检验了吗?

[生]不可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师]是的,请同学们看到左边的验纯装置。请一位同学打开止水夹3,推动气体收集装置活塞,将少量气体推入肥皂水中,产生肥皂泡。请另一位同学用带火苗的木条靠近,点燃肥皂泡,观察现象。如果是纯净的,则关闭止水夹3,打开止水夹2。请一名同学将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匀速推入检验装置的针头中,再请另一名同学点燃针头处气体,火焰大小可通过改变活塞推入气体速度进行调节。再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待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3.3 环节三——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生]我们小组点燃肥皂泡,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比较纯净,可以点燃。

点燃针头处的气体后,罩在上方的干冷烧杯中有水雾,说明气体有氢元素。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没有碳元素。综上所述,可以证明这个气体是氢气!

[师]证明了……

[生]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了氢气,乙醇与水一样含有O—H键!

4 实验改进的优点

4.1 简便——手推活塞控气流,火苗易观察

解决了传统实验中因气体点燃需在收集及验纯之后氢气气流变小,点燃后火焰小,实验现象不明显等不足。通过调节推动收集装置活塞的力度大小来控制气流,增大火苗,放大现象,使学生对实验有更直观的视觉感知,不仅印象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兴趣培养。

4.2 环保——实验试剂用量少,环保又安全

改进实验药品用量少,将钠的用量减小至米粒大小,无水乙醇从8mL减少至2mL,保证现象明显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且有益于环保,可以作为学生分组实验自主进行。

4.3 准确——产物检验先除杂,得出结论无疑议

通过除杂,避免了传统实验中检验H2时乙醇蒸气的干扰,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产物检验中引导学生对产物中杂质的分析与除去方法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促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

4.4 适合引导思考——分步实验可暂停,留足时间思考

利用创新装置中装置分区的特点,加以止水夹,使得乙醇与钠的反应、验纯、检验等彼此独立,分步进行,解决了传统实验中实验进程太快操作过于频繁,学生难以兼顾,缺乏思考时间的问题。在反应开始后,将气体自动收集到注射器中,无需担心操作时机把握不准,致使气体不纯或气流过小不利于点燃。并且可以利用收集气体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象细节,分析推导乙醇的密度、氢气活泼性等重要信息。在收集后无需着急点燃检验,教师可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分析,讨论实验,预测现象,再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逐步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中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4.5 材料便宜易得——制备、收集、验纯、检验一体化,材料易得成本低

一体化的实验装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实验装置总成本低,即使是实验器材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也能方便制作使用,不需要专门订制仪器,也不易损耗,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77~78.

[2]黄祝军. 三种優化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方案[J]. 化学教与学, 2018, (8): 96~97.

[3]吴国锋.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 2011, (3): 41.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比实验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复习策略
浅析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