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的职业精神

2022-05-30周其森

杂文选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神性农人田地

周其森

长期以来,农民并不是作为一种职业身份而被承认的。但农民当真非职业乎?细究起来,还真的未必如此。

这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从外延上说,“农民”符合职业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属性,恰好契合了职业的定义。按照这个逻辑,毫无疑问,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非常标准且最大的职业群体。从内涵上看,凡属职业群体,皆有职业属性,也就是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并围绕着这项工作形成独特的职业习惯、行业传统、工作作风等精神性特质。这种精神性特质,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精神。

农民不仅有专属于自己的职业习惯、行业传统、生产作风,还有独特的职业精神追求。农民的职业精神是质朴的,表现为一种土地本性和文化基因。农民诞生于田地,繁衍于土地,是一个与田地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社会群体。古代农业中称之为“田业”。农民就是在田地里劳作的人,农业的发明者神农氏就叫田祖,对农民的称呼多与“田”字相关联:田舍郎、田夫、田公等。

秉承这种田地文化血脉基因,农民以田地为生,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群体精力接力式倾注在田地之中,以换取田地常在、永续利用。垅亩制、井田制、水田制、良田制等各种土地制度,铸造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灿烂光辉。

农民的职业精神是神圣的,表现为一种源于心灵的庄稼崇拜。作为土地与农民之间的一种默契与交流,庄稼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含义,备受世人敬畏,并由此衍生出民族文化中以庄稼为核心的诸多节日,如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过年。“年”的本意就是谷物成熟,“过”是隆重欢度庆祝之意。过年就是围绕庄稼收獲所进行的一系列精神性庆祝活动。

对于农民来说,庄稼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职业范畴,上升为生命依仗与情感伴侣。他们懂得与庄稼相处,付出永远与回报相对称,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深知,春种一粒粟与秋收万颗籽之间,需要辛勤的劳作来连接。为了实现丰收的愿望,他们早起晚归,与日月为伴,四季不息,经年累月地匍匐在田畴垅亩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春到秋,无论雨雪风霜,庄稼一天不收割,农人的心情就一天轻松不下来。为了庄稼,他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了庄稼,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因如此,他们才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自我尊重,表现为对粮食的珍惜和敬畏。在农民眼里,粮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果,浪费粮食就是对人类的大不敬,就是自我背叛。在这种粮食伦理的赓续中,“饱不忘饥”成为代际传递的律条,即使五谷丰登,也总是先吃瘪谷陈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时刻不能忘却。这里体现的是一个农人的自我敬重,是一种超出粮食本身的道德自律和人文精神。

农人对粮食的敬畏,表现在隆重仪式之中。在古代,每逢新粮收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礼记》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这种风俗历经数千年而不断。在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上“新麦供”的习俗。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农人总要祭拜天地神灵,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原载《文摘报》】

插图 / 秋收 / 王 威

猜你喜欢

精神性农人田地
多元视角下的职场精神性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安其的田地
西方精神性研究评述
2016农人在路上
农人碎碎念
田埂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
神经精神性狼疮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