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22-05-30张忠厚
张忠厚
摘 要:一题多解主要是指针对同个题目,构建不同物理模型,或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应用不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尝试对物理题目进行多角度分析,这样既能回顾和应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还能深刻理解物理题目所蕴含的信息.教师能通过在物理解题训练中,利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积累大量的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有效强化高中物理解题教学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一题多解;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5-0116-03
高中物理习题复杂困难,据此,教师经常会将典型习题予以归类,为学生熟悉经典物理题型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方式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所以,为强化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教师要增强一题多解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1 一题多解的实质
1.1 一题多解概述
一题多解实质就是等效思想的体现,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是能利用多种解决方法达成同一个目标.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物质的基本构造和物质的运动规律,即是物理学科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同样的物理现象可能要利用多个物理学规律,应用各种物理量最终得到一致结果,这就是物理学中的一题多解.解决物理学问题通常需要三个步骤,一是选用正确的物理学模型,二是构建对比数学模型,三是采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难题.相同的物理学问题,即能通过利用多种数学表现形式,构建成多种正确解题方法.若要解决物理学问题,就要利用物理公式,根据掌握的物理知识,书写正确的物理方程式,然后把题目给予的条件带入到物理方程式中,以此求出正确的物理答案.面对同个物理学问题时,应立即思考所要运用的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并同时寻求其他思维方式,探寻其他解题思路.例如:尽管已经知道其中的结论,但依然要寻找所蕴含的原则,此时就要从结论着手,将所有可能的原因详细分析,然后将物理题目给予的条件结合,借此判断出哪个才是合适的原因.此外,还能从其他可能的条件着手,根据已有条件推断出其他结论,然后将得出的结论和题目所给的结论对比,判断最终得出的条件是否正确,这就是经过不同思维方式所形成的一题多解.
1.2 一题多解实质分析
首先,在利用物理规律实现等效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学具有相应的规律,在不同规律和变量调整下,能够得到统一结果,达成一题多解的目的.
其次,利用数学方式达到等效效果.数学对于物理问题有着非常良好的解答效果,使用数学方法解答物理题目能够提高整体的计算效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使用公式变换和画图数据方式帮助解答问题.
最后,思维方式的等效性,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对其中有用的条件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到相应的结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题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题目中不同条件的作用,提高对题目的分析速度,进而找到最简单的分析方法,提高做题效率.
2 一题多解在物理学中的意义一题多解就是利用各种解题方式、思维方式和运动规律等,探寻出物理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些解决物理问题的解题方法,在某程度上也将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间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出来.因此,要积极运用一题多解教学模式,借此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强化其物理思维能力,激发物理解题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
3 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3.1 注重一题多解的应用
开展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利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构建物理观念,学会注重整体简化中间量,有效提高物理解题效率.依靠此种方法,能使物理解题更加简便,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物理教材内容中的物理习题时,又另外为学生出了以下题目:有一个光滑的轨道呈半圆形,将半圆形轨道放置到水平的地面上,使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呈垂直关系,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伴随着冲力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而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求对应的轨道半径为( ).
A.v216g B.v28g C.v24g D.v22g
解法1 物块第一阶段到轨道后的圆周运动仅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mg×2r=12mv2上-12mv2,可得v上=v2-g×4r;物块达到第二阶段时,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落地所需时间有2r=12gt2可得t=2rg,则落地点到轨道下端距离表示为x=v上t=v2-g×4r×2rg=
(v2g-4r)×4r,可知距离有最大值,出现在r=v28g.解法2:无论是第一阶段的圆周运动,抑或是第二阶段的平抛运动,均只有重力作用,最后落地时的动能与初始动能相一致.故12mv2=12mv2末=12mv2末y+12mv2末x,可得v2=v2末y+v2末x,最大距离出现在v末x=v末y,即v2末y=12v2,且2r=v2末y2g,解得r=v28g.教师要注重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借此强化学生的解题效率.
3.2 利用分析法和程序法
对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工作而言,教師利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时,要将基本公式法、程序法、全程法等解题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根据实际物理习题,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这样既能确保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效率,还能强化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增强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正确性,有效提高物理习题教学工作质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解题思路,将已知的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巩固.例如:教师根据人教版物理教材内的习题,为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电缆维修工体重约为600N,身上系着长度为5m的安全绳,若维修工因脚滑不慎跌落时,安全绳的缓冲时间为1s,求绳子所承受的平均冲力?
解法1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自由下落v21=2gL,求出v1=2gL(2)经缓冲时间t=1s后,其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人受两个力作用,即为拉力F和重力mg,根据动量定理:
(mg-F)t=0-mv1
故F=12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求出人给绳子的冲力F′为1200N,方向为竖直向下.
解法2 在整个下落的过程中,工人所受重力冲量大小为mg2Lg+t,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Ft,初、末动量均为0,取下落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出mg2Lg+t-Ft=0,最终解出F=mg2Lg+tt=1200N.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一题多解教学作用.
3.3 分析法和相对速度法
教师要确保分析法与相对运动法,能在一题多解习题训练中得到合理应用,以此强化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效果,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分析法、相对运动法科学应用到物理解题.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物理教材习题时,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某天在十字路口上,绿灯刚刚亮起时,有1辆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在路口从静止到进行匀加速行驶,就在此时,正好出现速度为6m/s匀速行驶的自行车经过,请问此刻汽车追上自行车以前,经过多久时,汽车和自行车间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
解法1 利用分析法解题
解法2 利用相对运动法解题.
4 一题多解应用过程中的原则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分清主次内容.一题多解固然对学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能够掌握主要的知识内容.在基础牢固的前提下,可以构建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学生对不同解法的接受效果,选择最佳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方法学习掌握后引导学生对其他解题方法进行探索.在稳固本身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解题方式,同时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有利于加强对课堂的把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二,深入浅出的教学引导.一题多用的学习方式难度相对较大,并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有着良好的效果.不少教师只重视最终结果和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使用一题多解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和吸收,反而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同时根据不同基础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加强一题多解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学生的固定式解题思维,激发高中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索其他物理解题方式和思维,增强物理解题效率与效果,加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成美.试论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4):71-72.
[2] 彭玉香.高中物理電路知识教学及其解题方法的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43-43.
[3] 陈淑娴.研究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2020(02):29.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