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自觉性学习有效性发生的行为策略

2022-05-30邹清虎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师

邹清虎

知识经济的浪潮和多元价值观的思潮正以惊人的速度与力度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自觉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同时,自觉性学习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自觉性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促进了师生的评定关系。学生自觉性学习,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性学习的良好行为,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形成创新思维,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师对教学方法展示和教学内容拓展有限,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受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没有得到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自觉性学习习惯,就要进行语文课堂改革,让学生解放出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构建语文知识的动态课堂。语文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实际,厘清初中生语文学习自觉性的现状和原因,制定有效的方法,并积极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课堂自觉性学习的形成,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何谓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自觉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的主动性强。主动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把学习任务完成好。二是学习的投入度高。即把学习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学习时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思维活动比较充分,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三是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学生由于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比如考高分的成就感、攻克难题的喜悦感,因而产生了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学习缺乏自觉性,就会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学习也是被动的,学习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恶性循环。社会变化的脚步正迫使我们进化成更能学习、更会学习的智慧人类。教育的本质意义是唤醒人的德性、理性和创造性。语文教育意识的觉醒蕴涵着语文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进步,蕴涵着教育教学专业性的不断提升。自觉的语文课堂关注的是对教学行为的自我意识、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我们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体验,唤醒我们的语文教育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发挥能动性,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到专业自觉、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等工作中。

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益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引导、启发,通过正面效应激励学生。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向内涵发展期,其最显要的特征是教学行为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促进学生自觉性学习有效发生的基本原则是以“真学”定“真教”,促进教学活动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转移,打通教为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语文课堂自觉性学习现状

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教师不可能掌握学生全部的自觉性学习的现状,但是从各个文献中,我们发现自觉性学习只是理论方面的介绍,而具体实践的案例不多。而大部分的关于自觉性学习的理论可能与实践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很难找到真正解决语文课堂学习的问题。从目前学生自觉性学习的现状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我们只有梳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对自觉性学習理解将不到位

他们认为自觉性学习就是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这种“交还”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了自由学习、学生不管的现象,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足。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权现在能获取了,但是没有相应的准备,学生是难以使用的。而事实上自觉性学习,并非单纯地自由学习,而是教师真正地了解教材和学生,并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和发现,学生必须靠自身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

(二)自觉性学习呈现模式化倾向

自主学习的呈现方式有“模式化”的倾向,现场的模式上来看,很多自觉性学习是按着书面载体,完全按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拥有主导权。也就是所有学生可以按着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如果教师不进行相应的指导,也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或形式,让学生进行选择。比如,一首诗歌,学生有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篇作文,学生有权采用自己熟悉的叙述方式来表达;一篇文章,学生也可以按着自己的了解进行解读,出现偏颇,教师再引导他们纠正。这些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不确定性,有时不能用一个具体的环节展示出来。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可以发现,在教师的命令下孩子才进行所谓的“自觉性学习”。

(三)学生没法有效进行自觉性学习

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自觉性学习。虽然说,现在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习习惯,但是学生还是习惯接受式学习,这样效果就难以保证。由于我国学生长时间以来都是“填鸭式”教学,学习天性没有保持。再加上应试长期占据学习的方式,不考试的不学,学生习惯这样,从而导致他们就没有自觉性学习的意识。比如,我们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效果往往不好,学生难以理解主题思想、内涵以及写作手法等。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还不具备自觉性学习习惯,其行为只是在一种表面的存在,效果不能落实,导致自觉性学习效果不佳。

三、语文课堂自觉性学习有效性发生的行为策略

从语文课堂自觉性学习来看,学生自觉性学习不足,效果也不好。其中原因与教师、学生和教育制度有关。长此以往,我国的应试制度,学生离开教师就不知道如何学,更谈不上自觉性学习,把学习好坏用分数来判断,为此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疲于奔命,没有自身的学习意识,从而导致学生自觉性学习较差,根本没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根据这些原因,我们认为需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设立成功情境,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迈向语文学习殿堂,养成自觉性学习习惯。

(一)沟通思想感情

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是获取信息和学生知识需求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发现某个同学对某位语文教师比较喜欢,特别喜欢这位教师的语文课。不仅喜爱听这位语文教师的讲课,也喜欢做语文教师安排的各项任务,进而形成爱阅读、善写作的状态,学习效率很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够认这位语文教师,与他长期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是密切关联的。语文教师关心、爱护、喜爱、欣赏学生,学生的心目中就有了教师,他们对语文学习就更感兴趣,也建立了要好好学习语文的决心。语文教师与学生积极、平等地交流,尊重他们,用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影响他们,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那么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更加顺利,学习效果更高效,而学生语文自觉性学习习惯和能力也会增强。

(二)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觉性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而且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的开放式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语文知识的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是引导他们迈入语文学习的殿堂,并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天赋,激活他们思维,提升语文学习的实效。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形成一种语文学习成功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著名文学家的故事,让其知道这些名人的挫折与胜利,感知这些人强大的自信心和能力。如屈原的被逐和《离骚》,司马迁的宫刑和《史记》等,都是经过千辛万苦才能成果的,而当前我们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形成自觉性学习意识,才能迈向成果,进而就会增加他们的成功意识和受挫能力,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升。

(三)巧设成功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浓,甚至是害怕语文。特别是随着诗词古文的增加,他们感觉学习语文更难。这种心理和状态,导致他们不愿意、不想付出努力迎接挑战,语文学习思想歪曲。常言说“知难而进”,而现在他们却打退堂鼓,就很不利于语文学习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情境中学习,提升学习感悟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针对这种“魔力圈”,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通过一个个的成功体验自信和心理的愉悦,充分享受成功的欢快和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由于这是一篇散曲作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现出该首散曲图画,利用元曲中枯藤、小桥、流水、瘦马等视觉形象,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中,感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这样学生探究欲望就被调动起来,进而自觉融入语文教学中。

(四)提升课堂趣味

要想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要使教学更加有趣,促进新学生熟悉教材,进行设计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提升趣味性。所谓充实教学内容,即要求教学内容分量恰到好处,难度也是适中。通过心理学知识,我们会发现人们的好奇心理产生不仅依赖周围事物的特性,同时还与人们的经验和周围事物有关。如果学生对事物比较熟悉,他们反而不能产生兴趣和注意;如果对周围事物比较陌生,也不太会引起注意。太容易和太难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学习活动与学生的能力匹配。教师要研究新课标和学生的能力特点,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内容和任务的设计、实施。只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读语文知识的感悟能力,体会学习语文的成果的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具有激情才能披文入情,才能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感情。学生若不能了解文章的情味,就没法解决作者旨趣。为此,在提升课堂趣味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其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例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卖炭翁的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冷呢?这不是相互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为什么?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就没法生活,连买件单薄衣裳也难以实现。”通过这样的启发,就能让学生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辛酸在里面。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让社会的黑暗面得到呈现,学生就会感到语文课堂的趣味,自觉学习的行为就能得到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善用教学方法

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关键是要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教学方法来讲,我们要把握其中的根本要领和实质,才能有效实施与改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造精神得到培养。对于教育方法来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合适,有效果就可以使用,同时要注重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特别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多提问、讨论和研究,提升学习的效果。学生自觉性学习,可以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比如先学后教,学讲计划中,都有学生自觉性学习或自主学习的环境。在相应的指导下,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利用多种感官提升学习感悟和实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自觉性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结语

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变成我要学,我乐学,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学习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关键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效果,而自觉性学习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具有学习自觉性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出来的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和自组织学习能力”度得到提高,并形成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