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语用观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5-30于苗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

于苗苗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还要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积极语用观的引入,能够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在积极语用观的引导之下,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重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团队建设等多种措施,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基于积极语用观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途径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语用观 中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

在对语用观进行探讨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语用,语用主要就是指语言的实践应用,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文字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过程。而语用观是指语言文字在特定语境当中所具有的交际意义,要求使用者能够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内容、方法以及目标等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正确把握。与此同时,作为广大语文教师,也要将语言文字的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以确保相关教学活动设计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和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表面含义,再逐渐过渡到内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审美价值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名言警句进行收集和存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其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正确的使用语言,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写作驱动和不同的语境当中,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应用活动之中,警示失误,积累经验。简而言之,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气质从容的谈吐;第二,准确得体的用语;第三,明确清晰的思路和主题。再次,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人、事、物,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并能够有理有据的进行分辨和认识,善于借助自己的观点,对错误认知进行批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1]。最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汉字魅力和美感的领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文字。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人性美进行感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于崇高人性伟大力量的感受。

二.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现状

首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重视对学生字词、语句识记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也使得中学语文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封闭的语言输出过程。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以内,缺乏丰富的语境,学生很难与真实的生活环境、受体、主体等进行融合,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从而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造成了直接影响[2]。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以上级发布的文件作为教学指导,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很多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在语言行为方面,也是以输出性为主,重点输出共性内容,很少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输出内容进行调整。由于过分注重阅读教学,从而也弱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规定的课程标准将教材当中的篇章知识、语句、词汇等传输给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难对学生的真实语用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无法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育[3]。与此同时,教学评价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息息相关,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学校仍然以结果性考核为主,过程考核比较缺乏,由于缺乏了系统性、完善性教学评价的引导,也对中职语文教学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不利于素质型人才的培养[4]。

三.基于积极语用观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途径

1.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須要对创新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一致性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语文教学逐渐回归语用本体,同时还要对语文教育的语用本体特征进行明确把握,对适合语文教育的积极语用观进行构建和开拓,注重对学生语用审美能力、语用思维能力以及语用基本能力的培育[5]。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理念当中深入贯彻和落实积极语用观。语文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文字和语言应用,同时还要通过语用实践,对语用知识内容进行传播,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其语用素养。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必须要基于真实的语言活动和环境,对适合于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学校作为教育个体,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语用训练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以最大限度凸显语文教学的社会性特征。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当中,将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纳入到课堂教学,以充分凸显语文教学服务生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6]。

2.改革教学模式

在积极语用观的引导之下,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除了要创新教学理念,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确保各学校办学自由,使其能够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之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师优势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主动性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要在国家宏观教育方针的引导之下,对统一性教材灵活应用,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自身专业特长,将个性化教学元素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境当中提高语用能力。其次,广大教师还要通过语文实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真实语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我的老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我的教师”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们描述一下自己印象最深刻一位教师,同时也可以聊一聊与这位教师之间的小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营造温馨、良好的班会氛围,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机会和平台,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班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并能够激活自身思维的平台,若学校无法满足小班制教学的需求,教师也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分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语文活动锻炼,提高语文能力[7]。

3.丰富教学内容

在积极语用观的引导之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改革,学校首先就是要对能够凸显语用原则的课程标准进行制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带有语用意识的教材进行编写和引入。在对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现代语言的生活实际,对语用生活特征加以明确,保证文白比例的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横向整合意识,将现代科学技术、多元文化以及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以此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语文意识进行培养。在课外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建立起完善的研学体系,以配合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校在积极语用观的引导之下,在学习完《古代诗歌五首》之后,为了更好的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小组各选择一首古诗,对古诗索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向进行表达。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了《登飞来峰》,教师首先就是引导学生对该古诗中不懂的词语进行注释,如“闻说”表示听说、“自缘”表示自然是因为等等,其次,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查询索要了解的内容,最后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意蕴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查询和翻阅书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8]。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积极语用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学校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教学评价体系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积极运用能力,这是对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确保教学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本着生态化的基本原则,在共生性、协同性、开放性以及整体性层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如团队协作配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意识、语言基本功等等。与此同时,在对教学评价体系進行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打破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但并非意味着将传统的期末考试评价模式废除,而是通过调整考试标准、考试内容以及考试形式,使其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的有效介质,并成为形成性教学评价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还要按照不同指标,具体如交际能力、创造能力、语言基本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如话剧表演、辩论大赛、情景模拟、课堂汇报、演讲比赛等等,通过细致的临场观察、详细的活动记录、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以及轻松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进行评价。这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核心所在、除此之外,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对社会评价主体加以引进,以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学校可以通过课堂开放日、校园开放日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和教师自由听课,以实现从多个角度入手,针对语文教学活动提出想法和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教学模式、内容和理念进行调整和优化,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9]。

5.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构建起一直兼具积极语用能力和意识的高水平教师团队至关重要。首先,学校管理层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要联合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活动,使广大语文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逐渐提高对积极语用观的重视程度,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审美创造和建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构建与应用。在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当中,作为主讲专家,必须要明确教师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定制,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加系统、深入的对语用知识进行学习,通过亲身示范和现场诊测,对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问题进行适度点拨和引导,以及高其语用教学实践能力。其次,要将义务和权力结合在一起,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转型,并能够通过参与培训和自我反思,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一方面要深入认识和了解文艺学、语用学、交际学等多方面知识,同时还要对其语用类型、语用交际、语用效果、语用文化、语用规则、语用审美等内容进行把握,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育当中的核心知识内容。最后,要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积极语用能力和意识的提高进行结合,学校可以通过评先表优、职称评定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自我反思和专业化培训当中,同时还可以通过专家评估、量化任务制定等方式,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对广大教师的语用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打造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学语文教师团队,以更好的满足积极语用观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需求[10]。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围绕积极语用观对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途径进行探究总之,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要强化语文教育改革,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在积极语用观的引导之下,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重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团队建设等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语用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云.运用评论体养成学生的积极语用能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7):24-74.

[2]李劲.以积极语用输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从一节《植树的牧羊人》课例说开去[J].中学语文,2019(22):36-65.

[3]林拓托.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2):24-74.

[4]石艾菊.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47-654.

[5]李晶.信息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7(35):15-45.

[6]毛念领,庞培刚.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3):54-74.

[7]范维胜.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以教学《陋室铭》《爱莲说》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7(5):4.

[8]陈建军.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构建——以《雨中》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8(17):37-544.

[9]朴红梅.浅谈初中朝鲜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朝鲜族散居地区初中生为教学对象[J].中国朝鲜语文,2019(5):46-845.

[10]韩安东.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1):31-411.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大学附属民办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