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2022-05-30陈蕾

家长·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知识知识点

陈蕾

“双减”政策于2021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落地,“双减”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安排作业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校外培训活动很大程度是在家长的主导下完成。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教育。“双减”政策的作用点则是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因此,“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工作推进,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在这一政策背景下,要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笔者在学校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究。

一、优化作业设计,落实提质增效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优化过程着重点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把握:

(一)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优化

通过对作业的优化,学生的作业量得到精减,为学生安排的作业要能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通过对作业内容的合理设定,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逐步提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通过作业内容的优化,促使作业安排能更好地为数学课程教学服务,进而为数学教学高质量推进提供支撑。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达成对数学知识的回顾,并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进行练习,进而为其数学成绩的增长提供保障。

(二)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优化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常见的作业形式则是安排学生根据当天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对传统作业形式进行适当的优化,以此降低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进而真正达到减负的要求。

(三)对作业完成时间进行调整

通过作业完成时间的合理设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以此更好地实现减负要求。例如,在数学运算法则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作业是围绕某次集体游园活动制定最优购票方案。于是,教师设定了以下的教学情境:在本周末,学校会安排6名教师和班级中的32名学生共同游园,根据园方规定,成人票为12元,儿童票为6元,如果购买团体票,10人团每人8元,团体票中不分成人和儿童,那么在这次的游园活动中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购票方案才能得到最大的实惠?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相比,这一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不再将作业作为一项枯燥且有负担的事情,提升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并借助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应用。而且,相对传统的课后习题训练,此次作业更像是一次游园前的准备,在准备工作中,还可以得到家长的帮助,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总体来看,上述作业的安排,与传统作业相比,虽然作业完成时间相差不明显,但是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作业负担,反而在游园乐趣的刺激下,非常乐意完成该项作业,再加上家长的帮助及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将游园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积极发散思维,建构数学模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要通过对作业的优化,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开展课后服务,丰富校园生活

“双减”背景下,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在每天原定教学工作结束后,为学生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学生的校外培训活动,并且借助课后服务更好地突显学校教育功能,减少学生对校外辅导班的依赖,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在课后服务工作正式开展前,学校领导及教师需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后延迟两个小时回家,而且要向家长讲清这一做法的原因,使家长明确认识到课后服务的优势,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由此可见,科学开展课后服务,可以看作是“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重要体现。学校一线教师要注重课后服务方法的不断优化,使课后服务的两个小时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辅导的方法。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数学教师会面向全体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所有学生所面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没有区别,受此影响,部分学生无法紧跟教师的步伐,课内没有学懂,课外缺乏跟进,学习成绩会不断下降。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班内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其中,学困生应该成为辅导的重点对象。教师需根据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欠缺部分作出客观判断,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再次深入讲解,在一对一的深入讲解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点的再认识和理解,从而弥补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将教育工作当作一项神圣的使命,在辅导工作的落实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可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借助课后分层辅导的方式,使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以此更好地突显学校教育的功能。另外,教师要通过分层辅导使学生及其家长明确认识到,与其花费额外的金钱为孩子安排校外培训,不如安排孩子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师的一对一辅导,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并提升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在课后服务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习题精炼。小学数学中习题训练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发现很多教师及家长会将题海战术作为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情况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中更为普遍,结果有很多学生深陷题海战中,学习能力和成绩并没有多大提升。面对这一情况,很多学生会陷入苦惱,考试、学习以及心理方面的压力持续加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对习题训练的本质认识不清,在错误理念的影响下为了做题而做题,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使学生确切认识到,习题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题目的练习,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绝非为了追求数量上的目标而做题。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题,并运用有限的两个小时进行习题精炼。

这一过程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按要求解题,学生需要知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大脑中调用相关板块的知识,并应用该板块知识进行题目分析与解答。第二步是进行检查,通过对照答案反向推理自己的计算结果和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第三步是进行反思,如果发现解答不正确,则需要反思出错的原因,立即回归教材,再次回顾相关数学概念及所包含的知识点,随着解题过程及答案的修正,力争对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真正发挥数学习题训练的目的,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该项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在每次考试前,对自己整理的错题集进行回顾,谨防自己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并通过错题的回顾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体来看,学校要借助优质的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逐步摆脱校外培训的负担,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进一步获得家长的认可,使家长能主动打消为孩子安排校外培训的念头,并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而使“双减”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三、夯实课堂教学,凸显学校教育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余,部分学生会参与校外培训班,原因之一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信心。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班就会落后于人,学习成绩会下滑,只有经过校外的一对一或专项培训才能提升孩子的成绩。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校内课程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學教育引导下,更好地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从而减少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教学思路的调整,在各个板块知识的传递中,可以适当减少传统课堂上的说教,围绕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而达到教学优化的目的。比如,在“余数”知识点的学习中,相对而言这一知识点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即使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长时间不厌其烦的说教,一些学生仍然无法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此,教师不妨借助特定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这一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9颗糖果,并要求学生向其他4名同伴发放,为了不伤害同伴间的感情,要尽可能做到公平,经过一系列尝试后,学生会发现,每一名同伴会平均得到2颗糖,自己手中最终剩余1颗无法分配。借助上述情境活动,再对照教材中“余数”的概念,使学生构建彼此间的联系,并逐步认识到,手中糖果的发放过程则是余数得出的过程,当其在不断尝试向同伴公平发放手中的糖果时,这是试商的过程,在糖果得到公平发放后还剩1颗糖果,那么1就是“余数”,将其上述情境活动转化为数学算式则是:9÷4=2……1。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的课堂活动,通过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将分发糖果的活动与数学运算活动建立联系,通过手中糖果的合理分配,完成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以此构建更加有趣、高效的数学课堂。

总体来看,学校教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持续性优化,在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夯实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进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家校再次融合,共筑育人之路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政策讲解和新型教育理念的传递,使家长明确认识到,只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各项课程的学习。在沟通中,使家长逐步认识到,为孩子开展校外培训并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重点,具体而言,针对学校安排的作业,家长要严格督促孩子完成,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孩子回家后,要严格限制孩子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在周末或假期,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丰富生活和内心世界。家长要关注孩子状态的变化。比如,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成绩严重下降等情况时,需要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和教师共同分析孩子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建议下制定应对方案,在教师的配合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促使孩子积极调整状态,并高效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尽可能少一些传统的说教,多一些指引,不可以总是告诉孩子“应该干什么”“什么是对的”,而是要让孩子指导“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是错的”,引导孩子自己体会。比如,针对沉迷游戏的问题,家长不妨将各种因沉迷网游而影响学业的案例向孩子呈现,借助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使孩子主动认识到其中的危害性,并进行自我调整和约束。在孩子教育中,家长不应该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要与孩子进行耐心的沟通。比如,针对学习中的烦恼,家长可以做一名倾听者,引导孩子诉说心中的烦闷、学习的苦恼。在倾听完毕后,家长首先要表示对孩子的关心,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学习苦恼出现的原因,然后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家校公共协作的进程中,会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学校教师要对“双减”政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根据政策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工作进行持续的调整和优化,还要持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进而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