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2-05-30王小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群文阅读必要性

王小连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面镜子。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多多钻研,在自己探索成长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群文阅读的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地提高自我阅读时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还可以减轻高中学生的繁重的学业负担,对所学知识能够归纳整合,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做到触类旁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改革的趋势,积极主动地探究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大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 必要性 策略探究

与群文阅读相对的概念是单篇阅读,单篇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某一个知识点,透彻的理解某一知识点在该文中的应用,它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让学生非常细致入微地学习文中的点滴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学会精读文本,从各不同的角度去品鉴一篇文章写作的精美之处,最终,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但这种传统的单篇阅读拥有优势的同时,也就有着劣势,那就是单篇阅读的切割性导致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拥有一个整体认识,不能让学生面对诸多文本时,产生联系性的思考。而这种情况,群文阅读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与单篇阅读相互取长补短。

随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一步步得到更好的完善,他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构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的“群”字,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篇阅读,有效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诸多文本时产生联系性思考,从而拥有自我思考能力,拥有自己的见解,最终拥有创新性的阅读体验。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自己对教学的内容拥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篇目进行合理的整理,选择的篇目可以说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材料,但一定要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合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界限,使学习效率大力提升。群文阅读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印象更深的记忆。

一.从传统单元教学中汲取营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虽说是新产生一种的教学模式,但其实这种创新也是由传统变更而来的,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其实是可以找到群文阅读的影子的。传统的语文教科书是由教材编辑者按照一定的思路一篇篇的选择编排的,一篇篇文章按照一定的“线索”组成单元,有的以“文体”为线索,还有的以“语文知识”为线索,还有的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是单篇的精读教学方式,也可以摸索着尝试简单的群文阅读教学,打通一个单元,在一个单元内,找到单元内文本间的联系。

比如,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三单元的选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这四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议论性质的散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从传统的文言字词的积累做起,让学生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知识,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材编辑把这四篇议论性的散文放在了同一个单元,恰好我们高中语文写作部分就是让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所以,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后,我们可以把本单元的教学和议论文写作的学习相结合起来,做成一个议论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系统地鉴赏学习本单元议论性散文的论证艺术。

议论文中,我们经常采用“问题法”去拟定论点和分论点,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如果离开课文,直接这样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很空洞,难以理解,但要是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如何利用问题法拟写论点,系统的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是什么)邻国老百姓为什么不减少,自己国家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增多?面对这个问题,孟子就要给梁惠王分析,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所以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让梁惠王清楚地知道原因,就是因为邻国不采取政策和梁惠王采取的小恩小惠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那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決民不加多的问题呢?(怎么办)那就要实行“王道”,怎样实行“王道”呢?“养生丧死”是王道的开端。有了开端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能保证让年老的人吃的更好,穿的更好,在此基础上,还要去教化老百姓,让老百姓懂礼仪,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王道之成”了。不要怪罪年成不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体谅老百姓的难处,这样实行王道,最后会有啥效果呢?(怎么办)全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归顺于你。这也就首尾呼应,彻底地解决了梁惠王开头提出来的问题。告诫学生,自己面对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通过问题法去分析,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再去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应该怎么办,最后谈谈这样做会怎样,大片的议论结束,一定要记得自己刚开始的观点是什么,不能在论证中偏离自己的论点,做到收尾相合,有始有终。在细致的讲解完这篇课文的论证思路后,可以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以“问题法”学习分析后面几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劝学》中,面对学习这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强调人一定得学习呢?(学习的必要性:可以改变、提高自己,弥补自身先天的不足)那应该怎么去学习呢?(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一要积累,二要坚持,三要专一)《过秦论》一文中,秦最终迅速灭亡,作者给出很明确的观点:仁义不施(暴政)加上攻守之势的变化,为什么这样说?作者在前文充分叙述回顾秦的崛起,秦始皇统一后的暴政,以及秦的迅速灭亡,然后把秦前期的对手和后期的对手从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山东各国的实力远远在陈涉实力之上,变了的,只有秦的攻和守的形势,形势变了,而秦在统一后仍然实行暴政,这就导致了秦的灭亡。《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我们也应该从师呢?因为不从师的话,那些疑惑就没办法解决,而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应该像李潘那样,不被时俗拘束,从师而学。怎么从师呢?不论贵贱、年龄,唯一标准就是“道”。这一单元的四篇议论性散文,非常详细地给我们呈现出了议论文写作时,怎样运用“问题法”,教师在精讲梳理了《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后,让学生自己梳理其余几篇文章的思路,这可以加深学生映像,让学生自己深刻体会这种写作思路,从而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而且能运用“问题法”去给自己寻找论据,进行论证。

除了论证思路的学习,在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总结本单元涉及到的论据的选择和论证方法,让学生掌握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熟悉各种论证方法,比如“请以战喻”时的“五十步笑百步”,《劝学》第一段的五个比喻论证,生动地阐明了学习的意义。第二段用善“假物”来论证学习的作用,使用了多个对比论证。第三段更是对比“积和不积”、“舍和不舍”,用“蟹”和“蚓”比喻,然后对比“专一和不专一”,从而说出学习的方法。《过秦论》中,以事实为论据,在观点统帅下,高度概括历史材料,最够进行对比论证,顺势得出结论。《师说》中也有圣人和愚人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君子的对比,还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因果论证,还有结果分析法,分析不知句读,就不能解惑。还有举例论证方法,以人们熟知的孔夫子为例,论证“圣人都没有固定的老师”的观点。学习完本单元,以文章内容为例,对本单元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可以更生动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常见的论证方法。

二.从总复习专题教学中学习方法

我们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必修的语文教材和选修的语文教材,在高三还会开展总复习教学,在语文总复习中,复习资料一般都是以专题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专题教学对知识点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教师可以以专题作为核心主轴,梳理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添加枝叶,让学生的思维形成系统性和跨越性。

高中语文总复习中,教材把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都进行了模块式的知识点的总结。对论述类文本中的命题陷阱和常见的九种错误都进行了很详细的解释,在没接触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做这类题时是盲目的的,觉得选项和原文没有太大的差别,怎么也找不到错误,即使做很多题,也依然收效甚微。可当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知识点后,他们就可以很理性地站在命題者的高度去审视选项,有了系统的知识构建,再辅以三五篇阅读文本,学生在多篇文本的阅读强化中,通过做题,就能够发现考题的考点是什么,自己怎么破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新闻类、传记、小说、散文的阅读也是如此,当学生构建起文本知识框架,和群文阅读有效结合,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可以在群文阅读中去得到实践应用,在群文阅读中,学生的知识系统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完善。这样会形成非常良好循环,大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解题能力,提升语文学习自信心。

像高三总复习那样系统性很强的专题性阅读教学,是要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语文阅读基础,对文本题材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才能去展开,让学生生成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在高一高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此详细地去展开专题性很强的群文阅读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借鉴专题阅读中,知识点的体现,在专题阅读教学中,教材是按照文体编排的,那么,我们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也可以把相同文体放在一起,组成群文,在比较重去发现这一类文体阅读时应该掌握的技巧。再细化的话,专题教学中,教材对该文体习惯使用的写作方法都会作很详细的介绍,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细碎的写作方法作为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

比如,在古代诗歌教学模块,我们会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七种诗歌题材,我们在高一高二接触到这些题材的诗歌时,可以不按照教材上的编排,单独讲解一首诗,单独的讲解一首诗,学生学习效率不会很高,遇到同一题材的诗歌也不一定会鉴赏,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找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组成诗歌阅读群文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像这七大类诗歌,每一个类别的诗歌,它所用到的意象是比较统一的,所用到的手法也是比较相近的,所抒发的情感也是比较相似的,所以,我们进行相同题材的诗歌的群文阅读,学生就可以把这类题材的诗歌的鉴赏方法学通,从而构建一个知识系统,以后,即使遇到陌生的诗歌,只要学生能够辨识诗歌题材,也就非常清晰地知道了鉴赏答题的方法。我们可以以一类题材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去选择文本,也可以打破题材的限制,以某一种写作技巧去作为群文阅读的,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情和景的距离关系,选择多首诗歌,去探究常见的情景写作时的技巧,从情与景的情感维度,又可以去细分景和情的哀乐关系。经过这样系统的知识点的讲解,再辅以相应的手法的诗文,学生就可以很系统地去鉴赏任何体裁中情和景之间的关系的写作了。

不仅是诗歌,散文小说中如有涉及,学生依然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巧妙而又准确地解决这一类问题。这样,学生也就形成了知识链,能够从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的篇目,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专题教学去选择议题,形成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熟悉阅读鉴赏方法,面对阅读时,不再盲目无措,摸不着头脑,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时的自信心。

三.打破教材选文,寻找新的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从教材中选择文本,组成群文阅读教学,而如果教学的时间很充分,或者学生有进一步学习探究的需求,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教材文本限制,和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更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在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后,读者都不禁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所折服,更为作者高超的描写音乐的手法所折服,教师可以以“描摹音乐(声音)的手法”作为议题,打破必修和选修的界限,选取选修中的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该课的练习题——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形成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对声音可以进行正面的描写,即使用拟声词描摹声音,在《琵琶行》中,作者写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间关”“幽咽”,拟声词惟妙惟肖,让人如闻其声。而作者在正面描写,模拟声音的同时,又用比喻的修辞,以声写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生动地比喻,让抽象的声音具体化。除了以声写声,作者还善于运用同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写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让人在拥有听觉享受的同时,还有视觉上的冲击。对音乐之声,除了这些正面的描写,作者还有一些侧面的描写,以感衬声,通过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描写出音乐的美妙,比如《琵琶行》开头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他人的感受,描摹出音乐的感染力。这些写作手法在李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其比喻中的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令人赞叹不已。诗中更有大量的侧面描写,以感衬声,云朵的凝滞,“融冷光”“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乐声不仅感染了人和物,连天上的神仙都折服了,沉浸在了这美妙的乐声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也有对音乐的正面和侧面的描写,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得出写作的方法,从而学会自己描摹写作乐声。在选文时,打破教材的限制,选取课外的阅读材料,组成群文阅读,比如描写声音的现代文中,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就有大量的比喻句描写夜晚山谷中的声音,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中,在写白妞的歌唱时,也用了大量的通感手法。

总之,群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在议题的选择确定上下功夫,也要加强教师自身的阅读功底,这样,在确定议题和选文时,才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李燕:《群文阅读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情与境》,学周刊,2021年第09期。

[2]刘成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期。

[3]孙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新课程》,2020年08 月第31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群文阅读必要性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