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初中社团活动建设 承担学生自主成长载体

2022-05-30宋玉华

家长·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校

宋玉华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其不再满足于两点一线的单调学习生活,对学习以外的事情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中学社团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是学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初中社团活动的建设,不仅能赋予学生情感归属、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社会体验,让其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与发展。进入初中阶段后,单调的学习生活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初中生由此对各种有趣的社团活动产生了兴趣,并希望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使个人的价值和魅力得到完美展现。社团作为学生自主建立与管理的组织,是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载体,该组织没有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参与,不仅能给学生带来难得的快乐和自由,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个人的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一、加强初中社团活动建设的依据

(一)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依据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四个关系”的处理和“五个结合”的落实,是初中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理论依据之一。其中,“四个关系”是指校内外教育关系、课内外学习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间的关系、教师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关系。“五个结合”是指选修课结合必修课、理论知识结合逻辑思维、教材学习结合实践学习、自主学习结合制度学习、社会学习结合学校教育五个方面。对此,学校只有统筹兼顾“四个关系”,并注重“五个结合”的协调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进而践行素质教育。可以说,社团活动同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教学活动的应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此项工作,并以制度化保障学生社团的顺利组织。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

第一,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并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二,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以加强学生主体意识,促使通过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学生社团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团,从活动中获得经验感知,在体验中增强自信和成功。第四,中学生能在社团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使课堂知识学习能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化能力。

(三)学生社团是搭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教学的媒介

在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德育往往与实践活动相联系。中学社团活动建设,不仅是以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也是落实科学教育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延伸。中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如凝聚力、组织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对此,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学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可以从社团活动开始,这一决定也符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四)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需求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个人成为专业化教学成员,且教学技能与专业素质逐渐发生转变的过程。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从掌握教学方法、技能并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成为拥有专业素质的教育者。对此,教师自我提升能力非常重要。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是将课堂空间延伸到课外的一种途径。教师在其中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社团活动或比赛中获得成绩,教师享受到教育成果,进而获得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成长。

二、加强初中社会活动建设的方向

(一)加强社团活动建设,赋予学生情感归属

社团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建立、发展和管理的组织,且一般不受学校和教师的管制,是学生发展个性、展现能力的重要场所,它打破了班级的壁垒,使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聚集在一起分享资源、提升技能以及共同成长。每年的社团招募活动上,各个社团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通过现场才艺展示等方式吸引新生加入,以期不断壮大社团规模。可以看到,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的。在参与社团活动建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与年龄相仿、爱好相同的社友们找到共同话题,情感方面自然就有了归属,这对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初中学校的社团类型有很多,有专注于探索求知的学习类社团、有倾向于人文艺术的文艺类社团、也有指向体育活动的体育类社团……五花八门的社团足以满足学生的课余生活需求。一般而言,各大社团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社团活动,以提升社团成员的活跃度,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了解和认识。所有的社团成员都要参与进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并感受到来自社团组织的温情。比如,有些初中生成立的“心语社”,该社团创建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还倾听了许多他人的生活故事,并与社友们共同观看许多与成长有关的视频,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社团确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让其情感得到了归属和依靠,最终促进个人心理成长和自主发展。

(二)加强社团活动建设,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社团为学生个性张扬与特长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是学生展示和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社团也是一个集体组织,社团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社团的发展和壮大。所以,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决,促使人际交往、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和提高。除此之外,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间,学生会对社团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其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社团成员,应对社团发展负起责任。初中生对感兴趣的事情大多怀有极高的热情,即便频繁参加多个社团活动,仍然乐此不疲,这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由和快乐,自己的能力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锻炼。比如,篮球社在征得学校与教师批准的情况下,承办了一次校级篮球比赛活动,那么每个社团成员都要参与篮球比赛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就比賽的时间、方法、规则以及奖品等进行讨论分析,最终汇总出一篇完整的策划案。篮球比赛活动开始后,社团还要合理地安排各项人员,如裁判员、记分员等,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岗位与责任,通过各方团结协作的方式确保篮球比赛活动圆满成功。活动结束后,篮球社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有所增强,其开始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责任,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间得到了改变,而这一份责任意识是其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得到的。所以,初中学校应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建设,以此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而独立的人格。

(三)加强社团活动建设,丰富学生社会体验

教育的场所不只局限在学校中和课堂上,生活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某种角度来看,社团其实也属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个桥梁,社团成员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可以接触很多与社会有关的东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社会体验,让其接触和感受到社会中存在许多和谐或不和谐的现象,并由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思考和感悟,这些感想对其成长意义重大。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他们都是非常需要社会重视和关注的一些群体。初中学校的爱心社便经常组织一些公益类活动,比如,将活动地点定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养老院,社团成员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活,甚至是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老人生活之艰难,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空虚和无助,并由此产生怜悯、同情等情感,从而逐渐学会奉献、学会帮助他人。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许多不文明、不环保的现象,学校的环保社便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成员深入小区清除小广告,让社团成员们感受到奉献的快乐;或者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捡垃圾,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并让其深刻感受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和乱扔垃圾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环保意识。由此可见,初中社团活动的建设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大的益处,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社团活动建设有助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身心得到放松,并推动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最终促进个人的自主成长。

(四)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建设,促进中学生社会角色的形成

社团可以比喻成一个小的社会团队,学生在这一团体中进行活动,对社会上一些角色进行扮演,对学生社会角色认知的提升以及形成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社团建设中,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作用与特点,学生在不同的社团中,可以根据在社团中获得的信息,不断扩大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促使自己快速成长,同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在初中教学阶段建设社团,为学生创设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明确自身价值、树立正确观念、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等都很重要。社团与学校可以说是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纽带,学生在感受学习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在经历“小社会”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比如,在社团开展活动时,社团成员在活动准备期间会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时学生既可以将自己的长处进行发挥,也可以看到社团其他成员身上的优点,并进行学习。此外,不同班级学生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将学生人际交往范围进行扩大,促使学生主动改变自己的角色。

(五)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建设,培养中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时,学校要明确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要让学生在社团生活中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明确领导的作用与价值。此外,学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主动加强与自己同伴之间的联系,学会理解同伴的同时,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团队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初中社团活动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社团管理服务的自主化运行机制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人们获得信息咨询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学生群体亦如此。从交流方式与文化潮流进行分析,“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思维方式。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成为必然。加之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但是相对缺乏合作与共享意识,团队合作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有重要作用。中学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经过实践探索,中学社团活动以“三做、四体验”的原则开始服务,使社团自主管理,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教学的弊端。

(二)社团建设资源的社会化

首先,加强师资力量。提升社团自主组织与成长的能力,加强师资力量,对实现社团活动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一举措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学生自主发展与管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加上社团建设的综合性、专业性,加强师资对提升社团活动组织建设的指导有积极影响。其次,聘请多方向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以校本培训或外出培训形式,注重提升教师专业与综合能力。最后,从制度上保障社团建设。根据社团管理机制,社团指导教师多以非文化课教学工作者担任。

(三)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机制在社团建设体系中的应用,能促使社团创优发展。具体来讲,优化社团评价机制,应该从评价方式手段、评价主体、评价层次、评价内容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其中,评价方式手段包括自主或他评;评价主体可以是家长、学校领导、教师或学生;评价层次涉及社团内部、学校、校外等方式,推选出优秀社团及成员;鼓励社团学生多参与竞赛,借助于校外评价,以锻炼学生,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社團活动的建设在推动学生自主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长不应将社团视为毫无意义的组织,更不要将社团活动视为浪费时间的活动,因为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身心得到了放松,人际交往、领导组织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应允许并鼓励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让其情感得到合理释放、责任意识得到培养、社会体验得到丰富,让学生的中学生活变得丰富而精彩。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学校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学校推介
文学社团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