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2022-05-30郑清洁
摘 要:新课程改革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展开,要求教师重视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与独特的数学思维,以数据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拥有收集、描述、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领悟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文章概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6-0076-03
引 言
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教育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教学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到个人消费、理财的数据分析,以此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到国家政策制定前收集大数据加以分析,使得政策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责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与支持。
一、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旨在落实新课程改革中立德树人的目标,以生为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数学教育规律,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模式,全面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小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是小學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教育任务与目标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1]。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养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与支持,将统计分析思想与数学教学活动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数据分析观念,使知识本位现象得到本质改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能明确教学方向,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现状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对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数学应用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尤为重要和必要。但是就实际来看,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现状并不算理想,具备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能力的小学生微乎其微。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现状之所以不理想,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很多地区的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追求功利化教学成果,仍然坚持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而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以分数与成绩为目标,仅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自然而然被教师忽视。此外,部分教师虽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效果也并不理想。由此可见,探究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十分关键。
三、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与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不同,数学分析观念的培养更为复杂,属于对学生思想、观念、知识、能力等的培养。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标,教师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培养原则。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数据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提高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视,基于自身对数据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感受数据的魅力。其次,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情感。比如,教师要让学生领悟数据蕴含的信息和价值,理解数据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数据的多元意义,避免数据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与数据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指导学生理解数据中蕴含的归纳、计算、逻辑价值。
四、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难以理解的枯燥、乏味、具有难度的数学内容容易导致兴趣缺失,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素材,注入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内容,为数学教学注入新鲜、有趣味性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通的数学教学素材,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共鸣,积极参与到统计与数据分析的教学活动中[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小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作为数据分析的内容,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统计在过去的两个星期中晴天、雨天、多云等不同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会选择列表、条形统计图等不同方式进行天气情况的数据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与探究不同方式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正向情绪。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调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生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绘制较好的统计图放在班级墙上展览,调动学生的行动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数据统计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分析数据,逐渐形成一定的数据分析观念,师生共同努力提升教与学的成效。
(二)参与实践操作,体会数据中的数学信息
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中心,使其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据分析的乐趣,调查分析与整理杂乱无章的数据,以绘制统计表、统计图的方式,使其真实地体会数据中的数学信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实体验,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本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体重,让学生利用表格,整理收集来的数据,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所要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绘制完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两种图形的不同,再组织学生自己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数据的变化。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必要的信息,使学生意识到复式统计图的便利。这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困扰,使学生轻松完成本班级男生与女生体重信息的统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更易于学生亲近与接触数学知识,感受数据分析的乐趣,不断汲取有益的知识素养,形成数据分析观念,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励学生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一般是通过对数据的调查、整理与描述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方法,提高获取有效数据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统计表、统计图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学生构建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问题最终的需要,选择绘制合适的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数据分析观念[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组表格,“2020年一所学校体育兴趣小组人数的统计表”“该学校篮球兴趣小组近三年来人数情况统计表”,然后提问学生:两份统计表应该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为什么呢?学生会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说出答案,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分析两组表格的数据。结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可以对比这两种统计图,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感悟数据的随机性,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数据
统计是从探索数学问题中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有效方法,能反映事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更能反映数据本身的客观性。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对大多数的研究者一般是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分析,难免会有偶然性;其次,收集的数据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误差,以此给统计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形成质疑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数据来源、结果质疑,使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数据。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两名学生在一个装有8个黄色球,2个蓝色球的白色不透明袋子里,连续取出5个球,要求每次取出的球都要重新放回去,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他们两个有可能摸到同样颜色的球吗?会出现全部摸到黄色球或者全部摸到蓝色球的现象吗?”学生会依据自己的想法和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大胆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理解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偶然现象,形成一定的质疑意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数据。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以数学中统计的眼光思考与观察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五)拓展应用范围,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诸多教育价值,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数学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积极发现问题、科学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价值,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适当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这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思考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领悟数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讲解“四舍五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设计和优化,适当拓展应用范围,幫助学生领会数据的价值。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以下问题:上海2000年的人口有16737700,写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教师总结: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四舍);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五入)。又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对于几分钱,除了采用四舍五入法凑到整数,同学们还可以想到其他办法吗?基于这一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结转零头”这一概念。“结转零头”是在四舍五入基础上拓展的一个新概念。基于对“结转零头”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完成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体会数学中数据分析的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平台,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全方位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与水平。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掌握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晓椿.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4(S1):79.
[2]贾慧.浅议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4(12):226.
[3]卢清荣.深化数学语言表达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以“平均数”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04):52-54.
作者简介:郑清洁(1981.3-),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三实验小学,一级教师。