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2-05-30魏小英李珊雍军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同富裕职业教育

魏小英 李珊 雍军

[摘要]助力共同富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围绕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偏差、社会性歧视固着、办学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现实困境,文章从强化价值引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善职业教育外部风貌、消除社会性歧视、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协调均衡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为助力共同富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共同富裕;动力支撑;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魏小英(1978- ),女,四川眉山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李珊(1990- ),女,四川巴中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雍军(1977- ),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南充  6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四川高等职业教育中心课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ZY19B11)和2019年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文化认同视域下高等院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SZ190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7-0005-08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即“到202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做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开启了我国向全民共同富裕奋进的新征程。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政策梳理可见,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当前及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类型,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理应肩负起重要使命,主动有所作为,助力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一、 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撑

(一)政策促动:要求职业教育发挥服务共同富裕的社会职能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各项发展政策,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服务面向,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全民共同富裕政策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明确了新的服务方向,要求职业教育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意见》指出,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的技术积累势能,运用好职业院校的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需要职业教育培育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社会开展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

通过发挥人才培养职能,促进社会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方向,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意见》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部分指出,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职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开宗明义地指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样要求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职能,助力全民共同富裕。

(二)战略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共同富裕战略同频共振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全民共同富裕战略同频共振,赋予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收入水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产业链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客观上为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打开了空间。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更高综合素质、更高知识文化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才能有效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同步推进,既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全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又能强化产业迈向中高端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推动劳动者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缩小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一般是指收入保持在全社会中等水平的人员群体,其特点是就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宽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拥有庞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突破口。技术技能人才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以技能型劳动者为主体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是其建立产业竞争优势,民众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正因如此,《意见》才特别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建设技能型社会,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与实现全面共同富裕,既具有逻辑一致性,也具有实践统一性,由此也赋予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三)内涵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共同富裕

提升办学内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转入内涵驱动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一方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助推全民“物质共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依托。《意见》指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在过去产教分离的状态下,我国产业发展的资源主要源于产业内部,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逐步深入,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日益紧密。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技术、科研等资源要素与产业领域的各类资源相互碰撞、融合,不仅丰富了产业发展的内涵,也持续拓宽了产业的边界,强化了产业发展的资源支撑,助推全民“物质共富”。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助推全民“精神共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富足是全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维度,《意见》明确指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更便利地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帮助各级各类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教育,从而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全民“精神共富”。

(四)多元联动: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赋能共同富裕

社会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建设的基本方向,加强社会化办学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加深入地嵌入经济社会体系,更充分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赋能全民共同富裕的建设进程。

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激发了经济活力。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的特点是社会主体、非公资本广泛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和育人合作。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的突出优势在于真正实现了贴近产业市场、贴近劳动力市场、贴近行业前沿办学和育人,尤其是能够针对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进行专业布局及人才定向培养,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和适应性,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加快全民共同富裕进程。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促进了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前提,《意见》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众受教育机会不均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构建“校政行企”多元联动的办学格局,支持和鼓励非公资本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充分的受教育机会,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充分的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作用,能够加快全民共同富裕进程。

二、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一)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难以支撐共同富裕的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办学定位上的偏差,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职业教育办学的功利化倾向依然存在。一是部分职业院校狭隘地理解“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将就业作为办学效益的唯一衡量指标,把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重点,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健全。二是部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习结果表象而轻视教育过程内涵,一味强调工业社会背后的标准化思维,将复杂教育过程进行标准化、简单化处理,将考试结果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要素,导致教育过程异化。职业教育办学的功利化倾向,造成部分技术技能人才和劳动者理想信念缺失,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淡薄,难以形成参与社会建设的内在积极性。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办学的区域性定位不够凸显。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但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未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办学定位模糊,弱化了自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例如,一些职业院校在专业布局上“贪多求全”,为了扩大生源,忽视学校自身的专业建设能力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需求;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短视,盲目跟风,忽视区域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追求设置“高大上”热门专业,造成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同质化,专业竞争恶性化发展。这不仅不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工作中。

(二)仍存在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歧视,难以支撑共同富裕的时代需要

现阶段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的社会性歧视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显然不利于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必然会削弱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动力。

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性歧视不利于人才供给结构的优化。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直以来,社会各方对此也是有共识的。然而,“重学轻术”等轻视体力劳动的社会观念由来已久,职业歧视、教育歧视、学历歧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他人的教育”“失败者的教育”,很大一部分家长不希望子女就读职业院校,报考职业院校基本上成为中考、高考失利后不得已的选择。这种略带歧视性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与旺盛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形成错位,客观上导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既不利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也不利于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性歧视弱化了职业培训职能。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不仅能提高劳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人力资源质量,还能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对于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歧视仍然较为普遍,技能型人才群体的职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偏低,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许不高。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很多时候并不能受到劳动者群体的欢迎。大量劳动者因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而以漠然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使得我国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职能弱化,不利于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全民共同富裕的推进。

(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但与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相比还略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效能。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突出体现为实践性和特色性。其中,实践性表现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特色性表现为职业教育办学要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实践性方面,当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办学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习实训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立即上岗的能力,难以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在特色性方面,不少职业院校缺乏市场化、品牌化办学意识,在职业教育市场日益成熟的时代条件下,不能完全摆脱对普通高校办学模式的模仿,办学缺乏优势和特色,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就业竞争力,制约自身劳动收入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亟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一所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教材、教法三大要素。在教师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一线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教材方面,职业院校的通行教材一定程度地存在内容老旧枯燥,更新速度缓慢,教材编写、选用及质量保障机制僵化,以及教材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法方面,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依旧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新兴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应用不足,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和效率都有待提高。

(四)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难以支撑区域共富的战略需要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挑战,也是我国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拦路虎”。

一方面,职业教育省域发展不平衡阻碍了共同富裕的顺利推进。产业兴旺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我国各地区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各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各省域的产业发展程度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发展进程较快,而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慢,不论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状态下的用人需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普遍缺乏坚实的技术、人才、科研等资源支撑,难以快速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全国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在我国逐年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生均经费连年提高的形势下,职业教育显著地发挥出了消除绝对贫困、阻断代际贫困的作用。但是,长期受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都明显落后于城市,由此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学生为了接受更优质的职业教育,一般会选择报考大中城市的职业院校,致使县域、农村地区本就稀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流失;二是县域、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不高,难以支撑当地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利于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延缓了全民共同富裕的进程。

(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不足,难以满足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产业升级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但当前实践领域的探索成效并不显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一方面,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弱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制约了产业技术升级的动力和进度。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大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尚未达到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资源对接的初级层面,尤其是职业院校的科研体系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难以进行深入的整合融通。在课题选择、科研实践等重要环节上依然处于“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状态,校企之间的科研合作往往局限于一些短期的、具体的技术攻关项目,缺乏长效性、融合性的科研一体化发展机制,导致职业教育支持产业技术升级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全民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也能有效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打牢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制约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由于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不成熟,一些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时,很难获得企业导师的悉心指导,得不到系統扎实的企业培训。并且,我国产教融合尚未深入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等核心要素上未能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

三、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突破路径

(一)强化价值引领,筑牢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思想根基

共同富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中国化、大众化表达。要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伟大的思想引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作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让党的重要思想融入广大师生血脉,筑牢他们为共同富裕目标努力的思想根基。二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业教育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专业建设,形成办学理念、教育理念、育人理念的共识,提升师生职业素养,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筑牢政治堡垒。三是要坚持德技并修的育人原则。立德树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的育人原则是职业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丰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要自始至终狠抓技术技能教育,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课时中的比重,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扎实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实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共同富裕的推动者。

(二)消除社会性歧视,优化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外部风貌

职业教育要在助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让社会各界认可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良性互动。

1.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其一,应在小学阶段开展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劳动教育,使小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劳动技能,在中学阶段普及通识性职业教育课程,使中学生形成对职业、职业教育的基本认知。其二,应加快建立和推广职教高考制度,并在形成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职教中考制度,鼓励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报考各级职业院校,理顺中高职升学机制和通道,在国民教育体系内部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其三,应加大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经费拨款力度,全面改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使之与职业教育的应然地位相匹配。

2.提升技能型人才待遇。首先,要加快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水平,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技能需求,设立技能型人才特殊津贴,把技能型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奖励范围,指导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的收入分配机制。其次,应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待遇,各地应在落户、子女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充分保障技能型人才的权益,对于高技能型人才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感。最后,应进一步拓宽技能型人才的晋升通道,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多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机会,从优秀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纳入专业专家行列。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活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要重点从理念引领、结构调整、供给关系等方面着手,激活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指导,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此为依据,解决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问题。以“创新发展”培育新供给,以“协调发展”构建多维供给制度,以“绿色发展”实现资源高效供给,以“开放发展”提升供给能力,以“共享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二是以双重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双重需求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即社会大众的选择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以满足双重需求为宗旨。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品质,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满足学生渴望成才、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和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以创新驱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社会财富最有效的创造方式。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对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作为核心元素有效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要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研发经费在全校经费支出中的占比,为科技创新提供经费保障。

(四)促进均衡协调发展,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赋能

虽然目前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但从共同富裕的内涵来看,在城乡、区域两个层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此,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成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1.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区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关键是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和流动。首先,我国应建立职业教育区域间联动办学机制,出台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倾斜政策,鼓励东部地区的职业院校,在招生录取环节适度向中西部地区的考生倾斜,探索发展东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双学籍制度,促进生源之间的流动。其次,东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职业院校建立广泛的“一对一”对口帮扶机制,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教,推动东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的流动。

2.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加强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首先,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树立全局观、整体观,一体規划城镇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尤其要把农村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和培养等一系列工作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以城镇的人力物力财力托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其次,我国应在城镇与农村地区之间建立普惠性的“送教下乡”制度,由城镇职业院校、县域职教中心等单位对接当地农村职业院校,由城镇职业教育机构与农村职业院校联合开发课程、编制教材、培训师资,鼓励城镇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农村职业院校兼职授课,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五)深化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增值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按照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要求和需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构建产教协同的科研创新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重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关系,以全局化发展理念和系统化工作思维,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职能,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命运共同体,构建产教协同的科研创新机制。其次,各级政府应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制定相应规划,引导地方优质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牵头组织搭建区域性产教协同科研创新平台,整合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多主体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阶段衔接的运行機制,完善协同创新所需的政策、硬件和软件等相关服务,推动产教协同创新平台平稳持久运行。

2.构建产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作为,鼓励和支持地区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组建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职工培训、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职教集团,突破学校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校企之间的组织边界,充分整合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其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职教集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在集团内建立各职业院校联动互通的教学制度,探索实行弹性学制,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促进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衔接与协同,形成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吴林璠,徐远火.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6):19-26.

[2]崔保师,邓友超,万作芳,等.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J].教育研究,2020,41(8):4-17.

[3]陈包.嵌入性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治理逻辑、实践困境和行动路向[J].当代职业教育,2022(1):73-80.

[4]江涛,苏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教育之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4):35-42.

[5]赵伟,孙英.职业教育类型论[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98-103.

[6]贾若祥.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和推进重点[J].中国发展观察,2021(12):9-12.

[7]张志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2.0时代的内涵演进、应然追寻、实然状态与路径抉择[J].成人教育,2022,42(3):66-73.

[8]贾磊.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0-18.

[9]郑庆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及发展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2(4):59-64.

[10]张丽娜.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任务方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15):34-4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共同富裕职业教育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