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研发
2022-05-30时坤
时坤
摘 要:“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应以“兴趣”为起点、以“素养”为核心、以“生活”为旨归,设计研发“层次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注意“减量”,更要注意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双减”政策 作业的研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双减”政策、吃透“双减”政策,从而精心设计数学作业,全面发挥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如智育功能、德育功能、评价功能等),充分彰显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研发,不仅要“减量”,更要“优化”“提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化”“提质”作业设计,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减量”。
一、以“兴趣”为起点,设计研发“层次性”作业
学生的“兴趣”是作业设计研发的起点。以“兴趣”作为起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关键取决于教师设计研发的作业是否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作业过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作业太简单又会让学生兴味索然。“挑战性”的作业,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以“兴趣”为起点,设计研发“层次性”作业,就是要让作业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相较于传统的统一化、同质化、标准化的作业,“层次性”作业更富有个体性。在“层次性”作业中,教师只要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就一定能让作业符合每位学生的“口味”,让每位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笔者针对圆柱切割所增加或减少的面积等相关问题,设计研发出下面的问题,对学生导学启思:(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底面半径是50厘米,高是30厘米,如果将它截成两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2)一根圆柱形的木料,底面半径是50厘米,高是30厘米,如果沿着底面直径将它直接切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3)一根圆柱形的木料,如果沿着底面直径将它直接切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块,并且切面是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样的一种作业布置,讲究梯度、合理分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認知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双减”政策,不是让教师一味地设计基础性作业,而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上获得提升。
二、以“素养”为核心,设计研发“创新性”作业
未来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教师的作业观念必须自觉转型——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以“素养”为核心,就是要注重设计研发“创新性”作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中应当注入“创新因子”“创新元素”;应当以“作业”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应当对作业适度地“变形”“换脸”“化妆”,让作业“改头换面”,进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形态”。
比如,关于“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教材中介绍了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关于“圆柱容球”的相关知识。“圆柱容球”是指“球的直径和圆柱的底面直径、高相等,球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很多教师往往让学生“一读了之”,甚至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舍去,认为这些东西“考”不到,所以不需要讲。急功近利的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创新丧失殆尽。在教学中,笔者以“圆柱容球”为例,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作业:(1)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球的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2)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厘米,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球的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相较于纸笔性的作业,实践性的作业更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性作业就是学生的一种具身认知。在上述作业设计中,笔者应用经典的“圆柱容球”问题,将其设计为一种开放性、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如此,既巩固了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体积计算等方面的问题,又让学生触摸到“圆柱容球”中球的表面积、体积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性、能动性的作业设计,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发现与判断。在“双减”的政策下,作业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创新性。
三、以“生活”为旨归,设计研发“实践性”作业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一种纯粹的“数理逻辑”思辨,而是一种“突出”应用。在设计研发数学作业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旨归,研发设计“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温度。同时,“实践性”作业还能培育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大脑”,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生活化的作业、应用化的作业,往往能突出学生的实践,促进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比如,“百分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涉及很多生活化知识与生活化的应用。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总喜欢坐在教室中完成关于“利息”“折数”“税率”等的计算。虽然这样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但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笔者通过研发设计“应用性”“实践性”作业:(1)种植50颗小黄豆,观察小黄豆的发芽与生长,计算小黄豆的发芽率。(2)周六跟随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了解超市有我们学过的哪些优惠方式,并且比较这些优惠方式。(3)周日跟随自己的爸爸妈妈,到银行去存自己的压岁钱,了解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哪些?存款利率有哪几种?将自己计算的利息与银行计算的利息进行比较。(4)有条件的同学,到税务局去了解相关的税务知识,了解税务的种类、各类的税率等。这样的一系列实践性作业,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数学”“书斋数学”,它不需要太多烦琐的、机械的计算,却能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高远的境界。不仅如此,实践性作业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力、应用力、创新力,能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能让作业从传统的“冰冷命题”走向“火热思考”“火热探究”。“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不仅考量学生的识记能力与简单应用能力,还考量学生的变式应用、创新应用、实践应用能力。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是时代的呼唤,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对于“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研发,教师要在提升学生的作业品质上下功夫。“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研发,要有助于推动学生质疑、催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落地生根,才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宏军.借助长时探究作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新教育,2019(8):10-11.
[2]周丽华.以“练”促“教”——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8):5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